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说“礼王府的房,豫王府的墙”是什么意思

老北京人说“礼王府的房,豫王府的墙”是什么意思

在北京生活久了,偶尔会听到一些老北京人说出的俗语,这些俗语背后,都是一段厚重的历史。

比如这句“礼王府的房,豫王府的墙”。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先来看礼王府。

礼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城根南街7号、9号,在故宫的西面。它的第一代主人,是崇祯皇帝岳丈周奎的私宅。周奎身为皇亲国戚却极为吝啬,有一年,崇祯皇帝号召王公大臣筹措粮饷,几经动员,周奎才拿出区区5000两银子。结果李自成大军攻陷北京后,周奎被迫交出300万两银子巨款保命。

清朝入关后,这里成为了礼亲王杰书的府宅,因此被称为礼王府。由于杰书曾经被封为康亲王,所以又称康王府。

礼王府修建于明朝,规模本来就不小,经过多次兴建后,显示出规模雄伟、占地宽广、重门叠户、院落深邃的特点。整个王府共有房屋、廊庑等480余间,之所以被称为“礼王府的房”,就是形容其房子很多。

王府分为东西中三路。东路由十二进院落组成由十二进院落组成,是王爷和其家人的住宅。西路由花园、屋宇等十一进院落组成,花园里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中路有府门、宫门、银安殿、穿堂门、神殿、后罩楼等。整个王府的设计十分巧妙。

1807年,礼王府意外失火。当时的礼亲王叫昭梿。在这场大火中,昭梿的家产、藏书连同印绶全部付之一炬。嘉庆皇帝闻讯,赐予1万两银子,帮助昭梿重新修建了礼王府。重建后的礼王府,大体还是按照原来的格式,保存至今。

顺便说一下,昭梿贵为八大铁帽子王之一,虽然才华横溢,却性格暴戾、妄自尊大,因此被嘉庆皇帝革去王爵,押入宗人府监禁。后来,昭梿被释放回家,不再热心官场,而是潜心研究文史。他所撰写的《啸亭杂录》《啸亭续录》,是清史研究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

看完礼王府,再来看豫王府。

豫王府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东口,第一代主人是明朝的王爷。清朝入关后,成为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铎的王府。多铎是豫亲王,因此被称为豫王府。

根据《乾隆京城全图》显示,豫王府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面阔5间的正门,面阔5间的大殿,面阔5间的东、西翼楼,面阔3间的后殿,面阔7间的后寝和面阔13间的后罩排房。此外,大殿两侧各有3进院落的东、西跨院。

豫王府的院墙,比别的王府高3尺,因此有“豫王府的墙”的说法。这是为什么呢?

据说,这是因为乾隆皇帝与豫亲王下棋的结果。一次,乾隆皇帝与豫亲王下棋,豫亲王提出,他输一局,就拔掉一颗门钉;乾隆皇帝输一局,就给他加一份俸禄。十盘下来,两人杀了个五比五平,豫亲王拔掉了5颗门钉,获得了5份俸禄。

乾隆皇帝有些心疼,便说:“朕不扣你门钉,也不赏你,准你府墙加高3尺!”按照清朝礼仪制度,王府的院墙高低也有一定标准,准加高院墙也是一种荣誉,豫亲王高高兴兴地答应了,奉旨将豫亲王府的府墙加高了3尺。

当然,豫亲王后来才知道乾隆皇帝的用意,这实际上是把自己禁锢得更严实了。

清朝结束后,豫亲王的后代们坐吃山空,不得不将礼王府卖给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洛克菲勒将王府全部拆除,然后请了中美两国的专家设计,修造了中西合璧的协和医学院及附属医院。

【参考资料:《清史稿》《礼王府》《豫王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