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井陉这个地方称为——“民间故宫”,你去过吗?

有人把井陉这个地方称为——“民间故宫”,你去过吗?

(东方欲晓)9月16日,访山八人相约同行,乘坐6031次列车,到达井南站。这个山间小站,座落在太行深山岭坳之中,并无喧嚣。

我们在九一八事变86周年之际,来访这座千年古镇。这座古镇在古代历史和近代历史上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1912年9月18日,孙中山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开始赴全国巡查,当时他乘坐从石家庄开往太原的列车,行至井陉南关时,下车接见井陉县吏,一面谈话,一面览视雪花山盛景。

纵观天长古镇风貌,“绵河潆于前,陉山踞于后,固关之险控带西南,抱犊之雄延亘东北,上焉藩屏神京,下之保障民社,盖古岩邑也”,天长古城前面是水,桃河宛若玉带绕镇飘然,后面是山,靠山雄距,位置极佳。

行路两公里,越307国道,晋煤外运给这条国道带来的车水马龙,间或粉尘污染,给道路两旁的建筑、植被披上了乌黑的装扮。显示的有些不太和谐。这也是当下发展无可取代的运输方式。

九点左右,我们达到桃河大桥,桥头矗立着一块石碑。“井陉窑河东窑址”,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我们从这里开始,踏入了穿越时空的隧道。桥头,遇到了一位热情的小姑娘。从她的言谈中,我们了解到,她就是王家大院的嫡传。我们这次探访古镇,在做好的攻略中,天长镇古城墙,王家大院,明清县衙是最大的亮点,如果这三个历史遗迹不能饱览采风,此行将留有遗憾。

善良热心的小姑娘是跟我们一起乘坐同一列火车回家的,她顾不上进家,给妈妈打电话,请妈妈送钥匙来,带我们去南门古城墙参观。古镇东关外,一条商贸街道正在修缮,虽然道路凹凸不平,踏上去左右观赏两旁的古建,却也能够感受到彼时闹市的繁华。

天长,起于汉。唐中称镇,唐末设天长军,成为著名的军城。宋熙宗八年(公元1075年),移开井陉县至此,历经金元明清民国至今800余年,一直为历代治县所在。金元时期曾一度为州。1958年迁至微水。

在小姑娘带领下,我们顺着中心道路来到了古镇东关,宋朝古城东门,虽然城楼已经被当年的日军炸毁,从残存的城门洞来看,坚实的结构和精美的工艺,是城门洞保留至今的重要原因。

进入瓮城,醉花荫大姐给我们介绍说,瓮城内是民国钱庄,按照要求,瓮城内是不允许有这种商业建筑的,但是这些建筑是民国时期的,也属于近代建筑文物了,所以说对文保来说也是个难题,取舍需慎重。看着这些厚重的历史遗迹,设想当年建设者的工匠精神,巍然屹立数百年更显岁月沧桑。日寇侵华的罪证不容忘记。

过东关北侧皆山书院,这座书院占地1300多平米,始建于乾隆42年,(公元1777年),砖木结构,青瓦屋顶,是井陉教育文化的发祥地。城内联中,也是井陉拉花文化基地。

前行百余米,路北,是明清县衙所在地,我们同行十余人有幸进入参观,(同行的有两位江苏夫妇,画家游览写生,初到井陉与我们同行)这个院落被一家工厂所征用,属于井陉纪委井陉县监察局重点保护企业。看样子是一家电子设备工厂,明清县衙建筑总体结构仍然存在,但是破坏比较严重。

衙门口的门厅房檐破败不堪,如果再不进行保护措施拯救文物古建,过不了三五年就有坍塌的迹象。这也是我们不忍心看到的现状。

在小姑娘的讲解中,我们来到了古镇南门,热心的小姑娘为我们打开了通向城墙的侧门,拾级而上,虽然只有区区数个台阶,却让我们感受到,这是通向历史的大门。站在城楼之上,凭栏而立,秋风爽面。

近观城垛触摸历史,感慨万千,俯首凝视翁城格局,沉淀文化底蕴。凭栏远观城前景色,如诗入画,昂首蓝天碧空如洗,屏吸品味厚重古今,激情跌宕,西南雪花山,镇守天长门户,天险永固。

玉带桃河,守护兵家重镇!该所在,实为风水宝地!我们在这座城楼上游览拍照,尽情欣赏井南秋色。不由心中默念唐代诗人王维登此境地所作的那首诗词《登河北城楼作》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这千载的空悠,传承了天长的文化底蕴。这绝美的境界,让我们融入了和谐自然和古建大成的完美所在,壮哉天长,壮美南门!

接下来访古的景点是著名的王家大院,小姑娘热心的找来那位修缮王家大院的木匠师傅。小姑娘给我们做义务导游,在她的耐心讲解中,我们了解到,王家大院本不姓王,应该姓郝,当时的王县长购置了郝家的一处宅院。

故此后人统称王家大院。大户人家郝家,那时是当地远近百里有名的大户人家,郝家乐善好施,接济乡里乡亲,被当地人誉为“郝大善人”,修缮王家大院的师傅为我们打开了应该为郝家大院的大门。

映入眼帘满满都是古朴的青砖蓝瓦,石头和蓝色砖瓦的世界,该院落俯瞰呈双喜字型,院落套着院落,围合中式布局,对称中轴,宽阔的院落,大气的房间。虽属明清民居,至今仍不失大气风范。砖雕影壁,富贵吉祥,在这座民间故宫徜徉,仿佛在穿越明清时代。宜居自然,毫无建筑压力感觉。这座院落布局了一百多座房间,正房厢房,厨卫厕所,地道水井,都是那么井井有条。

听小姑娘的介绍,这座郝家大院,当年被十八块大洋所收购,小姑娘的奶奶已经八十多高龄,还能够清楚的回忆起当时居住这个大院的情景。这是一户善良淳朴的人家,友善的言行,透露出当年大户人家的修养风范。更换这所大院,在当时属于无奈之举,朝代更迭,有些属于无奈的舍弃。在院落中的深井,我们揭开木板,看到幽深之处,水波镜清,小姑娘给我们讲解,当年八路军在这座井壁之处,开凿有地道,当时好多枪支就隐藏在这里。

那个战争时代,民族危亡之际,这所大院发挥了它的关键作用,触摸一砖一瓦,回味着建筑工匠的劳动成果和这所大院主人营造的这座庄园,不能不叹为观止,古人的智慧发挥的淋漓尽致。居其所,聚瑞气,大户人家,书香门第。

这是一座建筑经典的宝库,民间故宫,当下应该重点给予保护,设想再过四百年,流传给后代的依然是这座经典老宅。从惟妙惟肖的砖雕艺术,到一砖一瓦的磨砖对缝,从对称格局的明清风貌,到围墙大门的设计构思。一切都是那么恰到好处。这是一座有故事的院落,值得当地人骄傲的建筑大成所在。

出郝家大院,我们来到了小南门,这是一座双门楼式样三层建筑,北望城楼“慈航普度”牌匾高悬。穿越城门洞,体会新旧修缮过的不同隧道,这座砖石结构的小南门,只有在当地过年时候才开放供人们朝拜。

南门外,看城楼正中上书两道石匾,上曰“燕晋通衢”,下题“山环水抱”,道出了当年至关重要的历史方位。

返回城内,游览台子巷民居,无处透露着经典之作。回访四品官员居所,井陉二中大戏楼,被镇卫生院征用的霍都堂府,古建风华鳞次栉比,触目星罗棋布,皆是蓝瓦青砖。置身这历史的画廊,久久不愿离去。

渐至西门,西门略显残破,听醉花荫大姐解说,斗拱已经被大水多次冲毁,仅剩南门,我和画家辨认出了,大门石头牌匾上依稀字样“镇武门”,这三个字雕刻的大义凛然。磅礴的魏碑气魄,感觉的出,当时应该是军队出入的重要关口。

从西南门出天长古镇,行走在这段乡路上,两旁的蒿草已经荒芜的疯长。南岸桃河万古流长,北侧长城惟余土围,没有城砖的围墙上突兀着灌木丛生。若是日暮,夕阳余晖,别是一番秋色。

沿着扬尘洒洒的037省道,晋煤外运的车辆排成了长空,我们奔走在充满灰尘的省道上,进行下一个目标——乏驴岭。不读万卷书的时候,就要行万里路。永远在路上的旅行,磨练的是自己的意志和对美好的向往。

路过荆蒲澜牌坊,向着蔡庄的方向挺进,看见了村口矗立的玄帝阁,登阁近距离观赏这座修复的村庄阁楼,感受村民对美好生活的祈盼。然后过村口无栏大桥,至炫舞圆,在这座被冲毁一半的山间舞台上,感受到去年洪水给这里的百姓造成的灾害。

我们沿着铁路线行走,大约公五里,到达乏驴岭隧道,又沿着铁路线行走一公里,铁道分岔处,走右端,远远就看到了日本鬼子的炮楼,1943年,日寇为保护熊猴湾铁路桥,修筑了椭圆形砖木结构炮楼,高约8米,分三层,第一层为生活区,第二层为战斗部,第三层为瞭望塔,西部为生活保障区,包括伙房,弹药仓库等等至今基本保存完好。历史不容抹杀,日寇侵华的罪证不容磨灭。我们来到这个民族耻辱之所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接受一次爱国主义的正能量教育。

原路返回至乏驴岭旧铁路隧道口,沿着S型的隧道摸黑慎行,洞明之处,看到了一座宏伟的钢结构铁路桥,乏驴岭铁路桥采用法国埃菲尔铁塔同材同工艺,按照埃菲尔公司技术标准建造,1906年5月建成通车。我们寻觅到几处在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累累弹痕,岁月的沧桑默默诉说着那段国耻的历史时期。国人当自强,外辱内患应该牢记。这架铁桥虽然采用了特殊的热锻铆接工艺,但是也需要维护保养,呼吁当地应该对铁桥做涂油防锈或者涂漆表面处理,充分延长这段近代铁桥的使用寿命,让后人记住这段沧桑的历史故事。

时间是中午一点半,我们近距离观看这座铁桥,抚摸那颗颗铆钉连接的钢构,斜拉加强筋结构,充分运用了三角稳固理论,每一颗铆钉和孔距不超过一根半头发丝的公差配合关系,确保了这座铁桥历经一百余年而无垂挎现象,站在旧村方向拍摄铁桥,雄跨于桃河之上如钢铁巨龙卧波。桥头的张果老雕塑,为我们讲述了张果老柴荣驴驮日月,车载太行、王屋、中条、吕梁四座名山前往忻州,到此驴乏车覆,乏驴岭因此得名。果老仙迹为井陉八景之一。

进村简单用餐之后,前往古槐树,古戏台,阎锡山演讲处游览,观陈畴故居外院落套院落的歇山结构,将半个山坡涵盖其中。陈畴故居内,村民手写的一副“陈公不幸离人世,村有疑难可问谁”的诗句,显示了村民对陈畴的深切怀念。

清宣统三年(公元1909年),九月初八(10月29日),阎锡山起义,杀巡抚陆鍾琦父子,次日即带兵至乏驴岭视察,当晚下榻在当地名士陈畴家。并在陈畴家门外西街一座小窑顶向军民发表了慷慨激越的讲话。临走时,看到陈畴文采出众,想聘请陈畴为副官,被婉言谢绝。

古戏楼,建设于乾隆23年(公元1758年),卷棚式砖木结构。傲然屹立于桃河对岸,唱尽人间悲欢离合,演绎两百余年村庄文化传承。

乏驴岭水电站,这座开凿于深山的水电项目,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过电站,来到位于古驿道桃花栈张果老庙右侧,原名“驴脊梁”,由于修筑绵右渠破坏严重,现存十米,是古道最为险要之处。由人工在峭壁上开凿而成,古代过往牲畜长期踩踏,在石头上留下一串凹坑,被传为“果老仙迹”,井陉八景之一。

沿着桃河继续行走百余米,古栈道遗迹清晰可见,承重方孔横亙于顽石侧面。前行有一座观音庙,左后侧崖壁上有一处篆书石刻,“白岩游”。为明代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傅太保乔宇所题,乔宇,字白岩,山西昔阳人, 故题“白岩游”。

醉花荫大姐给我们讲解的非常详细,当年日寇《读卖新闻》发表的侵华日军图片上,拍摄的就是这座观音庙为背景的场景。

沿着原路返回村内,进古南巷,过国民革命军38军17师乏驴岭战役指挥部旧址,赵寿山带领的三秦子弟当年抗击日寇,一万多人长眠于此地。古旧的街巷写着旧标语,经过辨赏为“感谢斯大林元帅”字样,建国初期中苏友好的印记镌刻在尘封的墙壁里面。过古骡马大店,余存的只有一面大门,这里曾经是繁华的所在。岭口民军抗击清军战场遗址,在近乎六十坡度的岭口处,当年这里发生过血腥的战斗。在岭口望好汉寨,这是一座呈八字型的古山寨,由于时间原因,需要原路徒步返回,没有上山,我们沿着古道回到井阳铁路线。

六点左右过张河西,李河西村,然后到黄沟村口看千年奇槐,直径一米五以上。这是雪花山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雪花山是一座死火山,历史上只喷发过一次。植被丰茂,属于战略要地。在这个小村里我们看到一家民俗博物馆,院内奇石木雕。院主人爱好广泛,能有如此雅兴令人佩服。

在井南等车的时间,去车站后面的南关村转了转,拜访了山顶的庙宇,观赏了几户像样的民居,街巷里静雅古朴,山村寂静如初,夜幕已经降临。

一天的行程,探访两个别具特色的村镇,让我们一行八人穿越了今古时空,赏析古代建筑,体会人文风采,静观井陉风景,感受当地风俗。一次愉快的旅行,收获了丰厚的知识。

游天长镇

井南秋色邑轻尘,

虎踞龙盘天长镇。

汉中起源兴唐宋,

井陉古县定乾坤。

桃河潆前玉带尊,

固关守险控西门。

千载藩屏晋通衢,

雪花雄关东延亘。

中山巡视天长村,

伟人足迹应留痕。

民军抗清反帝制,

近代史册载人文。

初踏天长遇贵人,

南门城楼观古镇。

波光翠柳雪花山,

秋意盎然映缤纷。

郝家大院据南门,

青砖蓝瓦筑雄魂。

精工细雕品古韵,

民间故宫留传人。

明清县衙尚留存,

霍都府邸医后人。

镇武门驻天长军,

西出古镇叹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