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九帝11次敕封广德寺的故事

三朝九帝11次敕封广德寺的故事


广德寺在1400多年的沧桑演进中一共受到了三朝、九帝的11次敕封,第一次敕封为禅林寺,第二次敕封为善济寺,善济寺是唐德宗敕封的。


无住引泉救众生,德宗亲赐“善济寺”

公元779年,唐德宗登基继位,改年号为建中元年。

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时,时逢天下大旱,江河干涸,赤地千里,滴水为金。当时遂州穿城而过的涪江也完全干涸了。当时遂州民众虽不足一万人,但为了躲避旱灾,都逃到有水的地方去了,只剩下老弱病残一千余人在遂州城里。

在广德寺即禅林寺里面,还有一批僧众,他们也是饥渴难耐,纷纷准备下山去寻找生路。他们下山时就被无住禅师(克幽)拦住,说你们一跑就会造成全城的恐慌,我们是念禅的,自己要学会禅定。僧众问到:“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无住禅师说到:“大家跟我来。”

无住禅师把手中锡杖,向寺庙的后山方向一指,见在后山上面的山顶上裂开了一条缝,缝中有一条清泉汩汩流出。众人见到都惊叹不已,已经干涸几月,突然有清泉从山野的裂缝中流下来,真的是天降甘霖,僧众们马上就去抢水。无住禅师(克幽)说:“我等出家人,要善济天下,善济众生。天降甘霖岂可独享!”于是指挥众人在山脚下挖了一个大坑,让这股清泉流到坑里面,再从大坑引一条小渠,引水下山去救活了全城的老百姓。

这件事被地方官员上奏给唐德宗,唐德宗非常感慨,他随即说了一段话,也被史官记下来了。他说:“大师,真圣观音也。” 因为无住禅师善济了众生,救活了全城的百姓,于是德宗亲赐“禅林寺”为“善济寺”。

这口唐代古井现在依然还在广德寺大雄宝殿后面,人们把这口井称之为“圣水井”。善济寺也因“圣水井”而得名。



遂州刺史王简“善济寺”发现金钩连锁骨

在敕封善济寺之后的五十多年间又发生了很多事,其中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诏令全国灭佛兴道,因为他听信了道士的谗言,说道可以救国,佛只会害国。所以唐武宗独尊道术。中国历史上有三次灭佛的行动,这算一次。全国佛教的寺院基本上遭到了毁灭,僧众被赶出山门。虽然开山祖师是皇宗血脉,但善济寺也未能幸免。昔日辉煌肃穆的禅林殿宇顷刻间化为一片焦土。毁寺的这一天,天崩地裂,乌云密布,雷声轰轰。克幽禅师的灵塔突然下陷,成为了一个深池,池水清澈如镜,而且时有莲花出现在水池中。

公元903年,灭佛的唐武宗驾崩,唐昭宗继位。天复三年,遂州刺史王简看见一个白衣僧人站在公堂外,背对着他。王简想要看看这个僧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这个僧人转身就走,于是他就跟着去追,但始终不能拉近距离。僧人一直把他带到“善济寺”的废墟上,只见那僧人纵身跳进克幽禅师的灵塔下陷形成的那个深池里。王简大为奇怪,马上叫人连夜将池水排干,但并未见那位白衣僧人。只见池底有一只精致的油漆木盒。在漆盒子里面有一对金钩连锁骨,就是在很多佛教典籍中所说的“菩萨”。现在广德寺的僧人还知道这个故事。

遂州刺使王简看到这种情况,就想一定是观音大士在显灵。这个地方是李唐王朝的一个正宗血脉李文通开的山,而且唐朝的两个皇帝都认可他是观音大士,这个寺庙虽被毁掉,但现在出现这个白衣僧人,肯定是观音大士在显身。



为佛教平反,昭宗敕封“再兴禅林寺”

王简不敢怠慢,立即上奏唐昭宗。昭宗对于唐武宗灭佛兴道这件事心里早已不满,正想找一件事来推翻先皇错误的决定。但封建等级很森严,不好随便否定先皇的政策主张,现在正好找到一个由头来推翻他。是否真有这么一件事我们并不好说,可能是王简代表当地老百姓一种民间的愿望、人民大众的愿望,希望重新恢复佛教在中国的地位。同时也可能是对观音大士与克幽禅师的一种深深的怀念。他把此事说得很玄乎上奏给朝廷。而唐昭宗也正在为怎样来改正前朝皇帝的错误决定而纠结,这个民间的意见正好契合了他心中的诉求。于是就把这个事情放大,说观音都显身了我们不应该灭佛,不该毁掉寺院。

于是唐昭宗就借这个事大做文章,说在遂州卧龙山善济寺的废墟中的水池里发现了观音大士的金钩连锁骨。在金钩连锁骨上面有镌刻了四个字“观音大士”。在朝廷的文本中也出现了这四个大字,在文献中也可以查到有这么一件事。所以就从国库中拨了很多银两到了遂州,而且也要求地方匹配更多资金来扩大这个寺庙。他想这个寺庙曾经叫过“禅林寺”现在他要把这个寺院的规模做得更大,将复兴禅林寺这件事昭告天下,让全国被废掉的佛教寺院再兴旺起来。于是,要再赐一个宝号就叫做“再兴禅林寺”。这个是朝廷中央的决定,具有一定的政治含义。赐册重建克幽禅师灵塔,称“善济塔”。


善济塔 唐代高僧克幽禅师的灵塔↑

在广德寺观音殿后面的善济塔上镌刻了一副对联,为宋代诗人何澹所撰。上联是:塔下久藏金锁骨;下联是:岭前长放玉毫光。描述的就是这个传说故事。这是克幽禅师的灵塔,灵塔下面掩埋的就是那一对传奇的金钩连锁骨。因为下面有观音菩萨的灵骨,所以在卧龙山前常常可以看到那一束奇异的光芒在夜间出现,这是广德寺受到的中央朝廷的第三次敕封“再兴禅林寺”。之后,广德寺又陆续受到多次敕封,直到第11次敕封后定为广德寺。

本台记者 刘晓

编辑 吴欣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