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国深度合作,马达西奇不只是在帮中国而是在救自己

和中国深度合作,马达西奇不只是在帮中国而是在救自己

(国产武直十就曾受困于动力)

对于和中国的技术合作,乌克兰动力沙皇马达西奇负责人就在近日公开表示,和中国的合作给马达西奇带来极大好处,没有和中国的合作,马达西奇至少有一万人需要重新找工作。而实际上,随着乌克兰新任领导人的上台,在中乌技术合作方面,乌克兰很可能也会做出更多积极的动作。

但是,也应该看到,中乌关于动力的合作受西方的影响非常明显,乌克兰对西方的极度依赖也在时刻影响着中乌的动力技术合作,而在这个问题上,乌克兰自己的意愿也会很受影响。因此,中国的动力问题解决,还是需要依靠中国自己。

同时,随着中国在动力方面的投资逐渐增多,中国动力技术取得的成绩也越来越多,对于现今的中国动力来说,有乌克兰马达西奇的技术合作最好,如果没有也不会产生致命威胁,整体而言,在技术合作方面,乌克兰对中国的需求远远大于中国对乌克兰的需要,而和中国的技术合作,实际上也涉及到乌克兰动力沙皇马达西奇的生死存亡。

(我国重型直升机项目的动力问题仍然需要乌克兰动力企业的帮助)

客观来讲,动力的问题仍然是现今中国的最大问题之一,在军用层面,中国的系列军事装备对动力技术的需求都非常明显。国产武直10直升机就曾严重受困于动力问题,其项目进度也被动力问题拖延许久,即使是在服役以后,动力不足的问题也对武直10的整体设计性能发挥起到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而在武直10之外,中国的直20直升机项目,重型直升机项目等等系列直升机项目也都受动力问题的影响。

而在直升机之外,在涡扇发动机方面,虽然涡扇10系列中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和涡扇20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项目的成功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的涡扇动力困境,但是,整体而言,中国的许多军事装备仍然缺乏更加先进、更加可靠的涡扇发动机,涡扇10和涡扇20的成功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满足了我军的部分需求,完全满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而且,中国军用航空产业的迅速发展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军用航空产业推出的飞行器产品也会越来越多,其速度也会越来越快,而这样的现实就决定中国对动力技术的需求将会更加明显。

(在民用领域,C919、C929以及中国全部的民用大飞机计划都需要国产动力)

而在军用动力系统之外,在民用动力方面,中国更是完全依赖进口。我国现今大力推进的民用大飞机项目,C919和迅速发展中的C929、以及在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多的国产民用飞机都迫切需要可靠的国产涡扇发动机。因此来看,现今的中国对动力技术的需求还是非常明显的。

但是,经过几十年的磨难和众多的案例,中国也非常清楚,想要完全解决中国的动力困境,外部帮助必然是虚无缥缈的,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最牢靠。而实际上,中国动力系统现今的很多进步其实都是中国人自己努力的结果。

只是,动力系统的发展明显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可以为动力发展配齐所有的硬件基础,但是在人才和经验方面,在短期内中国是无法解决的,而若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有限且关键的外部支持也能发挥较大作用。而且,以中国动力企业现今的能力,外部的支持实际上也不需要太多,一些小的构思、指点实际上就能让中国的动力发展迅速提升。

(但是,中国也非常清楚,中国的军民用动力问题还是要依靠自己,还是要自力更生,外界的帮助只能起辅助作用)

作为前苏联几十年动力科技的结晶,乌克兰马达西奇在动力方面的造诣还是非常不错的,在航空动力整体实力方面,马达西奇为代表的乌克兰动力企业也是现今世界唯一有能力和西方相抗衡的力量。而作为西方之外的国家,乌克兰也是中国寻求外部动力技术支持几乎唯一的选择。

而且,在很多年时间里,乌克兰动力企业也确实给中国的动力企业提供了不少帮助,中国军用船舶燃气轮机动力问题的完全解决,乌克兰燃气轮机动力就是最大的功臣。而和其他一些大国相比,作为小国,乌克兰和中国也并没有多少利益冲突,技术输出幅度也更大一些,在意愿方面也更强烈一些。

同时,更重要的是,乌克兰动力企业技术虽然由于前苏联的分工问题、产业基础并不完整,和现今世界同类技术最高水平相比也有一些差距,但是,在经验和人才队伍培养方面,乌克兰一些企业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利于中国的,也是中国动力企业现今发展阶段最为需要的。以马达西奇为例,该企业从苏联时期就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整个人才的培养流程也被证明非常有效,而且,在经验方面,马达西奇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积累的众多经验也更是现今的中国动力企业最为需要的。

(和具体产品相比,马达西奇对中国最有价值的是人才和人才培养体系)

但是,乌克兰动力企业和中国的技术合作并不完全受乌克兰掌控。根据历史经验,乌克兰执政当局无论是亲西方人士上台、还是亲俄力量掌权,都会在对中国技术输出问题上受到外部的压力,而这些压力在很多时候都会对中乌技术合作起到致命性影响,而外部势力对中乌正常技术交流的敏感,更多的原因也是冷战思维和大国战略冲突思路所致。

而且,对于外部压力对乌克兰自己造成的危害,乌克兰当局也非常清楚,也不是很愿意屈从外部的这些压力,但是,受国力的影响,尤其是受地缘战略问题的影响,乌克兰在这个问题上,在很多时候都没有太多办法。即便为此损害自身的利益,乌政府也无能为力。

但是,对于中乌技术合作,乌克兰企业还是非常积极的,因为乌克兰企业深知,自身若想走出苏联解体以来的困境,外部帮助是必不可少的,而在现今世界,能够满足乌克兰企业这些需求的,也有意愿帮助乌克兰企业完成目标的,只有中国。

(除了中国,世界上不会再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帮助马达西奇重生)

对于现今的乌克兰很多动力企业来说,资金是最为紧要的需求,没有庞大资金的支持,乌克兰动力企业的产业基础更新换代、继续发展就无从谈起,甚至于如果没有资金支持,这些企业的生存都有困难。但是,乌克兰动力企业的资金需求,企业自己、中国以外的外国和本国政府都无力满足。

乌克兰动力企业的众多技术都来源于苏联时代,都有很明显的苏系印记,而这些基础和现今世界的需求也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想要凭借自身努力实现企业发展,乌克兰动力企业做不到。而在中国以外的国家方面,包括独联体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要么是自己也很困难、根本无力帮助乌克兰,要么就是不想培养一个对手,都不想给乌克兰动力企业提供帮助。

而在乌克兰本国政府方面,从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开始,乌克兰国内的经济状况就不是很好,经过2014年开始的系列事件以后,乌克兰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想要让乌克兰政府拿出大笔资金帮助乌克兰动力企业发展,也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此,中乌动力技术合作,对中国来说是有则最好,没有也无妨,但是,对乌克兰动力企业来说,和中国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就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一个能让自己再次崛起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在未来明显也不会太多。而且,中国的动力技术也在快速发展,乌克兰方面若不尽快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决定,随着中国动力技术的崛起,中国这个机会也将很快消失,而到那时,等待乌克兰动力企业的恐怕只剩下破产。(利刃/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