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弹又丢人!这次印度对巴基斯坦的空中打击玩儿现了

丢弹又丢人!这次印度对巴基斯坦的空中打击玩儿现了

在2019年2月26日,印度突然出动了大规模机群对克什米尔巴控区内的所谓“默罕默德军”营地实施了空中远程打击,炸弹是扔下了,可目标安然无恙。

在这次行动开始前,印度军方在边境部署了“天空之眼”预警机和“苍鹭”无人机用来对巴方目标进行警戒探测,然后“幻影”2000战斗机从中部瓜廖尔机场挂弹起飞,向目标远程奔袭。此次攻击使用以色列的“斯拜斯”2000(Spice2000)精确制导炸弹对目标进行了“外科手术式”打击,空袭过程持续21分钟。这种炸弹是印度空军2015年从以色列进口的,当时合同数量为100枚,并由以色列协助完成飞机的改装。炸弹采用电视+惯导/GPS制导方式,命中精度3米,可在60千米外进行防区外攻击。此后印巴双方和国际社会就此次毁伤效果问题进行了争论。根据空袭后巴基斯坦开放空袭地点让媒体现场采访的报道,在巴特科拉地区的攻击中,4枚炸弹(两枚在森林,两枚在空地)的落点均在无人居住的森林或空地上,没有建筑物损毁或人员伤亡。

印度“天空之眼”预警机的相控阵雷达天线为平衡木式,在机体前后方有探测死角

印度“幻影”2000战斗机编队

以色列研制的“斯拜斯”2000精确制导炸弹

路透社公布的攻击后完好无损的目标建筑现场照片

据分析,造成此次行动失败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目标侦察不利。虽然印方在攻击行动前连续派出“苍鹭”无人机搜集情报,但由于边境的特殊情况和避免引起巴方警觉,“苍鹭”无人机只能沿印巴实际控制线印控线内一侧飞行。“苍鹭”无人机飞行高度最高只有10 000米左右,巡航飞行高度接近7 000米,而此次印方攻击的“穆罕默德军”营地距离边境50余千米,虽然“苍鹭”的侦察载荷具有侧视能力,但由于倾斜角度过大对目标侦察影像畸变非常大,使获取的目标影像几乎难以还原。

以色列研制的“苍鹭”无人机曾被多个国家引进装备

二是基础数据准备不足。这次行动后,印度宣称完全摧毁了“穆罕默德军”训练营地,并杀伤350~400名“恐怖”分子。但西方机构通过卫星影像分析发现,疑似“穆罕默德军”训练营地未见炸弹爆炸形成的弹坑,建筑未见明显损毁,弹着点全部在目标一侧被发现,这些弹坑集体向一侧偏离了150~200米。而且弹着点在目标一侧的山谷越深,偏离目标越远。如果在目标高程平面建立弹着点投影,则这些投影点与目标点的距离就大致集中在了130~140米之间,几乎连成一条与目标平行的弹着点线。如果说弹着点集体偏向目标线一侧是一种大概率事件,那么所有弹着点与目标间隔平行一个固定距离就只能是一种小概率事件了。这种情况不会是只发生随机散布的电视制导或气象原因,而明显具有系统误差特征。如果排除攻击的3~4架飞机都存在瞄准系统的校准误差原因,那就只能是采用GPS制导方式情况下基础地理信息误差造成的,也就是说印度使用的卫星影像或匹配的电子地图等存在较大基础误差,造成了目标定位的集体偏差。[此处插入图片:完好无损的目标建筑]

国外机构评估认定的目标与弹着点位置图,可见集体偏离150~200米

三是弹药投放仓促。巴基斯坦此次在空中截击和对敌压制方面应该说可圈可点。除27日成功截击入侵的米格-21外,26日巴战机还紧急奔袭印入侵机群,迫使其仓促投弹。“斯拜斯”2000的制导方式需要飞行员或武器操作员开启电视制导模式凝视目标,通过数据链接收炸弹导引头视频图像,进行目标识别并不断修正,直至摧毁目标,这是一种“人在回路”的攻击模式。但由于“斯拜斯”2000高空投弹的射程为60千米,而目标距离印实控线50余千米,为避免被巴方雷达过早发现,载机必须低空进入,使炸弹滑翔射程大为降低,这使得飞机不得不越境进入巴境内20~30千米。而为了减少巴境内的危险停留时间,飞行员放弃了耗时而危险,但精度更高的电视制导方式,采用了误差大、对基础地理信息依赖大,但可以使载机尽快脱离战场的GPS制导方式,最终使炸弹集体偏离了目标。

▼欢迎购买《兵器知识》杂志获取更多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