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前线:《南方车站的聚会》引发内部分歧,是烂片还是佳作?

戛纳前线:《南方车站的聚会》引发内部分歧,是烂片还是佳作?

作为本届戛纳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片独苗”,《南方车站的聚会》显然受尽期待。

这部作品采用了经典的黑色电影叙事,讲述了由胡歌饰演的杀人凶手周泽农被警方通缉,他选择在野鹅湖附近躲藏。廖凡饰演的刑警队长则对野鹅湖展开地毯式搜索,试图找到周泽农的下落。

然而,在风影戛纳小队的内部,《南方车站的聚会》带来了很大的分歧——蓝詹认为这是一部“怀抱巨大希望,最终很失望”的烂片;而鲛人河则觉得本片有不少亮点,是一部佳作

本期推送,我们重点聊聊《南方车站的聚会》,以及这两天主竞赛的另外几部电影《燃烧女人的肖像》、《戈梅拉岛》、《隐秘的生活》


南方车站的聚会

综合评分:★★★

导演:刁亦男


反方/蓝詹:

《南方车站》的对白以湖北方言贯穿始终。由于戛纳放映必须满足放英语法语两种字幕,没有汉语字幕,所以对于完全理解电影造成了一定的挑战。刁亦男导演在映后特别向中国观众表示歉意。但事实上听不懂方言也并不构成理解困难,绝不会造成看不懂的情况。

实话实说,这部电影的优缺点都很明显。

电影的优点在于符号与元素制造出的独特表达,为了达成这一效果,剪辑和摄影都下了很大的功夫。然而缺点同样在于此:过度符号化倾向的表达使得叙事不畅;人物同理,动机不足、命运被动牵制。剧本设置了过度的留白空间,以至于揣摩角色的心理也全靠脑补。

很多国际大导演都喜欢拿制作和技术训练自己的执导能力,以迷影符号扎堆来建立类型化,但这方面的能力强了之后,剧作又跟不上。能不能也好好讲故事呢?

正方/鲛人河:

真的想问这部电影“到底哪里差了?”。《南方车站》不是一部仅在商业性上取向的作品,“讲好故事”也不全是戛纳选片的标准。更何况,令人饱受诟病的表演和剧作,在我看来也并没有降低影片的整体水准。

刁亦男没有给人物太多台词,几乎每个角色都隐忍而沉默,又在沉默中爆发。他用人物的平面性来表现光影的立体性,人物如模特一般,只是色彩的载体。桂纶镁扮演的角色,性格气质与《白日焰火》中的洗衣房女很相似。她在前半部分演得有点生涩,电影过半渐入佳境,主角两人的情感也随着叙事慢慢融合。

暴力美学、干净利落的动作戏,还有刁亦男特有的风格化街头招牌,放在这部电影中都算可圈可点。而最突显导演功力的是最后筒子楼里的追击戏,对影子和空间的处理也发挥出了极大的想象力。

比较失望的是结尾的处理,感觉太平了,如果能延续整体的风格,来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收尾的话,会更加完美。



风影戛纳小队在首映晚间也去了《南方车站的聚会》发行方主办的中文媒体见面会,参与了答记者问环节。

刁亦男透露对于这部电影的灵感来自于自己的一个梦与一则的社会新闻,两者都有关于重金悬赏犯且被追杀。梦境映射进了现实,使他决定拍这个故事。


蓝詹:

导演平常在现场都是如何导戏的?

认为《南方车站》中演员的表现如何呢?


刁亦男:

在片场导戏是件很辛苦的事情,但也乐在其中。我会指导我的演员们,按照我们预先设定的方案来完成它,然后克服临时发生的状况。其实在现场导戏的意义就是克服临时发生的状况,然后坚持下去,坚持到满意为止。

同时,我也要看两位演员是不是很累(看向胡歌和桂纶镁),他们的表情是不是跟我想的一样。比如说他们脸上会写着累,“为什么你要让我们这么拍啊?”然后我心里就很不安,我会去问一问:“你觉得怎么样?”

演员们有时候也会给我一些想法,其实也是一个跟演员和主创的全面的合作。我觉得这部戏里的所有能叫得上名字的演员们,都非常优秀。

针对学湖北方言这一点,胡歌、桂纶镁、廖凡也都分享了各自的趣事。


桂纶镁开拍前两个月就在武汉一直学习语言并在城中村走。找音调很困难。某日在城中村听到一位老爷爷讲的话,刚开始找不到音调,晚上没有睡好,第二天和语言老师讲,突然就找到了。

胡歌进组时,桂纶镁已经把武汉话讲得很不错了,这给了他很大压力。他觉得自己讲的很地道了但是方言老师一直在说不对。后来胡歌开始教老师上海话,并完全体会到了老师的感受。克服了语言关,对理解角色很有帮助。


廖凡自己坦言是湖南人。每次他觉得自己在说湖北话的时候,老师都说他在讲四川话。(笑)后来我问我的助理,“我说的对吗?”然后助理说:“你说的对啊。”后来一想不对,因为助理是四川人。(大笑)可能是因为助理把自己带沟里去了。后来就开始体验生活,去刑警队,看当地刑警怎么聊天,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作为主竞赛的华语片独苗,《南方车站的聚会》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整体至少还算一部及格线以上的黑色电影,外媒方面的口碑也达到尚可水平,不小的概率会有奖拿。期待它能早日在国内上映,引发更多的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