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规定存在于哪些朝代?真相是怎样?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规定存在于哪些朝代?真相是怎样?

文/炒米视角

3炒米认为“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在中国历史上是大概率不存在的。

炒米第一次听说“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恐怖故事,是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引进的韩国动画片,叫《萝卜道士和白菜道士》(又名很久很久以前)。

里面有很多朝鲜民间故事,有的很多类似于我们中国的传统民间故事,比如《田螺姑娘》等等。

而这个关于“把老人背到山里等死”的故事,还是一个正能量满满的故事。

大致故事是在一个村子里,一直流传着过了60岁就要把老人送到山里自生自灭的风俗。这个村子里的人都很穷,其中主人翁家就更穷了,而且由于母亲死得早,儿子30多岁了还没娶上媳妇。

但是到了这一年,老父亲60岁了,但是仍然活的好好的。按照风俗,儿子必须用富有民族特色的背篓把老父亲背上山,放在山洞里,再把山洞口用石头封起来,让老父亲自生自灭。

然而儿子在背老父亲上山的路上,一步一回头,十分不舍老父亲。封洞口的时候也没封死;临走的时候,把仅剩的几个饭团留给父亲。但是父亲不舍得吃,非要儿子自己下山时留着吃。

这下儿子就更不舍得老父亲了。于是儿子每天偷偷上山给父亲从那未封死的洞口送吃的。但是转眼间到了冬天,这荒郊野外、天寒地冻的,儿子实在不忍心老父亲受苦,就想要偷偷地把父亲带下山带回家。但是父亲死活不同意。然后就耽误了下山的时间,然后就开始大雪封山了。

儿子和父亲就躲在山洞里相互依偎着取暖,然而就在两人快要冻僵的时候,就只能往山洞深处走,最后发现山洞深处,不但有吃的,有穿的,还有一个陶罐里装着金子。原来这个山洞曾经是强盗藏金子的地方。

然后雪停了,爷俩下山买地盖房,给儿子娶媳妇。夫妻俩共同孝敬老父亲。而因为这个“儿子因为孝顺而有好报”的故事,让村里逐渐放弃了这个不人道的风俗。

日本也有类似的民间风俗。

比如1983年有部电影《楢山节考》,里面就讲到了日本古代信州一个贫苦的山村中,由于粮食长期短缺,老人一到了70岁,就要被子女背到山中等死,以供奉山神的故事。只不过日本的这个版本是70岁。

但是由于同属于汉文化圈,中国两千年来的主流文明讲“忠孝礼义”,所以理论上大一统的朝代都不会发生此类事情。

但是这不代表中国历史上不存在这样的事情。陕西汉中、山西吕梁、河北保定、山东烟台,在历史上都发掘过“瓦罐坟”。根据民间传说,当家里的老人达到60岁的时候儿子就会把老人们背到准备好的“瓦罐”中居住,每天只送一次饭,送晚饭后就往墓穴里放上一块儿砖头,直到满三百六十天后就能把坟墓给封住了,老人也就因此不能再出来,整个墓葬也就完成了。这就被认为是古人不赡养老人的铁证。

但是根据考古发现,“瓦罐坟”或许只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一种墓葬形式而已。因为大量出土的存在的墓志都是金、元时期。而且有的甚为豪华,叫“瓦罐坟”根他的穹窿券顶设计有关。

而“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这个传说,有两个重要因素:

一个因素:古代生产力低下,粮食产量低,不足以养活一家人;

另一个因素:六十岁的老人失去了劳动力,属于“疲民”,吃饭就等于和年轻人争夺生活资源。

但是中国历史上国家关注老年人赡养问题的政策可以追溯到周朝。

西周规定,对50岁以上的老人要给他们吃细粮;60岁以上的饭菜中要配肉;70岁以上的在饭食中要增加副食;80岁以上的要给吃些珍馐美味;到了90岁小辈要在老人的床前伺候饮食。

如春秋时期,齐国规定对家里有70岁以上的老人,免除其一子的赋税和徭役;家里有80岁以上的老人,免除其二子的赋税和徭役;家里有90岁以上的老人,免除全家的赋税和徭役。

因此,“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在古代中原大地应该只是一个民间传说而已。而偏远的日韩山区,或许真有这种风俗存在。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