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操纵纳粹德国的阴谋家,因躲避照相而不为大多数人所知

实际操纵纳粹德国的阴谋家,因躲避照相而不为大多数人所知

文|刘怡

“在我工作于柏林的六年里,曾经记过许多日记,但其中从来没有提到过马丁·鲍曼的名字。即便到了1940年,这个狂热分子也还只是纳粹党里的一个普通角色。”“他的行为举止很像一只鼹鼠,特别喜欢隐藏在黑暗之中偷偷摸摸地策划阴谋。”“无论如何,鲍曼正是希特勒最喜欢的那一类型的德国人。到纳粹帝国行将灭亡之际,他已经成为希特勒身边最有权势的人,其排名甚至可以列在戈林、戈培尔和希姆莱之前。”

由于总理府秘书长兰马斯(Hans Lammers)需要留在柏林处理日常公务,从1936年起,鲍曼开始兼任“元首”在伯格霍夫居住时的私人秘书。当希特勒在别墅内高谈阔论或者宴请贵宾时,鲍曼便隐匿在不远处的“小总理府”中,处理内阁和党的重要机构送来的文件。在通讯不甚畅通的30年代,这意味着鲍曼可以在事实上控制希特勒能够获得的信息流,并把自己的个人倾向灌注在呈递给元首的“简报”中。而厌恶日常案牍工作的希特勒,显然无比感激鲍曼替自己解决了一个如此费劲的问题。1936年之后,“元首”甚至把自己的私人财务也一并托付给了鲍曼,让后者随意支配他的薪酬和版税收入,以资助亲友并安置长期的女友爱娃·布劳恩。

耐人寻味的是,希特勒与鲍曼之间主仆关系的定型,可以说是互相成就的结果。诚如著名历史学家克劳斯·费舍尔所言,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永远不受威胁,希特勒在运行第三帝国的庞大国家机器时并不重视发挥它的最大效能,而是有意制造了多个互相竞争、彼此敌视的权力中心。在数十位地位最高的军政要人中,还存在以戈林为首的军事经济部门、希姆莱的特务系统、赖伊的劳工阵线等多股旗鼓相当的势力。由于希特勒始终拒绝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协调机制,所有这些部门和个人的矛盾都需要由他亲自出面来裁决。“元首”的不可替代性,在这一过程中也便再度获得了强化。

但这还远远不够。部分是为了保持自己的神秘感,部分是为了掩饰某些邪恶政策的不可告人性,希特勒并不乐于时时通过公文下达命令。某些情况下,他更乐于通过口头指示、甚至语焉不详的暗示来传达自己的真实意图。而鲍曼不仅忠实地扮演了这个信使的角色,还再度将自己的个人利益包裹到其中——通过控制“小总理府”,他已经掐住了能抵达希特勒耳中的信息流;而在传达“元首”指示的过程中,他同样对其内容做出了有意识的裁剪和歪曲。成为神话的希特勒的形象正在变得日渐模糊和遥远;在人间,他的化身就是鲍曼。

1941年5月10日,陷入神秘主义狂想无法自拔的赫斯孤身驾着一架飞机前往英国,去执行他臆想中调停两国战事的任务。暴怒不已的希特勒在5月12日裁撤了副元首这一职位,将其原有的职权移交给鲍曼,并为后者设立了新的党务主管一职。5月29日,鲍曼又被提名列席决断军事问题的国防阁僚会议。至此,这个身高1.7米、因为躲避照相而不为大多数德国国民所知的人物,已经成为希特勒身边最不可或缺的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