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微软站出来反对打压东方企业?《操作系统简史》讲清历史背景

为啥微软站出来反对打压东方企业?《操作系统简史》讲清历史背景

“美国企业与全球科技产业供给链的关系已密不可分,美国政府对华为等中国公司的打压将引火烧身、事与愿违”,美国彭博社26日发文称,微软、通用电气等美国企业近日致信政府部门,担心利用出口管制封杀中国企业的做法“将导致美国在国际合作中被孤立”并“有可能使美国利益受挫”。

为啥微软会站出来,做这个表态?

《锐智号》老姜分析其原因有三:一、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企业已是全球科技产业供应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拆毁这个产业链,参与其中的企业都会受创甚巨。这种切割,无疑是“活体解剖”;二、微软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发展空间,微软显然不想让这种良好的态势被美国政府的此番打压华为之举所打断;三、微软作为一个从草根企业发展起来的国际巨头,知道科技神话背后的真实力量,那就是一个有雄心的后起之秀,其在一个广阔的市场上的生命力是巨大的,打压它,往往适得其反。这从软件发展史中,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操作系统简史》的系列文章, 就是对操作系统领域的神话袪魅,回归平常心来看待操作系统的研发与发展。

2019年5月的一天,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 在本文作者——《锐智号》老姜所在的老友群里,曾这样表示:“最快今年秋天,最晚明年春天,我们自己的OS(操作系统)将可能面市。我们愿意继续使用谷歌和微软,但没有办法,被‘逼上梁山’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那天,余承东还表示目前的华为OS已经打通了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汽车、智能穿戴等产品,并将其统一成一个操作系统,是面向下一代技术而设计的操作系统。而且该操作系统还兼容全部的安卓应用和所有的Web应用,相关安卓应用在华为OS上重新编译后,运行性能提升将超过60%。

有媒体称,华为操作系统的名字为“鸿蒙”。

早在2012年,华为在芬兰赫尔辛基设立智能手机研发中心,在竞争对手诺基亚的根据地,招募手机操作系统架构师等人才。当时华为的这支团队只有20名工程师,随后他们逐步地在赫尔辛基、奥卢、坦佩雷这三个芬兰城市扩大队伍。有媒体形容,这是华为在为“替代安卓”时做准备。

为什么是芬兰?

先把这个问题搁在一边,我们首先要知道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统的基础来自Linux, Linux的创始人李纳斯•托沃兹是芬兰人,他凭一己之力打造的Linux1.0是地道的“芬兰造”。

图注:Linux创始人李纳斯•托沃兹

很多人说,打造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很难,更难的是建立一个以之为核心的生态系统。

《锐智号》作者老姜认为,打造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当然有难度,但也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难。我们回顾一下历史:Unix生态已建成时,微软还没影儿呢;Windows生态已完备时,谷歌还没诞生;诺基亚的生态已日臻完善时,谷歌的安卓、苹果的iOS还八字没一撇,或顶多刚起了个头。

所以,在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今天,在有海量级用户支撑的背景下,再有一家新的操作系统面世,并打造出一个完备的生态系统,虽然有难度,但还是可以完成的任务。

让历史告诉未来。以下是《操作系统简史》系列文章的第五部分:

操作系统简史(5):“咬”微软的企鹅(下)

一天,记者问Linux创始人李纳斯•托沃兹,如果见到比尔•盖茨想聊些什么,他表示连与盖茨见一下面的欲望都没有,并说:“他所做的事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但我却丝毫不感兴趣。我所做的事在世界上也可能是最优秀的,他也不感兴趣。我对他经商提不出任何建议,他对我的技术也提不出任何看法。”

找乐子的产物

李纳斯从11岁,就开始把自己的课余时间全部用在了电脑上。

1991年夏,寻找快乐的李纳斯开始开发Linux操作系统。胸中洋溢着快乐感觉的他认为自己只是编了一种程序而已,而不认为自己将改变世界,不认为有人会到处传诵他正在做一项伟大的事业,也不认为自己将动摇微软王朝大厦的基石——Windows操作系统。当然,在别人的眼里,他已经这样干了,而且干得不亦乐乎。

李纳斯介绍了Linux名字的由来,原来那只是个程序代号。因为自己的名字是Linus,他认为如果把Linux作为正式名字,别人会认为他是一个自大狂。他给这个操作系统起了一个名字:Freax——Free(自由)+Freak(怪诞)+X组成。但大家不喜欢这个名字,认为它糟糕得无以复加,一致喜欢Linux。

Linux的企鹅形象是他的妻子——曾获芬兰空手道冠军的托芙想到的,李纳斯曾经在澳大利亚被一只企鹅咬过,托芙一直念念不忘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桥段。

李纳斯把Linux初始版本放到网上,免费给大家下载使用。起初用户大概只有100人左右,但他们为Linux的推波助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我很懒散,我喜欢授权给其他人。”李纳斯说。Linux所取得的成功其实可以归结于此:一大批程序员们把完善Linux和拓展其应用,看得比睡觉、锻炼身体、娱乐和聚会更重要,他们愿意成为全球最大协作项目的一部分。

李纳斯电光火石般地敲开一个火种,自由软件爱好者“众人拾柴火焰高”。所以,可以这样说,Linux不是一个人刻意创造的杰作,而是众人集腋成裘的结果。

英国作家Glyn Moody说过:“自由软件不仅仅是关于软件代码的,它们也与自由、分享有关,与社会有关。它们与创造有关,与美有关。这些代码深处寄托着我们最美好的心愿以及对最丑恶的东西的反抗,它将和人们的恒心共久长。”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擎旗。”短短几年间,在李纳斯周围已经聚集了成千上万的狂热分子,他们不计得失地增补、修改程序,传播开源软件运动的自由主义精神。

李纳斯随后制定了Linux规则:“人们可以免费使用这种操作系统,但不得将它作为商品;对其所作的改动和改进,必须以源代码的形式将其公开;如果不同意以上两条规定,则无权对它进行复制或从事任何行为。”

当然,程序员也要吃饭。李纳斯后来修正了第一条规则,同意进行必要的商业化。

在《时代》周刊根据读者投票评选出的二十世纪100位最重要人物中,李纳斯居然排到了第15位,而从20世纪的最后几年就开始位列全球首富的盖茨不过才是第17位。

李纳斯不无揶揄地说:“我根本没有打算威胁微软,因为我根本没有把微软视为真正的对手。尤其没有把Windows视为对手——因为Linux和Windows的目标完全不一样。依我看,微软做的更多的是怎么去挣钱,而不是去制作一个更好的操作系统。”

起初盖茨认为Linux无足轻重,但大量的用户不这样认为,他们对Linux投去青睐的目光 。

随后,触动盖茨的是一批大型公司开始支持Linux的发展,其中包括微软多年的一批对手。

曾在网络操作系统上与微软一争高下的Novell,邀请李纳斯造访,并想让他加盟Novell。虽然没有成行,但Novell由此开始了进军Linux领域的步伐。

“我踏进这个星系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会那些耀眼的星辰。”重新回归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也给李纳斯发了封热情洋溢的邀请信,希望面谈。李纳斯赴约后,乔布斯表示,在操作系统的领域,只有两个成功者:微软与苹果。乔布斯希望李纳斯带着他的Linux军团,为苹果的操作系统摇旗呐喊,但李纳斯并不认可乔布斯的想法。不过此次会晤从一个侧面证实了Linux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微软的老对手甲骨文公司也不甘落于人后,开始表示对Linux支持。不久,IBM也加入了进来。

大公司的连续站队动作,让盖茨彻底地警醒起来。作家弗雷德里克•艾伦•马克斯韦尔曾写道:“盖茨把微软不能100%地控制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软件市场的任何原因都看做是威胁。”

1998年前后,《时代》周刊曾试图评价盖茨:“真正的论战似乎是在有关盖茨的两大对立观点之间展开。他是才华横溢的创新者,把信息时代的奇迹带给成千上万的满意客户?抑或是贪婪成性的资本家,借助其软件垄断者地位打垮竞争对手?”

图注:Linux创始人李纳斯•托沃兹青春照

鬼节前夕

1998年11月,微软内部的一份秘密备忘录《鬼节前夕》被批露,微软对Linux的态度和准备采取的应对手段开始受到世人的关注。

这份备忘录指出:“Linux代表的是一种最优秀的Unix系统,被广泛地应用在关键业务领域,由于其开放特性,Linux将超过其它的操作系统。”

备忘录还提到:“特别是在服务器软件领域,源代码公开软件已经对微软产生了一些直接的、短期收入上的威胁。对于开源软件中的平等原则和无拘无束的思想交流,以我们现有的授权许可制度是无法相比拟的,所以这种开发人员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分享将对微软产生长期的威胁。”

“通过互联网,开源软件将数以千计的开发人员的智慧集中在一起的能力是惊人的。更重要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成长,开源软件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甚至已经超过了我们的发展速度。”备忘录起草人甚至说,“只要服务和协议能够商品化,Linux最终会胜利。”

备忘录也提出了微软如何应对Linux及开源软件,“如果想要与源代码公开软件竞争,我们必须针对这种开发过程,而非某一个具体的公司。”

备忘录起草人提到了“FUD手法”。所谓“FUD”,即“Fear、Uncertainty、 Doubt”,意思是“恐惧、不确定、怀疑”。这个词最早出自基恩•阿曼达之口,他原为IBM工程师,之后自行创立阿曼达公司,成为IBM 竞争对手。他称IBM销售人员曾对客户灌输竞争对手的负面观念,也就是在顾客的头脑中注入“恐惧、不确定、怀疑”,然后,说什么他们就可能信什么。这种行销手法后来经常被用于IT界,有媒体称,微软也喜欢使用这种手法。

2002年,全球许多媒体都转载这条新闻:市场分析机构IDC研究认为:“Windows比Linux更便宜!”实际上,微软出资让IDC进行一项专题研究,报告中有这样的结论:“在一些情形下,Windows的成本比Linux便宜些”。但是,在文章发布时,微软资助的事实多被隐去,结论也有断章取义之嫌。

几乎与此同时,Aberdeen分析机构也在微软的资助下,出台了一份Windows与Linux安全性分析报告。最终出现在媒体上报道是:“据Aberdeen Group所发表的报告称,安全性最差的操作系统不是Windows,而是Linux。”

但是,业界对二者的安全性有不同的看法。据《开放系统世界》杂志报道,位于美国密西根的J.S. Wurzler Underwriting Managers保险公司是世界上最早受理“黑客险”的保险公司之一,这家公司的“黑客险”有这样的内容:在互联网领域,如果客户使用的不是Unix或者Linux操作系统,而是Windows,那么保险金额要提高5-15%。一般来说,公众很难知道一家公司何时被黑客攻破,由于许多原因,公司往往不会向公众透露相关信息。因为如果客户和商业合作伙伴对某一公司失去信心,那么导致的结果可能比公司系统被黑客入侵还要糟。但是,专门为防止黑客攻击而设立相应险种的保险公司却可以获知这些信息,其对客户收取的保险费正是基于这些信息。这家保险公司的高级副总裁沃尔特•科普夫称,相比较而言,用户使用Windows NT的风险更高,产生损失的可能性也更大一些,为此收取的保险费用也要高一些。

2002年12月,《华尔街日报》报道:“微软发起了一场旨在阻止美国和外国政府机构使用免费开源软件的游说活动,尤其是Linux操作系统,后者正对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市场地位构成日益严峻的挑战。该公司已在全球范围内组成了游说队伍,反对允许使用开源软件的法律。”

《国际先驱论坛报》的记者托马斯•富勒在其《微软坚持强硬手法》一文中也披露,在2002年夏季,时任微软全球销售负责人的奥兰多•阿亚拉曾向高级经理发出标有“微软绝密”的电子邮件,展示了微软的一整套公司战略,阐明要劝阻全球各地政府不要采用便宜的Windows替代品,这主要指的是Linux。“无论如何不能输给Linux。”阿亚拉写道,他称如果发现一宗涉及到政府的交易看上去不妙时,主管们可以采取高折扣的方式提供软件,必要的话甚至可以免费。

富勒在文中评价:“微软针对Linux的战役不禁向人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虽然它在美国经历了一场漫长的、败坏名誉的法律大战,由此导致了微软被裁决持续不断地违反反垄断法,但它那攻击性的干净杀绝式的企业文化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变。”

向对手撒钉子

“如果没有受到Linux的威胁,”一位IT业的资深主管这样评价微软,“那么就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他们。我过去常常说惟一能够阻止他们的就是政府。然而,那也未能阻止他们。”

2003年2月,面对与会的700多名人士,盖茨称Linux不同版本之间存在兼容的问题。这个问题十分严重,比目前其它操作系统的问题要严重得多。这主要因为Linux研发人员不能对新版本进行统一的测试,统一的行动。盖茨称在某些商业领域,开放源代码的发展模式是根本不可能满足需求的。

Linux领域的领头羊红帽公司对盖茨的观点予以了反击,其高管马克•维宾克把微软打击红帽的做法比喻成“坐在卡车上撒钉子”。他说微软称开源软件侵犯其大量专利却从不提起诉讼,意在削弱竞争对手的发展,“他们不停地撒钉子,让后面的对手忙于补轮胎,从而降低发展速度,减缓开源产业的发展步伐。”

微软还表示Linux侵犯了自己的专利。对于微软向红帽索要专利费的喊话,红帽开源事务副总裁马歇尔•蒂曼称:“如果你收到让你缴费入会等类似的垃圾邮件时,你会理睬吗?”

2005年底,盖茨开始对印度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准备研究印度使用包括Linux在内的开源软件的情况,并予以应对。长期以来,微软一直视印度这个拥有10亿人口、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为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但印度许多公司开始逐渐使用低成本的开源软件,特别是Linux。红帽(印度)公司负责人贾韦德•塔皮亚说:“盖茨此次访问印度,正值微软在印度的统治地位逐渐被削弱之时。”

2009年的一天,网上曝光了一份微软针对Linux的培训材料,微软在其幻灯片中表示,与Windows产品相比,Linux无法支持大量通用应用程序和在线服务,如苹果iTunes音乐商店、微软Zune播放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和Office 2007办公套件等等。微软另一张幻灯片内容显示,所谓“Linux安全性能高于Windows”的说法本身就是一个“未解之谜”。另外一张幻灯片这样下结论:“性能最为完善的操作系统当属Windows 7无疑”。

美国科技博客网站Silicon Alley Insider编辑尼古拉斯•卡尔森认为,微软这种公然抬高自己、极力贬低竞争对手的做法,可视为业界“丑闻”。部分Linux专家认为,微软为提升其Windows 7的销量,故意在培训教材中宣称其各项性能指标优于Linux,此举涉嫌误导公众。

针对上述看法,微软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公司确实同百思买进行了一项业务合作,“我们提供的这些幻灯片材料,仅仅是为了向销售人员说明Linux电脑同Windows电脑之间的性能差异。今后消费者在购买电脑时,这些销售人员就能向他们提出有益建议。”

真是“风波梦,一场幻化中。”对于微软来说,此时的Linux已是风生水起,难以遏阻了。

这年11月的一天,微软前员工基思•柯蒂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Linux代表了操作系统的未来。他表示:“IT行业存在着围绕微软的‘生态系统’,然而以前存在的独立软件开发商体系现在也基本消失。当我1993年加入微软时,用户需要安装很多软件。但现在已不是这样,微软的合作伙伴都是服务提供商和硬件供应商。微软应向何处发展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看看微软的代码库,世界已经不需要他们的任何代码。从我第一天使用Linux开始,我就不再使用微软的一行代码。这已经有很多年。”

“与微软竞争就像踢一只小狗”

“我认为我们不再在乎微软。微软曾是我们最大的对手。但是,现在与微软竞争就像踢一只小狗。”

2011年4月的一天,Linux基金会执行理事吉姆•策姆林在接受采访时称,在李纳斯开发出他著名的操作系统内核20年之后,Linux与微软之间的斗争已经结束,并且Linux取得了胜利。

策姆林称,微软股票在过去的10年里停滞不前,但是,开源软件的领导厂商红帽的股票却大幅度上涨。

他表示,在20周年纪念日的时候,Linux已经应用到70%的全球股票交易上,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发展,其中包括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知名网站。

红帽公司CEO怀特•赫斯特也得意地说:“要不是Linux,哪儿会有谷歌这样的公司啊?只有Linux能帮助他们低成本地建立公司,进行创新,这些商业模式才能运转。”目前,在许多消费电子产品中都可以发现Linux,譬如如索尼电视机和摄像机、亚马逊Kindle电子书以及采用谷歌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策姆林称:“在移动计算市场,微软已经失败,而Linux已成为苹果的主要挑战者。”他举例说谷歌安卓、英特尔Meego和惠普Palm webOS都是苹果的主要挑战者,这些系统均基于Linux。

他还说“Linux已经统治了除了台式电脑之外的几乎所有种类的计算。”他炫耀了Linux在服务器与网络计算上的成绩,据称全球500强超级计算机站点有90%以上使用Linux。

对于微软来说,如鲠在喉的是:很多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采购条件,故意表示他们计划转向Linux,而不打算继续使用微软的产品。一家企业的采购主管甚至取炫耀:“每次我们向微软提出开放源代码解决方案后,都会发现微软突然变得比较愿意让步了。”因此,他们喜欢把Linux拿来当作向微软施压的工具。微软公司销售主管尼克•巴利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承认:“Linux的确对Windows构成威胁,而且是巨大威胁。”

在提到Linux取得的成绩同时,策姆林也承认,在台式电脑市场没有取得长足进步令Linux略感沮丧,但传统的台式电脑正变得不那么重要,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把人们从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吸引开,微软对于计算市场的控制力将削弱。

展望前景,策姆林说:“Linux用户会继续面对法律与技术守旧者,但Linux已经20岁了,现在还是计算领域的最大力量。因为Linux有一个重要属性:公司、产品都可以来去自由,但不变的是Linux的自由。自由让大家可以获取源代码,可以和你的朋友与邻居分享改变,这才是华丽丽得不得了!”

本文作者姜洪军,著有《极客:改变世界的创新基因》、《乔布斯和他的对手们》、《雷军: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微软王朝危机》、《中国互联网商业英雄列传》、《对话新锐CEO》等图书,开有线下讲座《创新学》。

图注:Linux创始人李纳斯•托沃兹

《操作系统简史》系列文章参考文献,名单有些长,但不列出,无以向作者们致敬:

《天才的拓荒者:冯•诺依曼传》 作者:诺曼•麦克雷,译者:范秀华、朱朝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年

《用户驱动下的创新:世界第一台商用计算机 LEO 的奇迹》 作者:戴维•卡米纳、约翰•阿里斯、彼得•赫蒙、弗兰克•兰德, 译者:王克友、李彦文,中国标准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沃森父子与IBM王朝》 作者:理查德•S•泰德洛,译者:赵凤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硅谷热》 作者:埃弗雷特•M•罗杰斯、朱迪斯•K•拉森,译者:范国鹰、刘西汉、崔工、陈晓玲、黄方毅、张彤、高铁生,经济科学出版社,1985年

《硅谷之火(第2版)》 作者:保罗•弗赖伯格、迈克尔•斯韦因,译者:王建华,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年

《硅谷108将——150年来硅谷英雄史诗》 作者:大卫•卡普伦,译者:陈建成、陈信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IT创业疯魔史》 作者:杰瑞•卡普兰,译者:刘骏杰, 凤凰出版社, 2012年

《苹果传奇》 作者:Owen W. Linzmayer,译者:毛尧飞,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苹果公司兴衰内幕》 作者:吉姆•卡尔顿,译者:朱贵东、杨芳,新华出版社,1999年

《重返小王国》 作者:迈克尔•莫里茨,译者:梁卿,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1年

《我是沃兹》 作者: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吉娜•史密斯,译者:贺丽琴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苹果往事:开发麦金托什的非凡岁月》 作者:安迪•赫茨菲尔德,译者:洪慧芳,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史蒂夫•乔布斯传》 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译者:管延圻等,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1年

《甜苹果?酸苹果?》 作者:吉尔•阿梅里奥、威廉•西蒙,译者:孟祥成,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撬开苹果》 作者:利安德•卡尼 ,译者:邱绪萍、王进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 作者:杰弗里•扬、威廉•西蒙,译者:蒋永军,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年

《微软的秘密》 作者:迈克尔.科索马罗、理查德.塞尔比,译者:章显洲、贾菡、杨文俊,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我用微软改变世界》 作者:保罗•艾伦,译者:吴果锦,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

《比尔•盖茨》 作者:露西亚•拉特玛,译者:吕庆夏、薛阿三,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未来之路》 作者:比尔•盖茨,译者:辜正坤,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年

《比尔•盖茨的野蛮兵团》 作者:珍妮弗•艾斯琼、马林•埃勒,译者:赵湘桂, 中信出版社, 2003年

《重启微软》 作者:罗伯特•斯莱特,译者:屈陆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微软坏小子鲍尔默》 作者:弗雷德里克•艾伦•马克斯韦尔,译者:王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观止-微软创建NT和未来的夺命狂奔》 作者:G.Pascal Zachary ,译者:张银奎、王毅鹏、李妍 等,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世界大战3.0版:微软和它的敌人》 作者:肯•奥利塔, 译者:董建辉、王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IT大败局》 作者:Merrill R.Chapman,译者:周良忠,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

《编程大师访谈录》 作者:Susan Lammers ,译者:李琳骁、张菁、吴咏炜,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年

《乐者为王》 作者:李纳斯•托沃兹、大卫•戴蒙, 译者:王秋海等,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

《搜》作者:约翰•巴特尔, 译者:张岩、魏平,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年

《被谷歌》 作者:肯•奥莱塔,译者:薛红卫、 谭晓晖,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年

《谷歌小子》 作者:理查德•勃兰特,译者:谭永乐,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年

《永无止境:Google传》 作者:道格拉斯•爱德华兹,译者:刘纯毅,中信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