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篇文章,你的人生会发生改变

看这篇文章,你的人生会发生改变

“不到别人生活中指手画脚,是难得的修为。”

现代社会,浮躁的情绪充斥着我们人生每处角落,是我们工作生活真正的绊脚石。

遇事不轻易指责,学会用一颗理解的心看待对方的不足,你会发现自己人生才真正开始改变。

不轻易指责,善待他人

有人说,“你没经历过我的人生,请不要对我指指点点。”

真正的成熟,是不轻易指责别人,因为你不知道,他刚刚发生过什么。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医生接到手术电话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并换上手术服。

男孩父亲失控喊道:“你怎么这么晚才来?你难道不知道我儿子正处在危险之中吗?你怎么一点责任心没有?!”

医生淡然地笑着说:“很抱歉,刚刚我不在医院,接到电话就马上赶来了,您冷静一下。”

“冷静?如果手术室里躺着的是你的儿子,你能冷静吗?如果现在你的儿子死了,你会怎么样?”男孩的父亲愤怒地说。

医生又淡然地笑了,回答道:“我会默诵《圣经》上的一句话:‘我们从尘土中来,也都归于尘土。’请为你的儿子祈祷吧!”

男孩的父亲愤愤的说:“当一个人对别人的生死漠不关心时,才会这样说。”

几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医生高兴地从手术室走出来,对男孩父亲说:“谢天谢地,你的儿子得救了!”

还没等到男孩父亲答话,他便匆匆离去,并说:“如果有问题,你可以问护士。”

“他怎么如此傲慢?连我问问儿子情况的几分钟他都等不了吗?”男孩父亲对护士愤愤不平说道。

护士再也抑制不住,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他的儿子昨天在交通事故中身亡了,我们叫他来为你儿子做手术时,他正在去殡仪馆的路上。现在,他救活了你的儿子,要赶去完成他儿子的葬礼。”

别人的生活发生了什么,他们正经历着怎样的波折和磨难,站在自我立场你可能并不知晓,你所看见的只是表象而已。

千人千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里的主角,不管故事是平淡无奇,还是曲折坎坷,每个人都已经历不同的故事,或悲伤或幸福。

人生无常,谁都会有眼泪有悲伤,我们要学会欣赏和悲悯,学会善待他人。

不要轻易指责别人,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智慧,去知道别人生活里的喜怒哀乐、去真正体谅别人的酸甜苦辣。

每个人因立场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就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做出正确的判断。

作家亦舒说:“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难处。”

所以,真正的成熟,是不轻易指责别人。

不轻易指责,夫妻更和谐

杨绛认为:“一段婚姻里,最好的夫妻关系,是遇事不责备。”

所以,无论钱钟书多么地“痴”,多么地“笨”,杨绛从来不抱怨,不指责。

杨绛在《我们仨》里,曾说钱钟书有“痴气”,称他为“呆大”。意思是,钱钟书有时候像个呆子似的,不谙事理,家务活也不会做。这意味着,杨绛需要在家庭生活中承担更多的琐事。

虽然嫁给钱钟书责任重大,但杨绛欣赏钱钟书的痴气,因为她知道丈夫是聪明绝顶,纯粹简单又博学风趣的男人,所以她用尽所有的智慧保全了钱钟书的呆萌赤诚之心。

1935年,钱钟书和杨绛同赴英国牛津求学,生下女儿钱瑗。

杨绛生孩子住院期间,钱钟书只得一个人过日子,他每天都会到医院探望,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

他先是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然后过几天又把台灯砸了;没多久,也把门轴弄坏了,门轴两头的门球脱落了一个,门不能关了……

面对钱钟书绝无仅有的破坏力,杨绛每一次都好脾气地告诉他“不要紧”。

感激之余,钱钟书对杨绛说的“不要紧”深信不疑。

结果,等杨绛回到公寓后,真的像变魔术似的把这些东西全都修好了。

杨绛之所以能谅解钱钟书的错误,因为知道丈夫心里有她、爱她,想尽力侍候好自己。虽因笨手笨脚给自己添了许多麻烦,但杨绛从不责备钱钟书,反而安慰丈夫。

同样,钱钟书也懂得遇事不责备的道理。有次他们在厨房做活虾,杨绛开始假装内行,“虾,我懂的,得剪掉须须和脚。”

结果她刚剪了一刀,虾在她手里抽搐,她急得扔下剪子和虾,逃出厨房,然后又走回来。

钱钟书问她怎么了,她说:“虾,我一剪,痛得抽抽了,以后咱们不吃了吧!”

钱钟书说,虾不会像她这样痛,他还是要吃的。没关系,以后吃虾,都由他来剪。

一旦遇事就开口指责,数落一番,这是很多夫妻的日常。换作其他夫妻,遇到上面两种状况,就很容易就产生怨怼,互相指责。

从杨绛夫妇的相处模式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幸福婚姻的秘诀便是——遇事不责备。

他们一个优雅、淡定、包容、大气,一个生活白痴但却是创作天才,两人联手奏出了一曲美妙的婚姻乐章。

不轻易指责,家人更亲密

网络上有人问:“好的家庭应该是什么样的?”

点赞最高回答是:首先,遇事不轻易指责。

家庭的幸福,不在于锦衣玉食、阔气富有,而在于不争对错,遇事不轻易指责。

提到不轻易责备孩子的父母,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就是个典范。

曾国藩有次落榜后,到父亲的好友那里借了一百两银子,兴致勃勃地跑去买书。

这是一笔巨款,相当于他家好几年的收入。怀着“轻则被骂个狗血淋头,重则家法伺候”的心情,曾国藩回到家中。

一向严厉的父亲知道后,心平气和地说:“买书是好事,钱你不用担心,我们曾家慢慢还,只是这书你既然买了,就一定要读完。”

寥寥数语,让曾国藩倍感震惊,从此立誓无一日不读书。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曾麟书只是指责和怪罪,会是另一番怎样的情景?

心理学上有个叫“异化的沟通方式”的专有名词,指的便是不认真解决问题,只顾着责备对方的沟通方式。

台湾心理咨询师周慕姿在《情绪勒索》一书中提到这样常见的现象:

有对父母已经很久没看到女儿了,接到女儿的电话说她终于放假了,但她的计划却是跟朋友出国旅游。

父亲一听便生气地说:“你有没有听过‘父母在,不远游’,一放假就想着出去玩,丝毫没有考虑过父母的感受,我怎么会养出你这种不孝的女儿。”

于是接下来,女儿气鼓鼓地回家住了几天,父亲觉得“要我把话说成这样,你才回来。”局面一下子就陷入了“两输”的状态。

倘若一开始父亲有不轻易指责的意识,而是说:“听到你要放假,很开心,爸爸妈妈也好久没见你了,你要不要安排一两天回来看看我们呢?”结果就大相径庭了。

为人父母要遇事不轻易指责,为人子女也是。由于成长年代的不同,子女跟父母很容易有代沟。

如果一看到父母某些“老套”的做法,就忍不住吐槽和指责,这不仅会让父母感受不到尊重,还会让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让彼此有了隔阂。

其实,有很多小事,在子女眼里也许不合时宜和有失体面,但对于父母来说却是乐此不疲的。

遇事不指责,多点包容和理解,不计较,不争对错,就能小事化了。

《礼记》中讲“孝子之养”,第一个重点便是“乐其心”,使他们感到快乐,就是最大的孝顺。

遇事不轻易指责,才能营造爱意满满的家庭氛围。

这是家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理解,也是家庭温暖的源泉所在。

太阳从不指责乌云,因为它所散发的强大能量,能驱散密布的黑暗;

大海从不指责小溪,因为它在用自己的方式,以涓涓细流,滋润一方田地。

老子说:“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不轻易指责,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智慧。

这样的人,不仅人缘好,运气自然也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