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军进藏 “铁”一般的纪律

十八军进藏 “铁”一般的纪律

【编者按】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祖国的统一,人民的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和西北军区派出部队,执行中央决策,从四川、青海、新疆、云南四个方向向西藏挺进。进军西藏、经营西藏的任务主要交由十八军。进军西藏的先驱们用他们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书写的故事虽早已远去,但其内涵却依旧激荡人心。那个特殊年代里,那段走进西藏、建设高原的故事今天正由亲身经历者、参与者和记录者娓娓道来,虽历久却弥新。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部队的纪律,是部队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尺,能够展现部队的精神面貌和战斗力。

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长期熏陶下的人民军队,对敌斗争英勇坚决,无往而不胜,对群众始终展现出作为人民子弟兵的立场本色、精神风范和严明纪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就是这样一支军队。徐明亮,十八军老战士,向我们讲述了那个年代“铁”一般的纪律。

图为徐明亮接受采访。摄影:孔夏

偷吃马料引发的检讨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古以来,饮食保障关乎战斗力。因为千里行军,受地理环境与物质资源的局限,首批进军西藏的官兵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有关饥饿的记忆。饥饿,使政策纪律面临严峻考验。

图为解放军战士与驮着重物的军马一起翻越雪山。翻拍:孔夏

十八军进藏时,牲口所承担的是军人的装备、粮草与希望。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高原上,牲口翻雪山,趟冰河,与战士一起忍饥挨饿,负重行军,是十八军离不开和最依赖的亲密伙伴。宁可人少食,也一定要保证牲口的饮食。但因条件有限,也会出现偷吃马料的事情。

“十八军进藏途中,一位战士负责配马料,马料里有豌豆、米、青稞等。这位战士从马料里把大米淘出来后,就和代食粉煮在一起。”因代食粉不吸水,而大米吸水,凭着煮饭时水量减少这一点,这位战士被人发现了偷拿了马料里的粮食。“一开始班里没人说什么,久而久之,便有人反映这种情况,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举报’。”

“最后大家一百多号人让这位战士挨批评做检讨。就讲某某班某某人偷吃马料。”徐明亮说,“当时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要求我们讲纪律、讲政治,很严格的,犯了错就要有相关措施。”

一发子弹引起的处分

“我在甘孜任区队副职时,有一天补发枪支,我带队去领枪。当时的武器一般是缴获的日本或国民党的武器。当我去领枪时,看到一个朝鲜战场上缴获的美国军官的手枪,甚为喜欢。因我是区队领导,战士也管不了我。我看这把枪里有子弹,就在领完枪回宿营地的路上,拿那个枪去打了一发子弹。打了一发子弹以后,当时战士也不会制止我,我觉得没啥事嘛,打了一发子弹有啥关系。”到了昌都以后,整顿部队、整顿纪律,召开总结会议,大家彼此谈谈对方有何缺点,以及对领导的意见。“这时,有人就把当时的情况反映到指导员那儿去了,说我领了枪以后在甘孜打枪。”

“知道我无故开枪,指导员就找我谈话,说要给我处分,处分我区队副职还没刚当上一段时间就违反纪律。最后,指导员讲,经支部研究决定,给予我队前警告。”

“队前警告就是将一百多人都集合在一起,战士、干部都坐在一起,说某某人犯了什么纪律,给予队前警告。另外自己表态,我说我违反纪律了,以及以后应该怎么做。”

“从我打了一发子弹被队前警告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纪律要求很严格。我们的方针政策制定出来,就要有人遵守。我们受的教育就是纪律是铁不敢碰,你碰上去就头破血流。”

一起丢失案引发的赔偿

“负重八十斤,一步行三喘”,十八军进藏,不仅靠人力,也要靠牲口。十八军进军西藏时,曾雇老百姓的牲口帮忙运送物资。身上不能负重的东西,都会依赖牲口运送。

“记得在一个县境内雇了马,值班的战士晚上没看好马,马跑了,三天都没有找回来。最后战士就将这种情况反映到指导员那儿,指导员当时就决定要给农民赔偿。指导员亲自带着几个人和银元,折返回去,找到马的主人,向他说明情况并支付了赔款。赔偿完以后,到主人家里一看,那匹丢失的马已经跑回了他的家里。”

“面对这种情况,老百姓很是感动。我们当时纪律严格,损害了老百姓的财物,就要赔偿而且要去道歉。队里指导员去了老百姓家里,马的主人甚为惊讶。对西藏人民来说,就相当于当官的在给老百姓道歉,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因为马回到家了,解放军也道歉了,马的主人就没让赔钱。通过这件事,老百姓就会用藏语说,解放军万岁。”

图为藏区僧俗群众欢迎解放军。翻拍:孔夏

十八军进藏途中延续红军传统,继续贯彻实施“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们会清楚地认识到,军队的先进性不在于体系有多么庞大,而在于切中要害、激发认同。只有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才能最终形成强大的力量。

为了和平解放西藏,不激化民族矛盾,以和平的方式进军,大概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才能做到。极端的自然环境,势必造成无法快速跟进的后勤保障,再加上落差巨大的社会制度差异,这种难度,注定了承担这个重任的大军,必须是一支具有博大胸怀、高度智慧和严明纪律的铁军。(中国西藏网 记者/孔夏 王媛媛 部分资料参考自《雪域长歌—1949-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