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质人郭德庆——为山河“把脉”为大地“疗伤”

四川地质人郭德庆——为山河“把脉”为大地“疗伤”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郝勇)

人物名片

今年39岁的郭德庆,是四川省地矿局成都水纹地质工程地质中心(华地公司)的技术人员,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等地质专业工作方面可谓称得上是技术标兵。2018年4月,他获得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

地貌复杂给了四川美丽的景色和独特的魅力,同时也伴生了诸多的地质灾害风险。当地震、泥石流、滑坡、垮塌等地质灾害发生时,总有一群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向灾区进发,铸造最美“逆行人”,这其中就有地质队员,他们被称为大地的“医生”,为河山“把脉”,为大地“疗伤”。

地质人郭德庆就是其中的一名技术能手。2018年,他在全省地质灾害劳动竞赛中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并被评为2018年度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今年39岁的郭德庆,作为地质工作者,他一年平均有一半的时间都在野外作业,黝黑的皮肤是他长期栉风沐雨穿行在四川的高山峡谷之间的见证,这一干就是16年,他把最美的青春时光奉献给了地质事业。

锐意创新提出地灾点治理方案降本增效

在长期的地质工作中,郭德庆不仅专业地完成各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并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经验,结合实际提出创新且高效的地质解决方案。

受地震影响,雅安市宝兴县银厂坪出现滑坡,如果按照传统的滑坡治理方法,耗资将达上千万元。郭德庆带领团队在仔细勘查现场后,判断导致滑坡的根源是滑坡点背后的水源引发的,只要阻断了水源,滑坡就可以得到根治。基于专业的自信和判断,他提出了创新性的治理思路—重点对导致滑坡的水源进行阻断性治理,仅花费213.6万元就治理好了滑坡,从后期的监测来看,该滑坡目前依然没有出现移位等现象。

郭德庆说:“当时,大家觉得方案挺冒险,也受到质疑,但是基于实际的调查和专业的判断,我们还是执行了这个方案,从结果来看是达到预期效果的,不仅提高了工程效果而且大大减少了工程成本,也为以后的类似地质项目提供了借鉴样本。”

据悉,该工程项目后来被评为四川省滑坡治理优质工程二等奖。

工匠精神的背后树立对职业敬畏对事业的热爱

在郭德庆看来,认真、执着、负责、有大局观念、发挥团队协作,就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需要树立对职业敬畏、对事业执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

“在工作岗位上,我经常会遇到一些瓶颈性问题,比如如何预测滑坡问题,深刻认识问题……白天要上班没有时间学习,晚上就会要求自己查找资料去尽快的解决问题。”郭德庆坦言,“有时候一个点的问题会牵扯到很多方面的知识,所以就需要系统性学习,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看书的习惯。除非有工作需要,我晚上一般都会习惯性地看三到四个小时的专业书籍。”

多年来参与地质勘查、地质灾害治理的经验,驱动郭德庆写成了有关方面的论文,并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

郭德庆说:“我们的工作跟医生差不多,所不同的是面对的对象不同,我们以山川为治疗的对象,无论项目大小都要以工匠精神的态度去对待。”

工匠精神的背后更是对事业的那份热爱与激情。郭德庆说:“建设美丽四川,而一个美丽的前提是安全,四川地质构造复杂,地灾较为频繁,而我正好又是学习地质这个专业出身的,就一定要为建设美丽四川出一份力量。”(摄影:刘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