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与孤独共舞

恰与孤独共舞

□ 刘敬

《质数的孤独》,是意大利最高文学奖斯特雷加文学奖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得主保罗·乔尔达诺的小说处女作。迫不及待地读完,我却禁不住一声长叹——比这乍暖还寒的春夜更寒凉,让人忧伤的,并非无望的爱情,亦非生命的重负,而是那一份深植成长岁月里的孤独,如影随形挥之不去,就像眼睁睁地看着另一个自己慢慢地陷溺于盛开着菱形花的沼泽地……

故事是平静的,甚至有些阴郁:数学天才马蒂亚为安然赴约,把有些“弱智”的孪生妹妹米凯拉独自留在公园,致其莫名失踪,马蒂亚从此自闭,甚至一次次因疚自残;怵于父亲近于严苛的梦想,“身心分离”的爱丽丝终因滑雪而摔跛了一条腿,从此自卑,厌食,兀自挣扎在内心的漩流里。这样的两个人,既是同学,又似一对孪生质数,明明近在眼前,却又远隔重洋,生命不断交叉却又无法融合,多疑而孤独,影响还分离——他们间的悲剧,或许从第一次牵手就开始了:“他们走进客厅,脸上没有笑容,视线的轨迹也不一样,他们的身体像是通过胳膊与手指的接触而彼此互相作用的轴承。”机械,冰冷,有一种熟悉的陌生倔强的横亘。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生命像鲜花一样绽开,我们不能让自己枯萎……”然而,马蒂亚的孤独却不能用“可耻”来评判,曾经,他是那么渴求有同学能邀请他参加生日聚会;曾经,爱丽丝拖着他前行,“强迫”他和她拍婚纱照,马蒂亚没有选择逃脱,但孤独犹在。他的压抑,他的负罪感,似无情的锋刃,方向永远朝着自己。尽管,他在数学的花园里却绽放了,天赋异美。

想起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里的一段话:“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相较之下,爱丽丝在被这个世界拒绝之前,已经“无知”地“迷醉”于自我世界的混沌与纷杂,既不懂得爱自己,又不愿意爱别人,譬如母亲,女佣,丈夫,甚至未来的孩子等。或许她一度离不开马蒂亚,但那并不是缘于痴爱,而是单纯而沉默的马蒂亚身上所散发出的神秘的孤独的吸引。

所以,即便特质相像,他们亦无法彼此拯救。大家都坐在深渊边上,双腿悬空摇摆。靠近你,却不能温暖我,因我骨子里同样小心翼翼地守着那经年的伤口,及时地退缩与避让,许是最安全的海阔天空。所以,爱丽丝嫁了别人,但生活依旧混乱而孤独;马蒂亚虽孤注一掷似地回国相见,终又毅然诀别。作者的高明之外在于,看似不紧不慢的叙述,看似无波无澜地推进,却将男女主人公内心的隐秘碰撞描绘得纤毫毕现,让人欲罢不能,恰与孤独共舞而不自知……

《质数的孤独》

[意] 保罗·乔尔达诺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