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场坦克战

史上首场坦克战

1918年,一战已经进入了第4个年头,然而,对于战争的胜利者——英国和法国来说,这却是极为难熬的一年——随着俄国退出战争,德军的东线部队被释放出来,进而被调集到西欧地区,这让他们感到了极大的压力。而在另一面,作为德军的"首席智囊",埃里希·冯·鲁登道夫将军也在筹划一连串大规模攻势。如果这些攻势能够奏效,协约国便会求和,整场战争也会结束——因此,他们必须投入一切必要的武器,而在这些武器中,就有刚刚完成的A7V型坦克。

1918年春季,它们在法国北部的一个小镇附近与英军坦克遭遇,人类战争史上的第一场坦克对决由此揭幕……

背景

从许多角度,德军对坦克并不陌生。1916年9月,在索姆河战役中,他们的对手——英国人便将它们投入战场,展示出了出色的突破能力。然而,对于这一新式武器的意义,德军的态度却有所保留。在他们眼中,英军的坦克并没有获得切实的战术优势,相反,真正应该改进的是步兵武器。由此催生了许多新装备,比如冲锋枪和轻机枪,另外,为了对付坦克,德军第一款反坦克步枪——"毛瑟"M1918型反坦克步枪(Mauser 1918 T-Gewehr)也在1918年投入使用,并成了"坦克猎杀小队"的主要武器。

毛瑟M1918型反坦克步枪是世界第一款、也是一战唯一的一款反坦克步枪。该枪重15.9公斤(装上两脚架后重18.5公斤),长169.1厘米,于1918年1月开始生产,总产量约为15800支。这里展示的是该枪在《战地1》中的模型,在游戏中玩家们不仅用它反坦克,还将其作为一种狙击武器

一个德军毛瑟M1918反坦克步枪小组。该枪发射13.2毫米步枪弹,有效射击距离为500米。

在德军眼中,这些武器足以提升军队的战斗力,进而让他们取得战场的主动权,至于坦克,他们只需要拥有几辆就够了。1916年11月13日,德国人开始设计自己的坦克,首批方案仅用了6周便正式完成,它们后来被称为A7V,其名称来自设计者的缩写——"普鲁士普遍战争部第7交通事务处"(Abteilung 7 Verkehrswesen des Allgemeinen Kriegsdepartements)。

1917年1月底,德国下令生产100辆A7V:但只有10辆是安装装甲的"战车",另外90辆是无装甲的"越野车",后者主要负责后勤补给任务。后来,"战车"的订单提高到了20辆。换句话说,和《战地1》中的情况不同,直到战争结束,德军也只收到了大约20辆A7V坦克。

德军A7V型履带式越野车,该车辆上的符号并非纳粹党的万字标识,而是一战德军第111陆军汽车运输队的战术识别标志,而这个标志本身,在人类文明史上实际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德国A7V型履带式越野车模型

从现代眼光上看,乘员多达18人的A7V与其说是坦克,倒不如说是一种行驶缓慢笨重的装甲柜子。该坦克装备了6挺7.92毫米机枪和1门57毫米"马克沁-诺登菲尔德"速射炮,战斗重量超过了30吨。另一方面,其越野时速只有6.4公里,只与一个人步行的速度大致相等,行驶里程也只有30至80公里。不仅如此,其设计还存在严重的缺陷,这就是重心过低,越野能力也极为低劣。

A7V型坦克尺寸彩绘图。这辆编号为505的A7V型坦克名为"巴登I",也参加了本文所述的行动。

现陈列在英国曼彻斯特帝国战争博物馆的一门57毫米"马克沁-诺登菲尔德"速射炮。这门炮取自"施努克"(504)号A7V型坦克。

1917年9月,德军开始组建所谓的"突击坦克营":到1918年初,第1突击坦克营在色当地区开始训练,训练科目中包括了与步兵和突击队的协同作战。但由于坦克数量有限(每个营只有5辆),在德军1918年的春季攻势中,它们注定只能扮演了一个次要的角色,德军只能依靠突击队战术实施这次攻势。

德军突击部队,这些部队也是如今特种部队的起源之一

现实中的德军突击队,其装备并没有游戏中展现的那样"朋克",但每名士兵手中都装备了便于在堑壕中使用的短管步枪和手榴弹

截至1918年3月,鲁登道夫在西线已经集结起63个师,而他们对面的英军只有26个师,在数量和装备上都不占据优势。1918年3月21日,9000门火炮的齐鸣宣示着德军正式打响"米歇尔"攻势。同时,这次行动也是德军意图打破西线僵局的一系列攻势的开始。

在攻势首日,A7V型坦克便暴露出了严重的问题。第1突击坦克营的5辆该型坦克参加了21日在圣康坦运河的行动,其中3辆在行动中抛锚。另外一方面,德军尽管在一周内向前挺进了64公里,但攻势也逐渐失去了势头。

1918年3月21日,来自第1突击坦克营的A7V坦克搭载着德军士兵行进在法国鲁瓦街头。

至3月底至4月初,旗开得胜的各路德军纷纷止步不前,在过去2周的战斗中,鲁登道夫伤亡了25万人,其中包括大量精锐的突击队员。尽管如此,鲁登道夫依旧于4月9日再度发起"小乔治"行动,朝北向弗兰德斯地区挺近,试图威胁海峡地区的比利时港口。与此同时,德军第2和第3突击坦克营也完成了训练,准备投入到鲁登道夫的后续攻势中。

和浩大的"米歇尔"攻势一样,"小乔治"行动中德军也旗开得胜。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协约国军队被迫后撤,并丢掉了敦刻尔克以南和阿拉斯以北的许多地区。而在阿拉斯以南,德军也获得了一次更大的突破,推进到了兰斯附近。在当地,情况可谓千钧一发:如果鲁登道夫成功夺取卡希村附近的高地,德军炮火将轻易覆盖英军战线后方的重镇——亚眠。在这片饱经摧残的土地上,人类第一场坦克对决已经准备就绪。

上图左侧为英军坦克部队1924年版徽章。右图为德国坦克作战纪念章。德军坦克纪念章设立于1921年7月13日,颁发对象为一战中的德军坦克部队成员(A7V型坦克和缴获型坦克部队成员),共有99人获得该纪念章,其中最著名的获得者就是后来希特勒的心腹、党卫军大将泽普·迪特里希。

各就各位

面对威胁,法军立即调动了包括"外籍军团"在内的诸多部队,赶赴前线的布朗吉树林,英军也调来了赫伯特·皮尔索尔少校的第3坦克旅第1坦克营A连。该连随后采用了代号为"野兔"的战术,将坦克部署在伏击阵地,时刻准备伏击渗透过来的德军。该连装备的坦克为Mark IV型坦克,第1分队指挥官为约翰·布朗上尉,其麾下拥有3辆坦克(2辆"雌性"和1辆"雄性"),而唯一的"雄性"坦克(编号4086)归弗兰克·米切尔少尉指挥。该连的另外1辆"雄性"坦克和1辆"雌性"坦克则分别由查理·吉本斯中尉和贝尔少尉指挥,组成了由查理·格洛弗中尉指挥的第2分队。

现在陈列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武装力量与军事历史博物馆的1辆名为"北极星 III"的"雄性"Mark IV型坦克。该坦克重29吨,安装了2门6磅炮(57毫米)和3挺.303英寸"刘易斯"机枪

现在陈列在英国肯特郡阿什福德的一辆"雌性"Mark IV型坦克。该坦克重27吨,安装了5挺"刘易斯"机枪

另一款坦克也将卷入这场坦克战——这就是第3坦克旅第3营X连的7辆"赛犬"Mark A型中型坦克。该连指挥官为托马斯·普里斯上尉。"赛犬"坦克重14吨,乘员3人,只装备了4挺.303英寸机枪,速度也只有13.4公里/时。

现在陈列在英国博文顿坦克博物馆的"凯撒III"号(A259)"赛犬"坦克

另外一边,德军第1、2、3突击坦克营也在4月19日至21日间,经铁路运输来到了前线附近的吉约库尔村。由于第3营的"救赎者"号在装车时抛锚,因而只有14辆A7V型坦克抵达这里。随后,在这些德军坦克前往位于维安库尔莱基佩村的进攻出发地时,第2营的"哈根"号因发动机故障而留在了吉约库尔。

一辆驶上铁路平板车的A7V型坦克

为支援此次进攻,负责指挥这3个坦克营的瓦尔特·格莱夫上尉将13辆坦克编为3个小组。第1营的3辆A7V型坦克为第1小组,支援第228步兵师向维莱布勒托讷推进。第3营的4辆坦克和第1营2辆坦克组成第2小组,支援第4禁卫步兵师向维莱布勒托讷与卡希村之间的阿奎讷树林方向进攻;第2营的4辆坦克为第3小组,负责支援第77预备步兵师向卡希村进攻,其中525"齐格菲"号和561"尼克泽"号支援该师的第419步兵团,504"施努克"号和542"埃尔弗里德里"号则支援该师的第257预备步兵团。

德军步兵伴随坦克冒着炮火进攻时的场面

4月23日夜间,英军布朗上尉的坦克进入了卡希村北面的树林,但在这里受到了德军的"热情"欢迎。当晚,一架德国侦察机飞越阿贝树林,并投下了一些照明弹。紧接着,高爆弹和毒气弹也呼啸而至,迫使第1分队向树林西部边缘撤退。

与此同时,弗兰克·米切尔少尉的车组乘员受到了德军毒气弹的伤害,不得不撤出阵地。英军坦克附近的一些步兵亦受到了一些伤亡。这些英军步兵通知布朗上尉和米切尔少尉,称德军已经发动进攻。随后,这2位英军军官决定在炮兵掩护下发动反击。人类历史上第一场坦克与坦克之间的对决即将上演。

钢铁对决

1918年4月24日4时45分起,德军用各种口径火炮向维莱布勒托讷和卡希村地区实施了一场长达2个小时的炮击,期间向英军炮兵阵地、堑壕阵地和维莱布勒托讷镇发射了数以万计的高爆弹、烟雾弹和毒气弹。7时整,德军从马尔塞尔卡沃镇西面的集结地发起进攻。在地形、浓烟和晨雾的掩护下,分三路掩护步兵进攻的德军A7V型坦克进展迅速。

1918年4月24日,发生在卡西村与维莱布勒托讷镇附近的坦克战形势图

9时40分左右,第3小组的阿尔贝特·米勒少尉指挥的"施奴克"号(504)和施泰因少尉的"埃尔弗里德"号(542),在第257预备步兵团的支援下穿过了杭佳尔德树林,但后者被树林拖了脚步,而没有立即跟上来。这2辆德军坦克随后独自捣毁了一些英军机枪掩体,接着又利用浓雾的掩护,穿过了树林北部开阔的农田。

但此时发生了意外,在"施奴克"号按计划向卡希村前进的同时,"埃尔弗里德里"号却迷失了方向,向西北方向独自前进了很远的距离,最终闯进了一处地面松软的采沙场并翻车。附近正在撤退的一些英军西约克郡团第2营士兵,见此情况立即向这辆无法动弹的德军坦克发起进攻。施泰因少尉随即率领车组乘员下车作战。经过短暂的战斗,施泰因少尉不幸阵亡,几名乘员严重受伤,同时,没有占到便宜的英军也被迫撤退——最终,"施奴克"号被遗弃在了战场上——1918年5月15日,法军第37师收复该地区时回收了这辆德军坦克,并作为战利品将其送到巴黎进行了一系列展示。最终,这辆坦克在1919年被法军拆解报废处理。

1918年5月,法军士兵正准备回收翻车状态下的"埃尔弗里德"号A7V型坦克

被扶正后的"埃尔弗里德"号A7V型坦克

A7V型坦克 VS Mark IV型坦克

24日8时45分,布朗上尉坐进了米切尔少尉的坦克并带队出发。此时这辆"雄性"Mark IV型坦克正位于最近的树林中,而2辆"雌性"坦克则被部署在右侧。"由于树林中仍弥漫着毒气,因此我们都戴着防毒面具,"米切尔少尉回忆称,"我们发动车辆时,车组中的第3个人也中毒了,我只能将他留下来,让他依靠着一棵树干。"另外,英军让1名"雌性"坦克乘员来到米切尔少尉车组补缺,但他还是缺少2名乘员。

9时30分,英军坦克抵达卡希村与维莱布勒托讷镇之间的一道主防线——"卡希关闸"。这时,1名步兵警告他们,德军坦克已经现身。米切尔少尉随即发现3辆德军坦克正向卡希村东部地带逼近,后面还跟随着一些德国步兵。第4辆代号为"埃尔弗里德"的德军坦克则消失在了晨雾中,掉头向北进入了一片采沙场。布朗上尉随即前去警告2辆"雌性"坦克。

此时,第一次能够在战场上遭遇德国同行让米切尔少尉十分兴奋,他于是打开了一个观察孔,看到一辆原野灰色涂装的德军坦克正在东南面500米外向"卡希关闸"靠近,其正面有一对白色的罗马数字V型标志。这辆坦克便是德军第2突击坦克营的第5辆坦克——"尼克泽"号(561)A7V型坦克。

"尼克泽"号与"齐格菲"号A7V型坦克一道,在步兵的伴随下向英军位于卡希村东面的阵地发起进攻

米切尔少尉指挥"雄性"坦克转向右侧,与德军"尼克泽"号坦克平行运动。随后,米切尔的坦克用左侧的火炮开始攻击"尼克泽"号坦克,但第1发炮弹在德军坦克的身后炸开,紧接着第2发炮弹又落在了德军坦克的右侧。

与此同时,米切尔少尉让坦克车首的"刘易斯"机枪扫射德军步兵。接着,他让坦克掉头面对着德军。米切尔后来这样写到:"突然,我车的右车体传来了一阵有如被冰雹击中的噪音,车内顿时弹片四处飞溅。显然,我们的右侧车体已经被德军步兵的机枪穿甲弹击穿……乘员们纷纷趴下避弹。我随即让驾驶员驱车径直向前,在我们的连被打开花之前逐渐摆脱了危机。我们的钢盔很好地保护了我们的脑袋。"

随着晨雾逐渐散去,"尼克泽"号的车长比尔茨少尉终于可以看清周围的环境,发现了英军的2辆"雌性"Mark IV型坦克。于是,他下令倒车寻找一处更加有利的交火位置。从现在开始,"尼克泽"号身后的德军步兵和它前方的英军步兵将亲眼看到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场坦克对决。由于英军的"雌性"Mark IV型坦克只有机枪,根本无法有效对付安装了57毫米炮的德军A7V型坦克,它们的劣势将很快表现出来。

4086号"雄性"Mark IV型与德军"尼克泽"号A7V型坦克交火

然而,比尔茨少尉并没有首先攻击"雌性"英军坦克。他让驾驶员停车后,首先下令包括57毫米炮在内所有武器攻击米切尔的"雄性"坦克。另外一边,米切尔在遭到攻击的同时,也下令停车,以获得了更加精确的火力。英军坦克的这一举动让比尔茨误以为自己已经击毁了对方。于是,比尔茨少尉下令将火力转向2辆"雌性"型坦克。

"尼克泽"号的火力很快就捕捉到了这两辆坦克,在它们的车身上打出了一些口子。这时,德军步兵也开始用步枪和机枪攻击这两辆坦克。但是,尽管受损严重,这两位"女士"仍能行动,在吃了大亏后开始后撤。接着,自认为已经消除了英军坦克威胁后,比尔茨少尉决定继续向"卡希关闸"背后的阿奎讷树林挺进。

英军第3坦克旅第1营A连第1分队的"雌性"Mark IV型坦克

就在比尔茨少尉攻击英军"雌性"坦克期间,事实上并未受损的4086号"雄性"坦克在10时20分左右又动了起来。米切尔少尉下令坦克继续前进,并向比尔茨的坦克开火。英军坦克打出的第1发炮弹落在德军坦克前方30米处,第2发炮弹亦从其旁边掠过。米切尔少尉在观察炮弹落点的同时,注意到了2辆严重受损的"雌性"坦克向战线后方撤退。然而,此时一梭机枪子弹此时再次击中了他的坦克,严重击伤了其中1名"刘易斯"机枪手的双腿。尽管4086号坦克行驶速度非常缓慢,但米切尔的炮手仍无法准确瞄准目标,他打出的第3发炮弹又落在了德军坦克的右前方。米切尔只能下令停车,让炮手进行精确瞄准,然而第4发炮弹依旧没有命中目标。

英军第3坦克旅第1营A连第1分队的4086号"雄性"Mark IV型坦克

片刻后,米切尔的炮手打出了第5发炮弹。这发炮弹终于击中了"尼克泽"号A7V型坦克,炮弹落在了这辆德军坦克主炮右侧的装甲板上。米切尔曾这样回忆道:"炮手在坦克前进时不停地向德军坦克开火,我看到一发炮弹在德军坦克首部炸开。这是一发直接命中。然后,他打出的第2发炮弹命中了德军坦克面对我们的部位下方(右侧车体下方,编者注),而第3发炮弹也击中了同一位置。对于一位眼睛刚刚被毒气熏得肿胀,同时由于缺少乘员而独自操炮的的炮手来说,这真是一次了不起的壮举!"

英军坦克的攻击顿时让比尔茨车组陷入了困境。米切尔的第一炮便打死了前部炮手,击伤了另外5名乘员(2人重伤,3人轻伤)。由于担心车内的弹药、一箱手榴弹和炸药可能在坦克中弹时发生殉爆,比尔茨的乘员们随即纷纷弃车逃生。见此情形,米切尔立即让机枪手们向逃命的德军坦克兵开火。

然而,米切尔的另外2发炮弹实际上只给"尼克泽"号A7V型坦克造成了轻微损伤,因此这辆坦克的发动机仍在运转着。比尔茨随即带着手下们回到坦克,并在坦克耗尽燃油前后撤了2公里,这才再次将其抛弃。当天晚上,德军回收了这辆坦克,但后来终因损伤严重和缺少坦克乘员而将其放弃。

A7V型坦克 VS "赛犬"坦克

11时,北线进攻德军成功占领维莱布勒托讷镇,德军步兵随即在2辆坦克的火力支援下冲过"卡希关闸"并进入阿奎讷树林。而在这之前的大约1个小时里,南线的德军第257预备步兵团和第419步兵团进抵距离卡希村400米处,南线的战斗似乎已经进入了关键时刻。一架联军侦察机向卡希村后方的联军投下了一道救急令。10时30分,英军第3坦克旅第3营X连的7辆"赛犬"坦克,奉命从其位于布朗吉树林的阵地出发,前去应对德军可能发起的进攻。

这期间,在中路进攻的第2小组中的"墨菲斯托"号A7V型坦克(506号),在经历了一个上午的战斗后,车长海因茨·托伊尼森少尉发现自己的坦克似乎油路出了问题,于是决定在"纪念碑"农场附近修理。重新在农场西边上路后,托伊尼森少尉的坦克不慎被困在了一个巨大的弹坑中,成为该型坦克前后视野缺陷的第2个牺牲品。

后来,这辆坦克被抛弃在了原地,直到1918年7月14日被一支澳大利亚部队回收,后又作为战利品被送回到澳大利亚。这辆A7V型号坦克此后被陈列在布里斯班的一家博物馆。2015年6月,作为世界上唯一的现存的A7V型坦克,"墨菲斯托"号被作为一战纪念品,被转移到了澳大利亚战争博物馆展出,并将持续展览至2017年4月。

1918年7月,几名澳大利亚士兵正在围观"墨菲斯托"号A7V型坦克。

正在澳大利亚战争博物馆展出的"墨菲斯托"号A7V型坦克。车首左侧的一个红色魔鬼图案也是这辆坦克的重要识别标志。

12时20分左右,就在德军步兵在战场上吃午饭时,英军的7辆"赛犬"坦克以40米的间隔从"卡希关闸"发起了进攻。缺少反坦克武器的德军步兵一时濒于崩溃。就在这一危急关头,2辆德军A7V型坦克进入了战场。这2辆坦克分别为阿尔贝特·米勒少尉指挥的"施努克"号(504号)和弗里德里希-威廉·比特少尉的"齐格菲"号(525号)。

1918年夏季,第2突击坦克营的4个A7V型坦克车组在兰斯训练期间的一张合影。左起分别为"沃坦"号(Wotan,563)、"哈根"号(Hagen,528)、"齐格菲"号(525)和"施努克"号(504)

在随后的战斗中,"齐格菲"号发射的2发57毫米炮弹在200米的距离上击中了A256号"赛犬"坦克,将其打着了火。接着,比特少尉又瞄准了700米外的A255号"赛犬"坦克,2发57毫米炮弹再次命中目标。在连续打出4炮后,由于折断了主炮的击针簧,于是他只能用剩下的2挺机枪攻击A244号"赛犬",而且竟然也将其打着了火。显然,"赛犬"坦克根本不是A7V型坦克的对手,剩下的4辆"赛犬"坦克纷纷开始向卡希村撤退。

但是,A236号在撤退途中被"施努克"号击中,停了下来并烧了起来。最终,只有A233号、A277号和A286号"赛犬"坦克在大约15时30分撤回到了英军战线。同时,在英军猛烈的炮击和来自卡希村的密集机枪火力打击下,之前已经遭到英军"赛犬"坦克蹂躏的德军第77预备师的步兵,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动力,只能在卡希村以东大约1000米处掘壕据守。

此前在13时,英军第3坦克旅第1营A连的1辆"雄性"和1辆"雌性"Mark IV型坦克,在查理·格洛弗中尉的指挥下,进入维莱布勒托讷镇子西郊。他们在这里并没有遇到德军坦克,却遭到一些隐蔽在镇内民房中的德军重型机枪的火力打击。德军第228步兵师所属第39野战炮兵团,也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内,用77毫米炮炮击了这2辆孤军深入的英军坦克,打瘫了"雄性"Mark IV型坦克。"雌性"坦克机枪也全部被打坏。接下来,"雌性"坦克的车长贝尔少尉接到"赛犬"坦克后撤的消息,于是他也决定撤退。

与此同时,米切尔少尉在自认为解决掉德军561号A7V型坦克后,接到了2辆德军坦克(525号和504号)正在卡希村西南面与"赛犬"坦克群交战的消息,于是决定向卡希村靠拢,对付新的坦克威胁。但是,4086号"雄性"Mark IV型坦克首先遇到了大量德军步兵。在随后的交战中,米切尔让坦克向德军第419步兵团发射毒气弹,并将起驱散。最终,当他来到交战距离时,2辆德军坦克已经击败了7辆"赛犬"——只是由于英军在附近部署了多达64挺重机枪,德军坦克才没有选择继续前进。

1918年夏季,"施努克"号(504)A7V型坦克车组的合影。照片中胸前挂着望远镜的军官便是车长阿尔贝特·米勒少尉

"施努克"号A7V型坦克后在1918年8月31日被新西兰部队俘获,并在1919年交付给帝国战争博物馆,之后在1922年被撤展,只留下了一门主炮。图为目前展示于博文顿坦克博物馆的"施努克"号坦克复制品

在德军坦克撤退后,米切尔发现,自己的坦克成了唯一惹眼的目标,德军炮火开始聚焦到了它的身上。正当它转向相对安全的"卡希关闸"身后时,德军炮弹便落在了它的附近。接着,1架德军飞机出现在战场,炸弹落在了这辆正在做Z字型运动躲避炮击的坦克正前方。这时,在附近观战的1个德军轻型迫击炮小组,连续向这辆在炮火中飘摇的英军坦克发射了4发炮弹,其中一发摧毁了坦克的2块履带,导致一条履带顿时曲卷在了一起。4086号Mark IV型坦克开始不受控制地在原地转圈,米切尔少尉只能下令停车,并将所有6磅炮弹倾泻到德军阵地上。耗尽弹药后,米切尔下令弃车,并带领手下们迅速躲进了附近一处相对安全的堑壕里。

后记

后来,米切尔少尉因在卡希村和维莱布勒托讷之间地带的英勇战斗而被授予了军功十字勋章,而他的右侧炮手麦肯齐则获得了军功奖章。

米切尔少尉的获奖文件这样描述道:"兹嘉奖1918年4月24日在卡希村抗击敌军坦克的的最显著的英勇和献身壮举。这位军官在德军坦克加入战斗时,当时指挥1辆'雄性'坦克在卡希村战线东面行动。他以伟大的勇气指挥他的坦克战斗,以高超的技巧在避免成为敌军目标的同时,对1辆敌军坦克实施了最有效的打击。在他的娴熟操作和出色的火力指挥之下,他的坦克得以多次直接命中敌军坦克,并迫使其退出战场。在这场战斗中,他自始至终展示了最冷静的心态和最大的主动性。"

回到这场战役,英军在4月24日22时让第13澳大利亚步兵旅和第15澳大利亚步兵旅向发动了反击,但直到第二天黎明仍无法完全剿灭进入阿奎讷树林的德军,也无法攻入维莱布勒托讷镇。然而,此时,德军旨在夺取亚眠的攻势亦开始退潮,这标志着他们失败的开始。

发生在卡希村附近的这场坦克战显示,Mark IV型和"赛犬"坦克在机动性上要优于笨拙的A7V型坦克。但是,"雌性"Mark IV型和"赛犬"坦克无法有效对抗德军的A7V。无论如何,这场战斗也向世界展示了人类最初的坦克对决,它标志着一场意义深远的、军事革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