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在制造债务陷阱?西方才是始作俑者

“一带一路”在制造债务陷阱?西方才是始作俑者

伴随着世界关注的目光,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开幕。相比两年前的首届论坛,“一带一路”朋友圈又扩大了不少。意大利总理孔特将出席峰会、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将率团来华并签署协议、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将在论坛上发表演讲……虽然西方仍有人在吹“债务陷阱”之类的小喇叭,但比起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咚咚向前的脚步声,这种挑刺显得越来越虚弱无力。

“一带一路”是否在制造债务陷阱?中国是否通过“一带一路”推行“债务外交”?过去一段时间以来,这样的追问在个别西方国家的外交语汇中频频出现。令人不解的是,美欧等早已对“一带一路”国家进行投资,为什么西方的资金就是香甜“馅饼”,而中国的支持就变成了黑暗“陷阱”?这里头,除了惯用的双重标准外,显然还有着更深层的利益诉求,那就是担心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沿线国家跟着中国走,搞得自己靠边站,到头来影响力减弱不说,“西方经验”也会被“中国模式”所取代。对此,王毅外长一针见血地指出:自己做不到,也不让别人做,自己做不好,也不希望别人做得好,这种心态和做法既损人又不利己。

炒作“陷阱论”,本身就是陷阱。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搞基建,只能从发达国家控制的金融机构如亚行、世行借贷,欠下债务由巴黎俱乐部、IMF处理。而亚行是日本人做行长,世行是美国人做行长,美国拥有IMF的否决权,巴黎俱乐部由全球最富裕的22个国家组成,专门为负债国和债权国提供债务安排。在这样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发展中国家的命运完全受制于发达国家。而20世纪80年代,以“里根—撒切尔主义”为标志,华盛顿共识为旗帜,美英进一步发起了所谓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鼓吹金融自由化、政治民主化,搞得很多新兴经济体热钱泛滥,最后西方资金一撤,经济旋即陷入萧条。几十年来,美国就是利用这种手段干涉别国内政,甚至颠覆一个国家的政权。可以说,西方才是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的始作俑者,根本没有资格去到处乱扣“债务陷阱”的帽子。

一个国家、一个家庭、一个企业要发展,首先要自我积累。但是,当你看到有前景、当你有信心的时候,就应该加大力度,实现发展,这时候可能要加一些杠杆。换句话说,要通过举债来建设。在这个问题上,只要是各方共同努力,完全可以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来逐步解决。从倡议立意上看,“一带一路”聚焦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分享的是中国“要致富先修路”的经验,依托基础设施的乘数效应为当地未来经济繁荣创造基础。从合作模式上看,“一带一路”并非中国的独奏,而是世界的合唱,具有丝路基金、亚投行、金砖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九大资金平台,吸引国际金融市场融资。从实践效果看,“一带一路”扛起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在全方位开放中进一步推动投资便利化,不断解放和发展着全球生产力。六年来,没有任何国家因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背上所谓的债务负担,落入所谓的债务陷阱。相反,凡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都得到了更快速的发展。

最近,连一向喜欢炒作“一带一路风险”的“美国之音”也坦陈“我们错了”——我们媒体报道可能会指出这条铁路昂贵,那座水电大坝的贷款没有优惠,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家不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总是说,等一等吧,市场会决定我们是否需要,我们错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加入“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我们也坚信它能够结出更多实实在在的丰硕果实。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北京日报

流程编辑:RB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