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被世人爱过的公主,用悲凉一生换取了历史上诸多“第一”

从来没有被世人爱过的公主,用悲凉一生换取了历史上诸多“第一”

细君是个好女孩,不仅出身高贵、温柔美貌,更才华横溢,简直集中了世间幸运女孩的一切幸福基因。如此,她实在是应该一生幸福,当然也会籍籍无名,因为正史野史都没有闲笔和兴趣记录一个没什么故事的幸福女人的名字。

然而,她有一个非常糟糕的原生家庭。父亲太不靠谱,生生将一手好牌打烂,自己死于非命不说,还连累了这个无辜的女儿。

她的父亲名叫刘建,是汉景帝的孙子、江都王刘非的儿子。这一支刘家血脉已经远离权力中心,本来可以凭着高贵的皇室血统,安享一生荣华富贵。可这个刘建实在恶劣,他从继承王位后就开始在自己的封地内任性胡闹,与父亲的姬妾、自己的妹妹通奸不说,又鞭打宫女、逼着她们与禽兽杂交,如此变态残暴,简直令人发指。后来担心恶行暴露被治罪,又策划谋反。事情败露后,自己畏罪自杀,王后等人也被牵连处死。

刘建死于公元前121年,他的女儿细君还很小,最多也就三四岁。还好,她幸运地被赦免了。

细君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女,身负着父母的罪孽,日子自是过得无比寂寞忧伤。时光漫漫,她在无人关注中长成了知书达理、温柔美丽的女孩,长安的贵族开始注意她了。这时候,她也许暗怀了一份期望,期望能够有一份好姻缘,嫁给家世清白的男子,然后就可以嫁夫随夫,改变自己身上罪臣之女的标签。

不料,就在这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归来,随张骞而来的乌孙使者羡慕汉朝的强大,向汉武帝请求和亲。汉朝从立国以来一直深受匈奴的困扰,汉朝君臣也希望能够通过和亲与乌孙联合,以便共同对付老对手匈奴。汉武帝欣然答应了求婚。

西域遥远荒凉,此前除了张骞和他的随从之外,汉朝人还从来没有到过这个地方。如此荒蛮之地,皇帝当然不舍得自己的亲生女儿,有权势的宗室也不愿让自家女儿远嫁,自是千方百计推脱躲闪。

这个和亲远嫁的命运落在了罪臣之女刘细君的身上。

公元前105年,细君被封为公主,奉命和亲乌孙。尽管百般不愿,她也只能流着泪坐上华丽的车舆,在众多随从的护卫下,踏上西去的苍茫路。

刘建获罪前的封号是江都王,于是细君也被称为“江都公主”,或者直接被称为“乌孙公主”。

长安的风霜固然不够温暖,可西域的风沙却更加严酷。语言不通也就罢了,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也与与中原迥然不同,如此,更让一个本来就敏感多思的少女更加痛苦伤感。

汉武帝派公主远嫁,目的是希望能联合乌孙共同对付北方强劲的对手匈奴。可匈奴也不傻,听说汉朝嫁了公主,为了争取乌孙,也立刻嫁了公主给乌孙王。匈奴距离乌孙更近,威胁更大。乌孙王权衡利弊后,封匈奴公主为左夫人,汉朝公主为右夫人,细君不得不屈居人下。

细君当然是温柔美丽、知书达理,可仿佛是秀才遇到兵,在这个崇尚武力的游牧民族中,林黛玉式的美貌才女并不讨人喜欢。相比之下,人家匈奴公主与乌孙人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相近,在这里更加如鱼得水。

尽管并不得宠,一年只能见到一次乌孙王猎骄靡,刘细君还是竭尽所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起和亲公主的职责。每次猎骄靡来时,细君都会安排丰盛的酒宴,用从中原带来的钱财绢帛赏赐随从,希望能够与他们搞好关系。

细君所嫁的乌孙王猎骄靡已经是垂垂老矣,彼此语言又不通,这一切,都加重了少女的孤单与忧伤。远在异国他乡,痛苦无处排遣,她只能付诸于笔端: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我家把我嫁到了天边的一个地方,把我一生的命运托付给了异国的乌孙王。这里,帐篷做屋子毛毡做墙,日日只能以肉为食以奶为浆。我时常思念故土内心悲伤,多想化作天上的黄鹄飞回亲爱的故乡……

汉初时,七言诗尚未成型,那一叹三咏“兮”字,还保留着鲜明的楚辞痕迹。然而诗句却已经变得通俗易懂,隔着两千年的时光,我们不用看注解和翻译,也能读懂每一句诗,能够深切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无奈与忧伤。

这首感怀命运、思念家乡的诗,被称为“悲愁歌”或者“乌孙公主歌”,它虽然表现的是个人的情怀命运,却也换起了所有远离故乡人们的共鸣。于是,这首诗被来往西域与中原的商人辗转吟唱,传回了中原故乡。诗句是如此悲情苍凉,内容是如此感人肺腑,让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听了也不禁为之恻然。于是他派使者给细君送来无数中原精美的衣饰床帐,珠宝首饰,以安抚慰问,年年如此。

西汉时代,并没有特别优秀的诗歌作品,写诗的女性更是极少。同时代虽然有个卓文君,但她的作品争议颇多,并不可靠。刘细君的这首诗却是被载入正史,远在西汉另一位女诗人班婕妤之前。

毫无疑问,江都公主刘细君是西汉第一位女诗人。

不仅“愤怒出诗人”,“不幸出诗人”,思念也能成就诗人。如果细君没有远嫁,而是徜徉在长安的花前月下,无论如何是写不出这样情深意切、感动当时与后世的诗篇。

老迈的乌孙王猎骄靡自知不久人世,他提前安排后事,让自己年轻的妻妾改嫁给孙子军须糜。这种收继婚本是游牧民族的习俗,可在中原却意味着乱伦。深受汉家伦理熏陶的细君无法接受这种安排,于是坚决不从,并上书汉武帝。汉武帝正打算与乌孙联合攻匈奴,怎么会支持她的想法?命令她:“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圣命难违,细君只得委屈地嫁给了军须靡。虽然相比老国王,军须靡更加年轻英俊,无奈彼此还是产生不了感情。细君依旧痛苦不堪,身体亦是更加羸弱。生下女儿少夫不久,这个美丽的公主就怀着对故乡的思念,香消玉殒了。

这一年,是公元101年。此时,距离她出嫁不过四年,不过20出头。

细君不仅是西汉第一个女诗人,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来到西域的中原女孩,更是第一位写入史册的和亲公主。这个从来就没有被世人爱过的女孩,用短暂而悲凉的一生换取了这诸多的“第一”,为国家民族做出了伟大的牺牲。

细君死去一年后,又一个大汉公主刘解忧来到西域,那是另一个故事与传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