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曹洪篇(下)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曹洪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曹洪(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曹洪重大事件之四——官渡之战

建安四年(200),官渡之战时,曹操后方的豫州汝南地区先后发生多次叛乱,袁绍还曾派刘备到汝南开辟第二战场。濦强县就有名叫祝臂的人聚众叛乱,被曹洪与徐晃迅速平定,又赶回北方前线。

同年十月,曹操在许攸的建议下亲自率兵偷袭乌巢,留曹洪镇守大营。得知乌巢遇袭的袁绍兵行险着,派大将张郃、高览领重兵猛攻曹军大营,双方从夜里一直激战到早晨。突然,袁军停止进攻,并将攻城器械放火焚毁,张郃、高览举白旗来到营前大喊要投降。此时曹军主力不在,本来袁军攻势正盛,突如其来的转变使曹洪怀疑张郃、高览是不是诈降。

幸好谋士荀攸也留守营中,赶紧劝曹洪,据《资治通鉴》载,荀攸曰:“计画不用,怒而来奔,君有何疑!”按理说袁军以优势兵力猛攻曹营,是由曹操突袭乌巢引起的突发事件,是袁绍的临时命令。判断出张郃、高览二人并非诈降还正常,可如此短的时间内荀攸怎会知道“计画不用,怒而来奔”呢?仅凭张郃他们在营外的喊话?这是有些疑问的。

根据《三国志》张郃传等其他传记,张郃确实曾建议袁绍火速救援乌巢而不被采纳,但荀攸不可能知道这种细节。笔者认为应当是荀攸综合战场形势与对乌巢战况的预测,判断张郃所言为真。

多亏有荀攸在,曹洪才不至于犯糊涂,将足以左右官渡战局的投降者拒之门外。否则不仅官渡之战还要继续,曹操也将错失得到名将张郃的机会。

曹洪此后多年没有记载,一方面因史料缺乏,二方面反映出曹洪自身军事水平并非顶尖。当曹仁、夏侯渊分别成长为镇守一方的统帅,分别在关中、荆州连年作战时,曹洪却消失了。《三国志》曹洪传只记载一句“累从征伐,拜都护将军。”但我们发现并没有像曹仁、夏侯渊,甚至夏侯惇那样具体的带兵记录。既然是累从征伐,那就是跟随曹操出征。曹操亲征的战役史料都有记载,如果真的立下大功,曹洪必定会有所提及,很遗憾找不到。所以曹洪的升迁与其说是战功,不如说是因为宗亲身份以及元老地位。

关于曹洪拜都护将军时间,史书未明确记载。但建安十七年(212),曹操以夏侯渊行护军将军职镇守长安,建安二十一年(216)拜夏侯渊征西将军。那么曹洪拜都护将军的时间应该在此之后。也就是说从200年到216年如此漫长的时间曹洪都没有值得记载的事迹,考虑到曹洪也没有担任地方太守,而曹魏东、南、西三个方向都有大将镇守,那么以曹洪的地位,他应该是留守于邺城。

曹洪重大事件之五——汉中之战

曹洪军事能力不突出,从另一件事可以印证。

建安二十二年(217),汉中之战爆发。此战曹刘双方派出全明星阵容进行大决战。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等。

笔者认为曹洪的都护将军很可能就是征汉中出发前提拔的,当时夏侯渊与刘备对峙,曹仁在荆州与关羽对峙,夏侯惇、张辽在合肥防备孙权,曹操剩余能派的大将地位、资历上讲首推曹洪。刘备以张飞、马超、吴兰分兵屯于下辩,曹洪领兵抵挡。但曹操又任命骑都尉曹休随军,名义上做曹洪的参谋,实际却吩咐曹休来指挥作战。《三国志》曹休传载“太祖谓休曰:‘汝虽参军,其实帅也。’洪闻此令,亦委事于休。”

曹洪颇识大体,尽管自身能力一般,但可贵之处就是对曹操的指示永远坚定执行。曹休的祖父就是当初提拔曹洪的曹鼎,这位曹休虽然是小辈,但曹操早就发觉是个人才。所以借曹洪在军中元老的名气与地位,名义上曹洪为主帅,实际却锻炼新人。曹洪从无怨言,曹操深知其为人,才会如此安排。

军队开拔,曹洪果然将军中事务放手交给曹休决断,只要曹休提出建议,曹洪没有不批准的。以曹洪的资历与地位,能够做到这点其实很难能可贵,历史上有多少将领仗着自己资历老、地位高,对新人排挤打压,曹洪完全没有,可以看出他的气度非同常人。

且说曹洪听闻张飞已率兵驻扎于固山,并风传要切断曹军后路,便召集众将开会商议对策。根据曹休传记载,众将意见不一,犹豫不定。曹休表示:“敌军真要断我军后路,应当悄悄设下埋伏。现在却大张旗鼓,其实是他们兵力不足所致,只好虚张声势。现在我们不必理会张飞,而应该立即进攻下辩的吴兰,击破吴兰则张飞将不战而退。”由于曹操事先已私下授意曹洪要听曹休的,尽管众将不知情,但曹洪仍然听从曹休意见,集中兵力进攻下辩。吴兰张飞分兵作战的意图被曹休看穿,曹军以优势兵力大胜,斩杀吴兰部将任夔。张飞、马超随即也撤往汉中。

吴兰在退往汉中的途中遭遇亲曹军的氐族部落袭击而死,首级被献予曹操。此战曹军指挥得当,蜀军战败也有其自身内部因素,这点留到蜀汉良将时再展开介绍。

于曹洪本传中汉中之战毫无记载,而散见于他人传记。指挥上曹洪要以曹休意见为先,成了背景板,陈寿似乎认为这事不太光彩所以未予提及。

在汉中之战期间还有件本传未提及的事,曹洪又成为杨阜的背景板。《三国志》杨阜传记载,曹洪在获胜后,大摆庆功宴。史书原文“洪置酒大会,令女倡著罗縠之衣,蹋鼓,一坐皆笑。”这里罗縠是指非常疏细、轻薄的丝织品服装,说白了穿与不穿差别不大的那种。艺妓们穿着这种罗縠,踩着鼓点跳舞,围坐在大帐中的曹魏将领们皆哈哈大笑。大家喝酒看跳舞玩的正开心,武都太守杨阜受不了这场面,站起来厉声斥责曹洪:“男女有别,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怎么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女人裸露身体!就是夏桀、商纣这种昏君也不会这么干!”说罢杨阜一甩袍袖便告辞而出。曹洪赶紧叫停歌舞,派人请杨阜回来落座,从此曹洪对杨阜是既尊敬又害怕。

这件事说明杨阜是个正直、有气节的人,敢于据理力争,非常有原则。另一方面,以曹洪的地位,面对下级如此让自己下不来台,却没有耿耿于怀打击报复,而是立即认识到自己行为不当,并请杨阜回来继续喝酒,体现曹洪的大度。公平地说,连年征战的时代,道德高洁、严守气节的人固然值得尊敬,但对于流血卖命、有今天没明天的将士们也不能苛求太多。夏侯惇在驻守居巢坐镇东线时,曹操还曾担心夏侯惇生活无聊而送他一整支歌舞团。曹洪的作为肯定不符合道德准则,但也不像杨阜说的比夏桀、商纣还要严重,要知道当时在场的众将都很开心。但曹洪即使被弄得场面尴尬,很没面子,也没有丝毫为难杨阜,他不是自己地位高就飞扬跋扈、摆架子的那种人。

曹洪尊敬杨阜与放权给曹休其实都反映曹洪性格特点,就是他从不自大,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待人很宽厚,从不骄横。很多名将本身能力非常强,但却惨败收场。重要原因就是败在自己的性格,这点来说曹洪的特质非常可贵。

延康元年(220),曹丕即位魏王,曹洪被拜卫将军。同年曹丕称帝,曹洪升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爵位,增加封邑千户,总计达到两千一百户,另加特进,不久改封爵为都阳侯。上次曹洪受爵位还是196年封的国明亭侯,已经是二十四年前,所以当中曹洪理应还受过一次乡侯的封爵。但因曹洪长期未领兵作战,所以史料对其中间多年经历是一片空白。

杨阜

曹洪重大事件之六——获罪曹丕,贬为庶人

前文介绍过,曹洪家非常富有,曹操起兵时曹洪就有一千多私人武装。曹操当年做司空时,要求每年各县对每家每户进行财产评估,以此作为征收税赋的依据。曹操以身作则,对自己的财产评估也很严格。谯县县令上报的评估报告上曹洪的财产显示与曹操相等,曹操看后说:“我家产哪有子廉多啊!”

这里能看出曹洪对钱财的重视。他为曹操出生入死毫不犹豫、执行命令言听计从,唯独对钱财非常吝啬。曹操当然知道他有钱,可曹洪仍然瞒报。曹操对自己都要求严格,唯独对曹洪,并没有处罚。曹操太了解曹洪,对这个爱财甚于惜命,却又忠诚无比的堂弟,曹操也很没办法。

曹操能容忍,那是兄弟出生入死几十年的感情,可曹丕就不会容忍曹洪了。

据《三国志》曹洪传记载,曹丕曾经向曹洪借钱,遭到拒绝,于是曹丕怀恨在心。后来当了皇帝,便寻找机会收拾曹洪。曹洪为人还不错,并无什么把柄可抓,曹丕以曹洪门客犯法这个颇为牵强的理由,将曹洪下狱并准备处死。

这下朝堂炸锅了,群臣纷纷上奏请求皇帝宽大处理。可曹丕铁了心要杀曹洪,谁说也不行。最后曹丕的母亲卞太后出马,威胁曹丕妻子郭皇后说:“曹洪要是今天死,我明天就叫曹丕把你废了。”郭皇后只能哭求曹丕,不断地吹枕边风。在公卿百官、母亲妻子的全体阻挠下,曹丕好歹没有杀曹洪,但处罚免去官职封地,贬为庶人。曹洪传中载“洪先帝功臣,时人多为觖望。”这件事曹丕的处理不得人心,大臣们都很失望。

这件事颇为蹊跷。陈寿所记事情经过就是上文所述,不够详细。好在裴松之注引《魏略》有所补充。

《魏略》记载,说曹丕还是太子时,向曹洪借绢百匹。古时丝绸、粮食等都是硬通货,一定时期有相对稳定的汇率,所以也可理解为借钱。曹洪没借,所以曹丕一直想报复曹洪。

后来魏文帝曹丕收押曹洪时,曹真正在身边。曹真说:“陛下现在杀曹洪,他必会以为是我的主意。”曹丕说道:“是我自己要杀他,你有什么顾虑的?”卞太后听闻指责曹丕:“当年你父亲起兵时,没有曹洪哪有你今天的皇位。”曹丕只得下诏释放曹洪,但将其财产全部没收。卞太后又继续说情,不久曹丕将财产也还了回去。

曹洪被抓后以为必死无疑,被释放后喜出望外。重获新生之下,写了封奏章感谢曹丕不杀之恩。不知是因经历生死劫难的感悟,还是怕曹丕日后再找借口加害,奏章措辞肉麻至极。

《魏略》载原文如下:“臣少不由道,过在人伦,长窃非任,遂蒙含贷。性无检度知足之分,而有犲狼无厌之质,老惛倍贪,触突国网,罪迫三千,不在赦宥,当就辜诛,弃诸市朝,犹蒙天恩,骨肉更生。臣仰视天日,愧负灵神,俯惟愆阙,慙愧怖悸,不能雉经以自裁割,谨涂颜阙门,拜章陈情。”

没实质内容,全是溜须拍马感谢曹丕皇恩浩荡,自己贪财无度,老迈昏聩,实在该死,感谢皇帝不杀之恩云云,就不逐句翻译了。可怜一代名将曹洪,晚年为活命已毫无尊严节操可言。

关于曹洪受罚的几点思考

这件事有几个疑点。第一,曹丕要杀曹洪的真实动机。曹丕没有曹操雄才大略,但绝不是昏君。曹洪除了贪财,并无恶行记录在案,当然,组织裸女跳舞这事也不光彩,但都是细枝末节。值得曹丕如此记恨之事,笔者认为没那么简单。能让朝中百官群体劝谏都无效,一定是原则问题。也许涉及到政治斗争,但因为无史料支撑,笔者不能过多猜测。

第二,曹真的角色。据前文所述,曹真担心曹洪认为是自己建议皇帝杀他。如果仅因曹真当时在皇帝身边,似乎不足为据。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之前曹真与曹洪没有瓜葛,又怎会作此联想?曹洪都是要死之人,他误会与否有何区别?笔者认为,曹真很可能与曹洪之前有矛盾,并且他并非怕曹洪误会,而是怕其他大臣误会,引来对自己不利的风评。至于曹真与曹洪的矛盾是否跟曹丕与曹洪的矛盾有关,这就无法证实了。

第三,卞夫人的角色。根据《三国志》曹洪传记载,是卞太后威胁郭皇后去劝说曹丕,才放了曹洪。如果陈寿记载为真,那卞太后为何如此对待郭皇后?若只因为卞太后劝不动儿子,所以让儿媳妇出马,那没必要以废掉皇后来威胁。如此态度粗暴,必定有隐情。

最后,曹丕行动的时机。曹丕借钱时为太子,收押曹洪时间是226年正月,已经当了足足七年皇帝,这么多年里真要收拾曹洪还怕找不到借口?曹丕即位魏王时晋升曹洪卫将军,称帝后拜曹洪骠骑将军位加特进,如此重用根本不像有任何嫌隙。

226年五月曹丕就驾崩了,为何在生命时日无多的情况下突然要杀曹洪?《三国志》文帝纪“七年春正月,将幸许昌,许昌城南门无故自崩,帝心恶之,遂不入。壬子,行还洛阳宫。五月丙辰,帝疾笃...丁巳,帝崩于嘉福殿,时年四十。”曹丕回洛阳没几天就要杀曹洪,这当中应该有隐情。

曹真怕自己被人误会、卞太后以废位威胁郭皇后、曹丕时日无多、大臣纷纷劝谏,如果只是因为曹洪贪财这种人尽皆知的事情,实在太不合理。若非事情真相过于隐秘陈寿无法得知,便是陈寿有意为尊者讳,没有写进史书。

总之,笔者认为事情没有表面看来那么简单。但没有史料支撑,不好随便下结论,只能说存有怀疑。

当年五月魏明帝曹叡即位,曹洪立即被重新启用,官拜后将军,封乐城侯,封邑千户,位加特进。不久又复拜骠骑将军,完全恢复了曾经的地位。

太和六年(232),曹洪逝世,谥号为恭侯,其子曹馥继承其爵位。

曹洪一生战功并不多,指挥大战最知名的一次还是侄子曹休主导。受到争议最多的就是贪财吝啬的性格,受到很多非议。但正如卞太后所言:“梁、沛之间,非子廉无有今日。”其他人战功再大,再能打,但没有曹洪,就没有曹操的叱咤风云,就没有曹魏帝国。尽管性格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对曹操无比的忠诚,对他人的大度包容,都是他作为三国名将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