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以色列强强联合,打造新一代创新乐园

上海以色列强强联合,打造新一代创新乐园

记者 | 肖恩

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5月26日,中以(上海)创新园建设推进会暨首批合作机构签约仪式在上海市普陀区桃浦智创城举行。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以色列驻华大使何泽伟、上海市市长应勇出席并致辞。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出席活动。

王志刚在致辞时说,科技创新合作是中以两国深入发展的重点领域,而上海是中国的科技和创新重镇,在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创新园选择落户上海,既是上海与以色列深厚历史渊源和真挚友谊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上海加快科创中心建设的具体行动。

何泽伟也提到,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与犹太民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通过共同建设中以(上海)创新园,双方又开启了历史的新篇章。他表示,以色列以创新著称,在很多领域与中国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以色列将全力支持创新园建设,使之成为两国合作的典范,进一步推动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应勇在发言中说,当前,上海正按照习近平主席的指示要求,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中以(上海)创新园是推进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勇强调,上海要强化开放优势,促进全球技术、资本、产业、人才有效对接、有机联动。要强化服务保障,配置更优的政策,创造更好的环境,提供更高效的服务,使创新园成为海内外人才和团队来沪创新创业的理想之地、成功之地和价值实现之地。

2018年6月,应勇访问以色列并表示,上海愿进一步做实中以创新中心,努力打造中以创新园区和产业园区,希望把上海建成中以创新全面伙伴关系的示范区。2018年10月,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第四次会议上签署了《中以创新合作行动计划(2018-2021)》,提出在上海市建设“中以(上海)创新园”。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这一强强联合的计划终于得以实现。

上海市普陀区区长周敏浩称,近年来,上海与以色列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交流等领域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项目数量达到了近百项,为中以(上海)创新园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以色列经济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更是举世瞩目,尤其在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生物科技工程、农业以及航空等产业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另一方面,以色列的孵化器体系也独具特色,通过严控孵化器数量和规范运营模式,让进入和退出壁垒更为严格,孵化成功率高达50%左右,成为产业创新及高速发展的“技术采购超市”。

创新园的建立,是希望针对以色列应用技术创新能力强、关注资本运作而产业化能力相对较弱等特点,通过共建中以联合研究中心、联合研究院,布局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载体,设立多模式创新合作投资基金,形成“寻-研-匹-转-孵-投-产”能力的技术转移生态链,打造“中以创新合作展示平台”,实现“联合创新研发+双向技术转移+创业企业孵化”。

中以(上海)创新园位于英雄金笔厂旧址,将以桃浦智创城为载体分三期建设,重点关注中以两国优势领域的联合研发项目、成果转化项目、早期产业化项目,吸引以色列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来沪开展合作。

活动中,雷哈韦(上海)众创空间管理有限公司等10家首批入驻企业和合作机构代表签约。上海创新中心(海法)公司、中以创新园(上海)有限公司等揭牌。

以色列Trendlines集团就是此次跟随创新园的脚步来华的企业之一。成立于2007年的Trendlines集团是一家以创新技术商业化为主的公司,同时也是以色列最受瞩目的孵化器之一,着重于医疗和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孵化。

不少Trendlines孵化的企业此前就与中国有密切的业务往来,但这是Trendlines第一次在中国建立孵化平台。通过走出这一步,他们希望能够帮助以色列企业打开中国市场,同时也将建立一个创新中心,在上海寻觅好的想法和技术,孵化出更多企业。

Trendlines董事长多灵格(D.Todd Dollinger)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中以创新园的落成有利于中国和以色列优势互补。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是海外公司进入中国优先考虑的地点。同时,上海拥有丰富的医疗器械资本和世界级别的医院和医疗团队,为进行医疗器械方面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在现有的有利条件下,Trendlines希望能够将其孵化新模式引入上海。

作为积极扶持初创企业迅速成长的种子投资人,Trendlines集团参与被投资企业从技术研发到商业推广各个环节,以独特的商业模式降低了早期投资风险,并通过市场化退出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

多灵格强调,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生态环境不应该只有大型企业,还应该扶植更多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和创新。Trendlines为这些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平台,而创新园的落成则是Trendlines对接上海科创和市场的绝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