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回到从前,你能劝服那个固执的少年吗?没错,那是曾经的你

如果能回到从前,你能劝服那个固执的少年吗?没错,那是曾经的你

1

养儿方知父母恩。当一遭父母,才知道这世界上付出和收获的比例最没有谱的事儿,就是陪孩子学习。

你有过被孩子的“愚笨”气得七窍生烟的时刻吗?你有过声嘶力竭,狂躁发疯,不敢相信自己竟然有如此情绪深渊的时候吗?一定是有的,哪个家长没经历过这样的煎熬。

为什么,我们付出所有,倾尽心血,有时候反而换来孩子的漫不经心,甚至逆反对抗?不是为人父母有意要情绪绑架,情感勒索,而是学习这件事儿,在该学习的时候不努力,等懂事儿的时候再后悔,人生已不能重来。

《我爱我家》里,刘星和小雨畅想自己如果有一门艺术特长,该是多拉风的事儿。妈妈刘梅抱怨说,让你学过,可是你不好好学,不爱学,只能拉倒。这时候刘星说,我那时候不懂事,可你作为大人为什么也不懂事,你怎么不认真逼我学呢?

是的,这就是养孩子的悖论。在他们还不懂事的时候,你出于为他们长远考虑的心思,费心逼迫他们学习,可是他们不领情。他们也许抱怨,也许逆反,也许就是不配合,可等你放弃了,他们有一天可能会在懊恼时反过来埋怨,你没有用恰当的方法,让他们爱上学习。

是的,多少艺术特长生,是一边哭着一边练,才练出来的。可是,也有不少孩子,因为父母的逼迫,变得抑郁,甚至走上绝路。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有数不清的案例放在那里。你成功了,就是正面范例,你失败了,就是负面案例。还有什么事儿,比养孩子拥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可是,还是得坚持。哪怕被熊孩子气得掉眼泪,发泄完情绪,还是得执着地“逼迫”,让他们学习,帮他们走上人生正轨。

那么,当孩子遇到叛逆期,不理解父母的一番苦心,不配合父母提供的学习计划,当孩子甚至厌学,厌恶你灌输的一切“鸡汤”,无论你多么耐心,多么努力,他也像脑子里搭错了一根筋一样,怎么办?

2

孩子的成长路上,会遇到许多的分岔口,在那些岔路上,有的孩子走上了正轨,有的误入了歧途,有的绕了条远路,万幸还是能回归正道,也有的孩子,一眼就看到了喜欢的方向,执着地坚持走下去。

人生,就是这样,在一条条岔路上,在一次次选择中,分出了方向。

当孩子站在岔路口,是什么让他们在悬崖边缘的处境里,最终做出正确的选择?是内心的渴望,是心灵的力量。

如果能回到从前,我一定好好学习,改变命运。如果让爸爸妈妈们对曾经的自己说点什么,我想,这是很多人的心声。

可是,如果能回到学生时代,你真的能劝服曾经那个狂妄固执的少年吗?没错,那就是曾经的自己,也是每个孩子都会走过的历程。

每个人都年轻过,都懵懂过,都对人生和世界无知过,因为知道得太少,所以我们以为,世界就是我们所感受到的那样,日复一日,枯燥乏味。而所谓明天,所谓要为之奋斗的梦想,好像那么遥远,又那么虚无。

是的,无知,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不知道未来和希望是什么,所以无法真正地理解正在为我们呕心沥血的父母。而等有一天发现悔之晚矣,可能只剩下懊悔和焦虑。

但是,有一条简便易行的路,有一个经济便捷的方法,有可能帮到那个在黑暗中摸索的孩子。

世事原本枯燥艰难,所有以为的光鲜,不过是因为不了解。因为身体困顿在一个角落,所以会觉得远方格外美好,眼前格外枯燥。

那么,就给孩子多提供一些了解远方的渠道,多提供一些通向远方的窗口。每一个敏感而脆弱的心灵,不但需要抚慰,更需要注入力量。

有那么一些阶段,年轻的心灵不愿和父母走得太近。你努力接近,他努力逃避,而问题的沟壑,可能因彼此之间的不对接,而越积越深。

但是,心灵总需要沟通,情绪都需要出口。对一个学生来说,有限的时间,有限的朋友圈,有限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最欠缺的。

那么,送孩子一个笔记本,鼓励他,把一切写下来。书写时自我的对话,是心灵的疏通,是自己和自己的和解,是所有苦痛过后,还能回归的可能。

还有,多给孩子提供阅读的环境和机会。阅读,能让孩子和更多的心灵交流碰撞,获得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3

我记得,学生时代,我也是满腹别扭,成长得磕磕绊绊。但是,家里有很多书,孤独寂寞想不开时,都会看书躲避外界的干扰。

有一次,看到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一则日本皇家逸事:

大雪过后,女官们侍奉在中宫御前,皇后问:“香炉峰之雪当如何?”宫女们都反应不过来,唯有清少纳言叫人架起窗格,起身卷帘。皇后随即会心而笑。

于是众人感叹说,这个典故大家都知道,但一时半会儿总是想不起来。

这里面的典故源自白居易的诗“香炉峰雪拨帘看”。白诗在清少纳言的时代颇受推崇,这句诗在宫廷里众人皆知,但得其意趣者,却只有皇后和清少纳言。

清少纳言是日本平安时期的著名女作家,少纳言是她在宫中的官职。

当时看了这个典故,心里忽然是一个念头:唉,即便是皇后,也过得这样寡淡啊,只能从这自找的小乐趣里,聊以派遣生活的无趣。

突然就像开窍了一样,心情好了起来。但是后来也渐渐体会到了,生活本来就是这样,要过得有趣有意义,那些好玩的部分,不就是自己向心灵内部寻找到的吗?

知难行易啊,生活里太多事都是“香炉峰的雪”,稀松平常,视若无睹,熟悉到关键时候瞬间失忆。你不去寻找,是不会有小确幸的。所以,意义是自己赋予的,快乐是自己获取的。

4

一直都喜欢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倒不是写得多轰轰烈烈,反而是颇为细碎,但读起来,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越觉得情趣盎然。

其分类有“得意的事”“可羞的事”“着急的东西”“可爱的东西”。这样的写法放在网络生活兴盛之前,便是那些手写的书信和日记,一笔一画,细致地雕刻心灵层面的品质;放在博客这类传播介质兴起之初,便是文艺青年们的范儿了,夜深了不能入睡,敲打键盘,记录那些可能转瞬即逝的灵感。

相通之处,都在于记录生活里的细微之妙处,享受心灵细腻舒缓的滋润感,于琐碎中得其意趣。但两种经历都有过的人,怕是多会觉得,还是手写时代的生活,更加刻骨铭心。

手写的速度虽然赶不上敲打键盘,但这慢却拉长了心灵的感知。生活的姿态或许看上去都一样忙碌,但于细微处践行的爱和意趣,却构成了心灵的品质。

现在多少人写手稿、练书法,喜欢悠闲的艺术?这些或许对多数人来说有些曲高和寡,但有一样却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关注所知所见的细节,把那些过眼云烟具象化。

比如多看一样路边的小猫,怜惜它楚楚可怜的神情,比如多留心路边的草坪,发现那些草不是忽然长那么高,忽然又枯萎。

这不是矫情的伤春悲秋,而是生活的空间原本有限,唯有向内延展的空间无限。

葡萄牙诗人、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写过:聪明人把他的生活变得单调,以便使最小的事都富有伟大的意义。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片叶子里自由乾坤,就看它在你的眼中、心中如何存在。

生存让我们的双眼干涩,艰辛想荒芜我们的内心,不是每个人都有轰轰烈烈的情节可以对抗干涸,若能从一片叶子里读出哪怕只是微小的意趣,生活内在的滋味也会大为不同。

成年人想要重回手写的心境,已经是很难回头了。所以,送孩子一个笔记本,任由他自由书写,自己记录,自由倾诉,或许,正是对他最大的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