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来了莫张狂,祸来了莫乱套

福来了莫张狂,祸来了莫乱套



成大器者,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宰相肚里能撑船”“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这些人,往往是很能沉得住气的,因而他们能在喜悦中沉静思考,在失败中从容面对。

古时候,有一老翁上街去赶集,不小心丢失了一匹马,邻居们都替他惋惜。老翁平静地说:“这也许是件好事。”过了几天,丢失的马跑了回来,而且还带回了另外一匹马。邻居们都很羡慕他。老翁平静地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坏事呢?”大伙听了不以为然。

几天后,老翁的儿子骑马时,一不小心把腿摔断了。众人都劝老翁不要伤心难过,老翁依然平静地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邻居们听了难以置信。事隔不久,朝廷征兵,凡是身体好的青年人都被拉去当了兵,战后很少有人回来,而老翁的儿子因腿病却留在了家里。

这就是著名的“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成语故事。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灾祸里面,未必不隐藏着幸福,而在幸福之中,未必不隐含着祸患。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福与祸是一体两面,福也好,祸也好,都要淡然处之。人生在世如果不懂得这其中的道理,就会受到福祸的捉弄。


人生自有其沉浮,有得志的时候,也总会有失意的那一天。“一时之胜不足喜一时之败不足悲”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只有抱持这样的生活态度,我们才能够从容地面对人生中的波澜起伏。

石苞,字仲容,东汉末至西晋时期官员,三国时曹魏和西晋重要将领,官至西晋司徒。石苞为人沉稳,战功赫赫,深得晋武帝司马炎的信任。当时,天下还未统一,长江以南还是由吴国统治,晋武帝便派石苞带兵镇守边防,对抗吴国。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石苞为人正直,深受赏识,因此朝中有一部分人暗中嫉恨他。有一位官员叫王琛,当时在淮北一带做监军,他听到一首歌谣说:“皇宫的大马变成驴,被大石压着不能出。”他认为这“马”意指司马炎,“石头”代表石芭。于是,他就密奏司马炎,说石苞意图谋反。

巧合的是,与此同时,迷信风水的司马炎也听一个法师预测说:“东南方将有大将造反。”石苞刚好就在东南方位,晋武帝便开始怀疑石苞了。

正在石苞遭受司马炎猜忌的时候,荆州官员送来了吴国准备派大军进攻晋朝的报告。同时石苞也得到了探子的密报,立即着手准备战斗。司马炎听说石芭加固城墙准备战斗的信息后,不由得更加怀疑石苞的用意。


正在这个时候,又一件事情发生了。当时石苞的儿子石乔也在朝中任职。有一天司马炎召见他,可石乔因事耽搁,没有及时入宫觐见。这彻底引起了司马炎的怀疑,于是他秘密派兵,准备讨伐石芭。

在出兵之前,司马炎发布了一个罢免石苞官职的文告,认为石苞没有得到准确消息就封锁交通,修筑工事,严重扰乱了百姓的正常生活。

消息传到石苞这里,石苞并不慌乱,他冷静地想:“自己一向光明磊落,忠诚为国,并未做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怎么会被朝廷派兵征讨呢?这里面肯定有误会。”于是,他命令官兵放下武器,打开城门,他自己只身来到都亭住下来,等候司马炎的处理。

晋武帝司马炎听说了这些情况以后,顿时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差点误解了石苞,对石苞的怀疑一下子打消了。后来,石苞被押送回朝廷以后,不但受到了司马炎的盛情款待,还愈加得到司马炎的重用和信任。


石苞之举真有大将风范。在危难面前,石苞冷静地对待、低调地处理,没有因此而心惊胆战、慌了手脚,也没有因此而气愤不平做出冲动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在“福至”的时候,石苞并没有狂妄、目中无人,从而赢得了民心和皇帝的信任;在“祸来”的时候,石苞也没有慌乱,而是冷静地分析过后,选择了最佳的方式打消了皇帝的疑虑。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人生中所遇的“福”、“祸”其实都不是终点,而是一个个驿站,分布在我们必经的路旁。不管你怎样阻止,它们照样会不期而至,我们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对它们的态度。沉住气,福来了莫张狂,祸来了莫乱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