痛心!17岁男孩跳桥身亡:家长记住!这种情况,千万不要批评孩子

痛心!17岁男孩跳桥身亡:家长记住!这种情况,千万不要批评孩子

5秒钟!一个生命消失了!

4月17日晚上,一名17岁的男孩,从上海卢浦大桥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花一般的生命!据媒体报道,男孩当时坐在母亲的车上,因为在校和同学产生了矛盾而遭到母亲的批评,之后,男孩趁母亲停车之际,突然跑下车,坠桥身亡。

追赶不及的母亲,悲痛欲绝,坐地痛哭。

虽然,我们并不完全清楚,母子俩在车内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是从男孩冲动的行为来判断,当时他的情绪应该很不稳定。

孩子犯了错,批评是必要的,因为批评可以帮助孩子及时认识错误,并调整自己,改正错误。

可是,有一种情况,如果去批评孩子,恐怕不仅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还会引发追悔莫及的悲剧。

1情绪激动时,千万不要批评孩子

如果是家长情绪激动,愤怒之下的你,心情恼得像一堆火,而你说话的声调就像风,风越大火越旺,越是大吼大叫,心情就越糟糕,教育的效果也越糟糕。

心理学家说,你说话的声调高低,跟你传达给别人的信任,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当你对孩子大吼大叫时,孩子感觉你不信任他;当你说话柔和时,孩子就能感觉到你的信任!

当你发脾气的时候,意味着你缺少足够的技巧、耐心去处理孩子犯的错误,你只能仗着自己的气势、暴力让孩子屈服而已。而平和的心境、冷静处理事情的能力才更能影响孩子。

同理,如果孩子此时的情绪也异常激动,那么肯定也不是恰当的教育时机。

和孩子来硬的,起正面冲突并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父母发脾气,孩子也在气头上,根本听不进去父母说什么,反而会排斥父母,轻则伤害亲子关系,重则引发无法预料的严重后果。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西格尔把人的失控状态分为触发、过渡、浸没和恢复四个阶段。

触发是指外在事件唤醒了内心的负面情绪和记忆,比如新闻中的男孩遭到了母亲的批评,他不仅会被当下的压力和情绪所困扰,还会想起以前对母亲的种种不满。

过渡是大脑由整合运作的可控状态逐渐转入失控状态,这个过程如果情绪不能得到很好的疏导和释放,大脑的控制力就不断下降。新闻中的母亲面对儿子的愤怒情绪,也许没能够及时安抚,反而与孩子发生争执,这无疑让孩子的情绪进一步恶化。

在浸没阶段,人就会处于失控状态,这个阶段的人会无法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节,思维停滞,理性减少,进而会说出攻击性的语言,或做过激的行为。新闻中的男孩跳桥应该就属于这个阶段。

最后的恢复阶段,是人恢复理智,思维清晰,自控增强的阶段,但如果这个阶段处理不好,人还会重新进入失控的状态。所以很多刚刚平息的家庭矛盾会在这个阶段重燃战火。

所以,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一定要记住:先处理情绪,在处理问题!

2对于孩子——先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再进行理智的教导

当家长否定孩子的负面情绪,认为孩子的伤心、愤怒是没有必要的,这就在一下程度上加重了孩子的挫折感,这时,家长对他的任何教育都将是无效的。

同时,孩子也会拒绝与不能理解自己的父母进行沟通。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叫自己的孩子起床时,如果孩子不愿意起,小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哭闹,大一点的孩子有可能会在某一个清晨冲你发火,其实,这就是孩子在向我们表达他的负面情绪。

这个孩子可能是因为太累了、太辛苦了,课业那么繁重,似乎永远看不到尽头。他并不是因为早上被叫醒而发脾气,而是长时间积累的压力使脆弱的他无处宣泄,委屈、无助、焦虑,渴望被看见,但从来没有人真正走进他的心。

心理学家说:"认同孩子的情绪,是帮孩子处理情绪的前提。如果家长去倾听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情绪得到释放,就会走出问题区:

孩子:"又要起床,又要上学!我困死了你知不知道!"

妈妈:"你看起来真的是很累啊。"

孩子:"我肯定累啊!我昨晚十二点多才睡,那么多作业!"

妈妈:"是啊,那么多作业,晚上要熬夜,早上还要早起,换作谁都要崩溃了!"

孩子听到你这么说,就会有被理解的感受,他会慢慢平静下来。

妈妈沉默着陪伴了一会儿,孩子气哼哼地说:"算了!我再眯五分钟就起来,总不能不去上学吧!

不必说一些起床、迟到的话,不必催促。

家长要向孩子传递一种相信的力量,孩子的情绪在得到认可和疏导后,他会自行判断。

当问题产生的时候,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

父母对于孩子的意义,并不是在孩子每次遇到难题的时候,直接给他一个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意义,是帮助他了解自己的情绪,获得爱的感受和温暖的联结。

3对于家长——先缓解自己的激动情绪,再进行理智的教育

俗话说:"冲动是魔鬼"。当一个人被怒气控制时,就相当于魔鬼,换言之,如果家长在火冒三丈的时候去教育孩子,就相当于是魔鬼在教育孩子。

当带着怒气教育孩子时,家长的教育方式往往是不理智的。常常,我们越吼,孩子越和我们较劲,最终,不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有可能还会引发孩子更多的负面情绪。

一位家长这样分享自己的教子经验:

我的儿子很"倔",只要他认定的事情,便不会轻易改变。因此,每当他出现错误行为时,我都会在"应不应该改正这些错误行为"这个问题上与他争论,并且每次都会很生气。

后来,在一位儿童心里学家的指导下,我找到了一个避免生气的好方法,那就是每当儿子表现出一些错误行为时,我都会先离开现场10分钟,当我确信自己不再带有任何负面情绪时,再跟儿子讲述他行为的错误性。

令我惊讶的是,当我心平气和地指出儿子的错误时,他反倒愿意听从我的意见,改正错误行为了。

这位家长所用的就是心理学上的"暂停原则",就是当你生气或者有情绪的时候,千万管好自己的嘴巴,让自己冷静30秒或者离开现场,当情绪平静下来再和孩子沟通。

当你带着情绪去沟通,只能使事情越来越糟。要学会表达愤怒,不是愤怒的去表达。

最后,让我用鱼爸的话作结:

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一次修行。面对犯错的孩子,我们不能只是发火惩罚,而是要控制自己的脾气,平和地帮助孩子,只有你真的够强大了,才能接纳并且引导孩子去承担后果。

共勉!

雯子:两个男孩的妈妈,眼里有光,心中有梦的中年少女。关注【雯子育儿】,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