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之围:斯里兰卡历史上的最漫长沼泽攻坚战

科特之围:斯里兰卡历史上的最漫长沼泽攻坚战



作为东西方海上交通线上的最大岛屿,古代被称为锡兰的斯里兰卡,一直扮演着低调而重要的位置。那里曾是罗马与波斯商人的东方战场,也是明朝郑和船队亮剑的地方。到了葡萄牙人开始四处扩张的近代,斯里兰卡也无法在印度洋东部独善其身。

于是,锡兰岛上的僧伽罗保守派,退到了远离海岸的内陆继续抗战。只要有机会,便动员大军杀向海边。1557-1558年的科特之围,就是一系列大规模冲突的开始。

四分五裂的岛屿

16世纪绘制的锡兰岛地图



1505年,首批葡萄牙船只因天气原因在锡兰海岸搁浅。这是东罗马商团被波斯对手击败后,首批成规模抵达当地的欧洲人。但一直到1520年代,重返岛上的葡萄牙人才在今天的科伦坡建立了商站和小型要塞。而他们实际上对这个古希腊人就知晓存在的大岛,并没有太多熟悉与理解。

此时的锡兰全岛,大体上分为三大群体。信奉佛教的僧伽罗人占据岛屿南方的大部分地方,信奉印度教的泰米尔人退居岛屿北部自守。至于原本分布在沿海港口内的穆斯林商人,则因为葡萄牙人驱赶而退往内陆暂避。但即便是人数最多的僧伽罗人,也已经分化为几个相互敌视的王国。


由于历史原因 锡兰岛当时处于混战阶段



葡萄牙开拓者很容易同地方首领达成协议,利用贸易和军事技术寻找本土合作者。位于锡兰岛西部的科特王国,就是其中代表。他们不仅认可了新来者对穆斯林商人的替代,也依靠葡萄牙人的雇佣兵为自己打内战。

由于原本地域狭小,他们的统治者很自然的将自己置于里斯本的宫廷保护之下。其统治核心科特城,是一个靠近沿海地区的内陆城市,有效避免了王族同葡萄牙基地的利益冲突。


葡萄牙人建立的科伦坡要塞



很快,王国就成为了控制西部海岸大头的新势力。不少僧伽罗人也转而改宗天主教,成为葡萄牙东方帝国的外围。但这也让他们成为了先前同胞的敌视对象。

并非所有的僧伽罗人都愿意接受这种改变。部分保守派就退入内陆,依靠岛屿的纵深优势,建立了锡塔瓦卡王国。虽然在表面上地盘小于扩大的科特王国,其实际凝聚力与动员力都更胜一筹。传统的印度次大陆封建制度与佛教神庙动员体系结合,让其具有极强的攻击性。海边的葡萄牙人与他们的锡兰本地代理人,就是锡塔瓦卡的主要目标。


沿海的科特(绿)与退守内陆的锡塔瓦卡(红)



斩首计划

葡萄牙人经常也为科特王国作战



起初,葡萄牙人一直想主动对内陆的锡塔瓦卡发起进攻。因为后者经常对沿海地区进行袭击,不断动摇着印度总督区对锡兰的控制。但紧靠常年不足500人的要塞守备队,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他们的科特盟友,也不愿意主动出兵内陆,仅仅将欧洲人作为他们的防御力量。

1551年,葡萄牙人支持的达玛帕拉继承了科特国王头衔。但他总是表现的像一个傀儡,且自己也宣布改宗天主教。于是,同出一系的锡塔瓦卡国王马亚多内,就宣布自己才具有统治科特王国的资格。这一口号为其赢得了很多地方领主和神庙的支持,也让僧伽罗人有能力组建规模庞大的军队,并负担与之相对应的沉重后勤。葡萄牙人也为了维护达玛帕拉统治,在科特城内绞死了带头抵制的30名和尚,为对手的大规模用兵制造了绝佳借口。


志在反攻沿海地区的 马亚多内一世


1557年,马亚多内动员了50000多人的军队,携带大量船只、辎重、大象和武器,准备向对手发起雷霆一击。他计划对葡萄牙-科特联盟进行斩首攻势,一举拿下重要的科特城,再扫平位于海岸边的科伦坡。

除了自己麾下的精锐武士和各地封建民兵,他的军队里不乏装备上火绳枪和小型火炮的新式部队。这让他认为自己有能力抵消葡萄牙士兵的技术优势。他的接班人拉贾尼纳王子,也是不输于父亲的武士君主,并已经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来自各地的僧伽罗人武士



这一年11月,庞大的锡塔瓦卡军队开始接近科特城。此时城里的守军主力,是9000名以不同方式动员起来的本地民兵--拉斯卡林。原本只有180人的葡萄牙守备队,有幸得到了300名来自果阿的援军支持。加上12艘被武装起来的小型福斯特战船,构成了防御城市的全部力量。

好在科特城本身坐落于河流湖泊边的一块半岛高地上,四周不是水网地形,就是有沼泽拱卫。唯一的陆地交汇点,也有挖掘的护城河保护。城市本身有巨大的红色岩石城墙,很难被小型火炮攻破。在南方的两块平地上,还分别筑有小型堡垒和城墙工事,可谓是易守难攻。


水网与沼泽地密布的科特城



偷袭与围困

几乎倾巢出动的锡塔瓦卡军队



1557年11月,马亚多内的军队已完成了对科特城的整体性包围。国王自己率军在城市以北担任总预备队。同时也威胁着河道最狭窄的城市北部段城墙。麾下大将穆达利率领相对较弱的部队,在城市的东面扎营。除了围困,还需要前置城外的一座小要塞守军。真正的主力被交给王子拉贾尼纳节制,在城市的西面湖泊边展开。

显然,锡塔瓦卡军队为拿下科特城做了两手准备。首先是在庞大的规模帮助下,他们即便强攻失败也可以继续保持围困。最终用后勤灾难来迫使城里的敌人投降。但他们也没有放弃巧取的希望。准备利用守军可能的大意,从靠近湖面的城墙处突破。因为那里通常是防御者认为最安全的地方。


欧洲人笔下的本地土兵



葡萄牙守城指挥官阿方索,也的确将有限的士兵大都分配在城市的南北两头。但12艘小型战舰组成的船队,被用于在城市西面的湖面巡逻。剩余的葡萄牙人也负责指挥庞大的本地士兵,作为机动力量使用。

当拉贾尼纳王子的主力军在黎明时分发起偷渡,就遭遇到了福斯特战舰拦截。虽然僧伽罗人的数量众多,但只有单兵轻武器进行射击。同时,庞大的运输船队在昏暗光线下也容易陷入混乱。葡萄牙人使用舰艏的小型鹰炮射击,成功将首批敌船驱逐。接着,大批本地土兵被派到了西面城墙增援。拉贾尼纳王子也就明智的放弃了偷袭,转而让士兵回到湖的西岸布防。但他没有料到,城内的守军很快就顺势发起了一次反击。


可以在内湖称王的 福斯特战舰



在阿方索的指挥下,少量葡萄牙人也在西岸登陆,冲入了王子所在的营地。措手不及的拉贾尼纳只能在左右人保护下离开,将自己的旗帜也丢在营帐内。葡萄牙士兵在王子后面紧追不舍,逐渐陷入了众多僧伽罗军队的包围圈。身先士卒的阿方索在战斗中颈部中箭,又迫使自己人撤退,将他带回船上。僧伽罗士兵也一路追到了岸边,遭到负责掩护的葡萄牙战船炮击,目送眼前的小股敌军全身而退。他们之后便加固阵地,开始执行漫长的封锁战略。

之后的几个月里,整个科特城都与外部世界隔绝开来。绝妙的地形,让进攻者不可能通过挖地道或使用大型工程武器来迫近城墙。僧伽罗人同样没有近代化的大型远程火炮,不可能击垮厚重的城墙。因此,饿死守军成为了他们的唯一选择。葡萄牙士兵也在战舰掩护下,数次渡河夺取了附近村庄。但在僧伽罗人的火力和数量压制下,每次都只能选择放弃战果。


葡萄牙人使用各地小型鹰炮



绝地反击

庞大的锡塔瓦卡军队也利用水路进行补给



围攻战进行到1558年的8月,科特城内的物资供应已趋于枯竭。所有军官一致认定,必须路通陆战击垮锡塔瓦卡军队,否则就只能弃城而去。于是,300名葡萄牙士兵与3000名拉斯卡林土兵出城,渡河到西岸登陆,准备打通去往科伦坡的道路。

由于船只数量有限,反击的联军不得不分为前锋-中卫-后卫这三批行动。每个分队都由100名葡萄牙人和1000人的土兵组成。前者使用火绳枪和短矛为主,后者则是传统的弓箭、长矛与剑盾配置。


近距离厮杀的葡萄牙士兵与僧伽罗人



如此之大的动静,自然逃不过僧伽罗士兵的眼睛。当城内守军的前锋刚刚站稳脚跟,就遭到了对手从阵地内倾泻的压制火力。通过几十年的接触和斗争,锡塔瓦卡的士兵手里也不乏来自穆斯林走私犯的枪炮。他们通过加固阵地做掩护,不断尝试以远射火力逼退对手。但葡萄牙人用2门小型鹰炮发射散弹,再派火枪手轮番排射,将僧伽罗火器部队打出了原有阵地。

随着葡萄牙前锋与中卫部队的前进,他们很快就追着敌人远离湖畔。海里的僧伽罗人则从北面赶来,成功将两股敌军包围起来。随即,2000多联军停止前进,在原地同数倍于自己的敌人激战。不仅要面对火枪和弓箭的密集射击,还要应付不断冲锋上前的僧伽罗武士,同这些长期磨练格斗技巧的专业人士肉搏。


装备火枪与小型火炮的僧伽罗士兵



另一名锡塔瓦卡大将穆达利,也率军从南面赶来。他们对最后抵达西岸的葡萄牙后卫发起围攻,想迫使对方无力增援其他分队。但他自己的部队也因为事发突然,而无法同时抵达战场。葡萄牙人抓住这个机会,组成方阵发起了一次冲锋。结果,尚未完成战斗编组的僧伽罗部队被冲散,将领穆达利也在混战中被杀死。拉斯卡林土兵见状,开始不顾队形的追杀锡塔瓦卡士兵,却又不幸装上了更多感到的僧伽罗人。因此,原本形势大好的葡萄牙后卫也彻底陷入被动。

负责指挥的梅洛,还是用剩下的几百人又进行了一次冲锋。他们成功击溃了部分包围前2路分队的僧伽罗士兵,让主力得以从一个临时通道撤回岸边。锡塔瓦卡军队这时已大体完成了汇合,继续成批压向背靠湖水的联军。好在湖面上的12艘福斯特战舰及时开火,再次将追兵打散。这才让反击部队的幸存者们,有足够时间撤回城内。但还是有不少人死在僧伽罗弓箭之手。


在锡塔瓦卡军队追杀下撤退的葡萄牙人



艰险的胜利

僧伽罗武士与战象部队



这次失败的反击过后,科特城又遭到了3个月的围困。但因为已经不少守军毙命,所以后勤危机得以有所缓解。同时,一小批来自锡兰岛北部马纳要塞的葡萄牙援军抵达。他们利用对方的疏忽,成功杀入城内。这让守军的兵力又有了加强。

到了这年11月,葡萄牙人意识到自己必须再次进行大规模决战反击。只是这次,他们将战场搬到了城市以南的安博劳隘口。这里其实就是区域内最大面积的平地,适合部队集结作战。于是,370个葡萄牙士兵与7000人的拉斯卡林土兵度过护城河,组成了平行的三个战阵。


使用火枪和短矛的 葡萄牙方阵步兵



锡塔瓦卡军队也以最快速度迂回到南面集合,准备在这一年结束前完成战斗。这次,由于战场环境比较开阔,葡萄牙人的火力优势被进一步加强。已经习惯于整排齐射的欧洲火枪手,在火力密度和连续性方面远胜打法更为随意的锡兰人。加上背后是护城河与城墙工事,让僧伽罗人无法完成迂回。因此战斗就成为了纯粹的正面决战。

联军最后还是采取强行冲锋的手段,将队形更为松散的锡塔瓦卡部队冲散。混战中,求生欲更强的联军再次占得上风,将僧伽罗军队逐步打出战场。


锡塔瓦卡人被迫选择了撤退



马亚多内国王至此意识到自己的围攻战已彻底失败。他的军队在一年的漫长战事中,因阵亡、伤病和开小差,损失了大量人手。再拖下去,很可能遇到更多从印度赶来的葡萄牙援军攻击。因此,他下令全军撤退,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原本已岌岌可危的科特城,也就此解除了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