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系尚有后人,为何宋高宗赵构执意要把江山还给宋太祖子孙?

太宗系尚有后人,为何宋高宗赵构执意要把江山还给宋太祖子孙?

自宋太宗赵光义以来,宋朝的皇位一直在太宗后人手中传承。靖康二年,金军攻破宋朝国都开封,俘虏徽宗、钦宗皇帝北上,北宋政权灭亡,史称“靖康之变”。徽宗的直系后人,除第九子康王赵构外,全部被金军俘虏。金军北返后,在一众大臣的拥戴下,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宋高宗,是宋朝的第十位皇帝。

赵构一生,贪图安逸,在坐拥岳飞、韩世忠、吴阶等名将,在中原形式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自毁长城,杀害岳飞,向金国称臣求和。赵构本有一子,结果早夭。而其本人当年在躲避金军“搜山检海”之时,受到惊吓,丧失生育能力。所以,宋高宗赵构只能在宗室子弟中择优秀者收为皇子,将来继承大统。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宋高宗收养了两个小孩为皇子(其中之一就是未来的宋孝宗赵昚),这两个孩子居然是太祖赵匡胤的后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宋高宗 赵构

一.假托孟太后之梦,要还政太祖系

赵构为什么要选太祖系的小孩为养子呢?表面上事情这样的:

孟太后,是宋哲宗的皇后。这是个传奇的女人,一生两废两立。孟太后的一生经历,与北宋末年的新旧党争息息相关。她是支持旧党的高太皇太后与向太后所立,但哲宗皇帝是倾心新党的。所以,哲宗亲政后,就将孟皇后废黜。后来宋徽宗即位后,旧党势力重新崛起,于是孟皇后复位,称“元祐皇后”。谁知不久后,徽宗重用新党蔡京等人,旧党再次失势,孟皇后第二次被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靖康之变中,有名位的六宫嫔妃全部被抓走,只有孟太后由于早被废黜而无人问津。

当时金国无意统治北方中原国土,而是册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统治中原。张邦昌不敢当皇帝,于是请出孟太后复位,垂帘听政。后来赵构即位后,尊孟太后为皇太后。南宋初建,宋朝官方将新党定为“奸邪”,恢复旧党名誉,算是给王安石变法后的新旧党争定性了。而孟太后本身就是旧党的代表,同时又是哲宗的太后,代表着北宋正统,因此,孟太后在南宋的地位超然,属于“老祖宗”,在朝堂之上很有影响力。

孟太后

一天,孟太后做梦,将梦的内容告诉了高宗赵构,说宋太祖赵匡胤给她托梦,太祖创业艰难,子孙却不享帝位,这事不合理。高宗于是下诏,要选太祖子孙为皇子。

宋史:及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后,而昭慈圣献皇后亦自江西还行在,后尝感异梦,密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会右仆射范宗尹亦造膝以请,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于是诏选太祖之后。

当然,这只是正史中为掩盖赵构真实目的的托辞罢了。赵构是什么人?他是一个极致的利己主义者。靖康初年,他在河北当大元帅的时候,坐拥数十万义军和官军,在众多将领请战的前提下,不顾士气消亡,绕着开封一圈进军就是不救自己的父亲和长兄,坐视开封沦陷,二帝被俘,直系皇亲被一网打尽,之后从容逃到南方。这种人会因为一个梦就还政于“太祖后人”?

其实,赵构选太祖系后人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在确定自己生不出儿子的前提下,选一个实力弱、背景弱的太祖系小孩继位,这样确保这个孩子便于控制,背后没有强大的宗族势力,而且会对自己感恩戴德,不会发生“孩子即位后要让自己亲爹被追封为皇帝“的事件,即北宋英宗时代发生过所谓的“濮议”事件。这也是为什么,赵构执意放弃太宗系后人的原因。

二.南渡之初,略有实力的宗室,都被剪除了

“太祖后当再有天下”的谶语,早在宋高宗赵构刚刚登基第二年之时就出现了,出自南宋的官方机构司天监。当时赵构就将太祖后人赵子崧流放了,以破除谶语。

靖康年间,太祖六世孙,燕王赵德昭五世孙赵子崧是淮宁知府。金兵南下包围开封后,他起兵勤王,有一定的军事实力。赵构登基后,他改任东南道都总管,知镇江府,统管浙江地区兵马。赵子崧被流放岭南,就是怕他应验谶语。

初,昌陵复土,司天监苗昌裔谓人曰:“太祖后当再有天下”。子崧习闻其说,靖康末起兵,檄文颇涉不逊。子崧与御营统制辛道宗有隙,道宗求得其文,上之。诏年史往案其狱,情得,帝震怒,不欲暴其罪,坐以前擅弃城,降单州团练副使,谪居南雄州。绍兴二年赦,复集英殿修撰,而子崧已卒于贬所。

不仅太祖系后人,连魏王赵廷美的后人,凡是能威胁到赵构地位的,都一律被剪除。

赵廷美后人,荣良公赵克类之子赵叔近被杀在当时是最大的冤案。赵叔近当时是秀州知州,杭州部将陈通聚众叛乱,赵叔近就带兵去平叛。这时,高宗赵构的宠臣,禁军统帅王渊(后来被苗刘兵变杀了的那个)和赵叔近有仇,就诬陷赵叔近通敌,并私自将其囚禁。但是赵叔近为人正直,又是宗室,威信很高,一些士兵偷偷将其放了出来。王渊将此事告诉了赵构,赵构看到这个宗室居然有如此号召力,于是默许王渊派遣当时还是他下属的武将张俊(后来诬陷岳飞的那个),率军直接击杀赵叔近。赵叔近被击杀之时,大喊“我是宗室”仍于事无补,最终身首异处。事后,王渊、张俊没有任何惩罚。相传,名将韩世忠也有参与其中,还将赵叔近的小妾纳入自己府中。

三.太宗赵光义的后人还很多,尤其是“濮王系”

我们知道,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无子,于是收养了堂兄濮王赵允让之子赵宗实为养子,这就是大宋第五代皇帝宋英宗。但英宗即位后,却枉顾自己早已过继给仁宗的事实,顶着满朝文武的反对,要追封自己的生父濮王为皇帝,发生了宋代历史上著名的“濮议”事件。“濮议”事件虽以曹太后让步,宋英宗胜利结束,但宋英宗不久就驾崩了,于是“追封濮王为皇帝”这件事也就无疾而终。但是这件事,对宋朝后世乃至以后的王朝,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每当皇帝收养子的时候,都会引以为戒,同为濮王后人的高宗赵构在收养子的时候不可能不考虑前车之鉴。

濮王赵允让一生,包括宋英宗在内,共生了22个儿子。在南宋初年,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人中,虽然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这一系后人被金人一网打尽,但是宋英宗的本家“濮王系”却很兴盛,也很有实力。最有实力的要属赵构叔叔辈分的齐安郡王赵士㒟,赵构登基之时,是册立赵构的重要功臣,任大宗正。此外叔伯辈的还有赵士从、赵士街、赵士篯,南宋初年都担任过同知大宗正事。岳飞案时,齐安郡王曾拼死保岳飞,说“臣以百口保飞无他”。百口之家,可见濮王系后人繁衍之广。同时也看出,齐安郡王在朝堂上的分量。

濮王 赵允让

如果赵构要在太宗系后人中选皇子,他的本家濮王系这个大家族中,能让赵构收养为养子的,大有人在,而且大概率会是齐安郡王这一支的。一旦这一支承接了地位,其家族实力本就强劲,万一再来个“濮议”事件,赵构这一生就白混了。为此,赵构只能借孟太后这个“老祖宗”之口,堵住濮王系继承皇位之路。

四.太祖系最大的一支安定郡王系也被忽略

北宋只有两个郡王地位最高,可以世袭罔替。其一就是英宗本家濮王系,另一支就是安定郡王系。而安定郡王系,就是太祖长子燕王赵德昭的后人。

南宋初年,这个安定郡王的爵位,居然在赵构的叔祖辈“令”字辈里换了五个人。后来宋孝宗即位了,安定郡王居然还是“令”字辈。这一支子孙那是相当庞大了,能当高宗赵构养子的估计不下百人。前面说的贬死岭南的赵子崧,就来自这一系。说真的,这一系其实才是大宋根正苗红的一系,是太祖赵匡胤的嫡系后人。也难怪赵构刚登基之时对赵子崧忌惮。这么厉害的一系,赵构自然也是不会选的。那么,赵构又用什么方法堵住安定郡王系的即位之路呢?

赵构指定安定郡王系的赵令旷主持选皇子事宜。赵令旷是燕王赵德昭后人,自然就要大公无私,舍弃庞大的安定郡王系,从秦王赵德芳后人中选。我们看看最终选出的两个小孩:

赵伯琮(未来的宋孝宗,后改名赵昚),生父赵子偁,官宣教郎,从八品文官。

赵伯玖,生父赵子彦,官秉义郎,从八品武官。

赵令旷的“大公无私”,让赵构很是高兴,赵令旷也因此成为了新的安定郡王。实际上,这是赵构对赵令旷“深明朕意”的奖赏。

宋孝宗 赵昚

总结一下就是,赵构为什么要借孟太后之口托梦将皇位还于太祖系呢?因为这样就可以除去实力强劲的本家“濮王系”的威胁。然后再在太祖系中选中无权无势的赵伯琮,这样赵伯琮就会对高宗赵构感恩戴德,自然不会追封自己那个从八品文官的亲爹为皇,从而保住自己的身后之名。不得不说高宗赵构算的很准,自绍兴三十二年禅位给孝宗后,孝宗对高宗皇帝很好,不愧“孝宗”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