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新增人工智能专业:自动化+新创造正在改变世界

清华北大新增人工智能专业:自动化+新创造正在改变世界

日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举办了校园开放日,表示两校将新增设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专业。其中,清华新增“人工智能学堂班”,首批预计招生30人;北大也将在2019级正式启动“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

人工智能蓬勃发展,与教育相互赋能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据中国电子学会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超过370亿美元,预计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300亿美元,这其中,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预计将超过220亿美元,年均增速接近65%。


大疆T16植保无人机


就农机行业发展而言,虽然相对于美国John Deere公司、凯斯-纽荷兰公司、德国CLAAS公司等先进的国际农机装备企业,我国农机行业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和机构已经在耕整、种植、田间管理等领域的农机装备进行了智能化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中国农机院深松监测系统能够实现监测实际耕收以及实际作业面积;丰疆智能的高速插秧机能够自动规划路径,在整个田间作业过程中实现无人驾驶;此外,还有江苏大学的智能田间管理装备、一拖无人驾驶拖拉机等农机装备均展现农机装备大型化、高效化、精细化、全程全面成套化、无人化作业的发展趋势。


一拖无人驾驶拖拉机


但事实上,虽然人工智能迅速发展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链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其兴起的时间却并不长。2017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才首次正式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7月份,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此后,在人才市场巨大的需求推动下,一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专业在高校间开启了一波兴建潮。

可以说,人工智能不仅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未来行业乃至是国家竞争的关键性赛场,而这场赛事中人才无疑是抢占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各国纷纷部署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在产业推动和人才培养方面,政府和高校发挥关键性作用,促使人工智能与教育相互赋能。

“人工智能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教育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刘宇辉说。以北京为例,刘宇辉表示基于对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理念和认识,北京将着力建设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的5个高地:人才培育高地、科技创新高地、应用示范高地、国际人才高地、健康发展高地,通过实施一系列重点任务来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

未来:自动化与新创造共存

人工智能的发展意味着什么?或许很多人会说“失业”,但其实这个回答还是过于片面了。一方面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必会改变就业结构,造成部分工种被替代,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人工智能的发展延伸了产业链,相对应的自然便催生了更多新的岗位。例如人社部发布的15个新职业中,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便在其列。

农机行业属于微利行业,人才与企业间的信任度不高,尤其以中小型企业问题更为突出,人才流失问题令人堪忧。但随着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技术研发能力逐渐成为行业竞争焦点,深松监测系统、智能田间管理装备、无人驾驶拖拉机等智能化农机装备的生产研发更是需要专业化人才的支撑,企业势必会加大人才方面投入,这对于创新型技术人才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同样,新职业的发布以及高校新增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恰巧也说明在人工智能发展至今,行业人才缺口仍然巨大的现状,这也意味着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众多人才的集火点,行业发展前景广阔。5月21日,上海“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启动建设,就明确表示先导区的建设将围绕打造人工智能核心产业集群、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建设人工智能创新支撑体系三大任务展开。

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未来将是自动化与新创造并存的新时代。日前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办的以“智能新时代:进展、策略与机遇”为主题的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就更加直观地向大家展示了科技带来的进步是如何覆盖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人工智能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结语:在农机行业迎来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大变革的当前,不少企业研发制造的农机类智能产品也逐渐从以往单一的智能平台或者提高定位功能向农机作业控制领域发展,智能化农机装备从简单的概念正在变为现实。

产业升级“动荡期”,企业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期待在新时代发展的浪潮里,有更多农机企业能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