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水资源危机,地处下游的伊拉克仅能获得幼发拉底河10%水量

伊拉克水资源危机,地处下游的伊拉克仅能获得幼发拉底河10%水量

幼发拉底河是一条流经西亚的国际河流,在其浇灌下,当地诞生过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由于一系列大型水资源开发项目的问世,各国对幼发拉底河的争夺愈发白热化,其中位居下游的伊拉克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下面本文以幼发拉底河水文特征为开端,讲述一下伊拉克的水资源危机。

1)土耳其占据着上游之利

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土耳其的东南部山区,先后流经了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三个国家,在伊拉克南部的古尔奈镇与底格里斯河汇合后成为阿拉伯河,最终注入波斯湾;

2)各国对流量的贡献差距悬殊

幼发拉底河的年均径流总量大约为370亿立方米,其中地处上游的土耳其贡献了86%,叙利亚贡献了12%,而伊拉克的份额仅有2%。这主要是因为幼发拉底河上游为高原和山地,年均降水量可达一千毫米左右,而中下游则大部分是荒漠和沼泽,年均降水量不足两百毫米。

而正是因为降水稀少以及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使得伊拉克对境外水的依赖度高达53%。所以为满足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的需要,伊拉克早在1914年的时候就建成了欣迪耶大坝(位居巴格达以南55公里的穆赛伊卜地区)。然而随着土耳其在水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后来居上,幼发拉底河逐渐成为了一支搅动地区风云的河流。因为土耳其对幼发拉底河的开发虽然起步较晚,但其无论在大坝数量、水库库容以及装机容量等方面都是伊拉克、叙利亚两国的数倍。

而伊拉克等国对幼发拉底河的争端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河流的定位不同

伊拉克、叙利亚均认为幼发拉底河属于国际河流,所以应该按照国际法原则合理、公正、平等地对水资源进行分配。但土耳其却说其对境内河流的水资源拥有绝对主权,虽然近年来,公平合理以及不造成重大损害的跨界河流开发原则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但土耳其仍坚持对幼发拉底河的开发首先要满足土耳其人民的需要。所以在此种思想支配下,一个庞大的水资源开发项目问世了,它就是东南安纳托利亚工程。东南安纳托利亚工程启动于1977年,其意图在两河流域修建一系列的水力发电站和农田灌溉设施,以改变土耳其东南部的落后状况,其中大部分工程位于幼发拉底河流域,包括14座大坝和11个水电站。

阿塔图尔克大坝是东南安纳托利亚工程之中最大的项目,该大坝高184米,长1820米,可蓄水487亿立方米。阿塔图尔克大坝的建成为土耳其提供了充沛的电力和源源不断的农田灌溉用水,但其在造福土耳其民众的同时,却给幼发拉底河下游的伊拉克带来了无尽烦恼。

2)水资源分配方案的难产和难以执行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叙利亚的奥托拉大坝、土耳其的凯班大坝先后建成并开始蓄水,此举直接导致流入伊拉克的水量急剧减少,进而造成伊拉克境内依靠幼发拉底河灌溉的面积从13.6万公顷突然就锐减到不足1万公顷。所以从人民大众的福祉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出发,伊拉克强烈要求制定一个幼发拉底河的分配计划。

1989年,伊拉克、叙利亚达成了一份协议,双方约定从土耳其流出的幼发拉底河水量,42%归叙利亚,58%归伊拉克。而叙利亚、土耳其在1987年也达成过一份水资源分配方案,即土耳其许诺其下泄给叙利亚的幼发拉底河水量将不会低于每秒500立方米(全年平均值)。根据这两份双边协议,伊拉克原本可以获得稳定的河水供应,但现实却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1990年,在土耳其的阿塔图尔克水坝蓄水期间,幼发拉底河断流9天;2001年,土耳其又宣布将原先商定的平均最小下泄流量减少2/3,至每秒170立方米左右。而这一连串的变故,直接加剧了伊拉克与幼发拉底河上游国家的紧张关系。

幼发拉底河在叙、土边界处的平均流量是每秒1000立方米左右(正常年份),如果按照土耳其制定的每秒500立方米出境流量计算,则伊拉克可分得约30%的幼发拉底河水量。而土耳其若将出境流量减至每秒170立方米,那么伊拉克仅能获得幼发拉底河水量的10%。

如今对跨界河流进行水资源分配不仅要考虑到各国用水的现状,还要考虑到未来发展用水、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所以要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分配原则和方法必将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