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逃出“共享单车”

哈啰逃出“共享单车”

哈啰在互联网领域绝对算一个典型的逆袭者,摩拜和ofo都进入衰落趋势后,哈啰的才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目前资本圈流传的哈啰的估值已经超越前面两者高峰时期的估值。在几日前哈啰宣布联合蚂蚁金服、宁德时代共同出资10亿成立合资公司,推出“共享换电”业务。同时杨磊称,该服务同时也向哈啰以外的用户开放。

哈啰是换电服务运营方,宁德时代提供电动化解决方案,蚂蚁金服则利用自己的流量优势赋予到换电服务的运营中。

哈啰的的这一动作虽然在两轮出行的生态范围内,但却将方向转到单车之外的目标上,其实哈啰之前就已经上线了电单车、助力车等不同形态的两轮市场,同时在今年年初还上线了顺风车所在的四轮出行战场。但总的来说哈啰的核心长期依然会在两轮上,如何打造两轮的出行生态成为哈啰天花板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共享单车市场进入冷静期

单车烧钱的时间早已经过去了,整个市场上可供用户骑行的单车数量现在并不多,但需求市场并没有出现太多的异常,这说明最近两年单车在数量层面的需求被放大了。现在市场才逐渐回归到了相对理性的状态。

在摩拜和OFO都进入晚期后,哈啰并没有给市场投放太多的新车,一方面是对真实市场需求的重新评估,另一方面是监管政策的逐渐趋严,加重了投放新车的难度。今年4月某一天,滴滴旗下单车品牌青桔单车首次进入北京市场,在中关村区域投放新车3000多辆,滴滴的行为立马被监管方叫停,部分被投放的单车被收回。如果运营方没有找到相对合理的运营方案的话,新车入市将没有“许可证”。

在数量不能增加的前提下,如何运营好现有车辆和寻找新的业务方向是运营企业要思考的问题。

两轮出行市场的痛点还未找到

相比地铁、公交这样的城市干线长距离交通方式来说。3公里内的支线、短距离通勤需求频率也许更高。当时共享单车一哄而上的理由就是通过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方式满足用户这样的需求。但其实就该需求的的本质而言,用户追求得是相对方便且经济的出行方式,相比于单车,电动车或者说电单车是用户更愿意接受的一种服务需求。

而电动车用户的最大的痛点就在于充点受限和停车受限。电动车销售企业或者平台将电动车销售到用户手中后,并不会再提供相关的服务。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痛点需求是一个空白市场。哈啰现在试图通过这个角度切入到国内庞大的两轮出行市场中,以次来稳固单车所带来的流量。

出资10亿构建的以哈啰为中心换电服务看似是一个比较稳定的三角关系,既有专业设备的提供商,又有流量的导流方,能力和市场都有了,哈啰只需居中调度就可以了,但实际情况是,换电服务提供的难度远比给C端提供单一产品的难度要大,更何况如果哈啰要将自己的服务向外部公开,如何在极其标准不一产品中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比较考验哈啰的能力。

另外一个就是哈啰能不能逃脱单车运营中重投入、少产出的怪圈。换电服务本质上给用户提供的就是蓄电池的租赁服务,那其实也是相对较重的投入,这次重投入之后会产生相对较大的收益吗?这个市场目前还未被验证,盈利只有50%的可能性。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