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兴之主还是权力野兽?详解萧赜集权方略,兼论太子萧长懋死因

是中兴之主还是权力野兽?详解萧赜集权方略,兼论太子萧长懋死因

萧道成去世之后,太子萧赜理所当然地继承了皇位。

萧道成虽然在不久前和太子萧赜公开了矛盾,但他却在临终之时对萧赜说:“我之所以能建国立业,是沾了刘氏皇族骨肉相残的便宜,你一定要引以为戒。”

萧道成的这番话,真可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而太子萧赜显然也很赞同父亲的遗言。继位之后,萧赜便开始集权,并在集权过程中不断加强皇族属员(主要是典签)的权力。

很多人并不理解萧赜的做法,因为在他们看来:典签是皇族的属下,怎么能制约皇子呢?

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因为这种说法忽略了皇族的敏感性。

如果皇帝遭遇不测,最有可能接替他继承皇位的就是自己的儿子或者其他皇族,所以皇帝对于皇族的一举一动总是格外敏感的。

如果皇族与典签有了分歧,到底应该听谁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实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在传统戏剧中,总会有一个经典的桥段:少年公子和老管家一同外出,遇到一件件事情,成就一段段故事。

当少年公子和老管家发生意见分歧的时候,应该由谁说了算呢?这个问题通常是没有答案的。

从理论上讲,老管家是老主人的代表,所以他有责任约束少年公子。如果老管家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放任少年公子闯祸,老主人必然会惩罚他。如果老管家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少年公子却依然无视老管家的劝阻,以至于闯出大祸,老主人肯定也会责罚老管家监管不力。

从理论上讲,少年公子是少主人,自然拥有命令老管家的权力。如果老管家不听从少年公子的命令,并且说不出一个让老主人能接受的理由,老主人肯定会惩罚老管家。如果少年公子滥用权力,无视老管家的约束,也会受到他父亲的惩罚。

少年公子和老管家,都可以坚持自己的意见,但他们都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等他们回家后,老主人会判断他们的行为对错,并给予适当的奖惩。从这个角度来看,少年公子和老管家之间的博弈必然是非常复杂的,因为他们的博弈始终会受到第三方的监督和仲裁,这将决定他们的命运。

在这种博弈过程当中,老管家是比较吃亏的。如果少年公子闯了大祸,老管家不管有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惩罚。

皇族与典签之间的博弈也是如此。在皇族那一亩三分地里,到底是谁说了算?这是没有明确规定的。只不过在大多数时候,当他们之间产生分歧的时候,皇帝总会偏向皇族。

换言之,如果皇族闯了祸,典签却没有进行规劝,那皇帝自然可以把黑锅甩到典签头上:都怪你们没有尽心尽力地辅佐!

如果典签尽力规劝,皇族却一意孤行,以至于最终闯了祸,皇帝就会各打五十大板:双方都有责任,谁也别想逃避!


可萧赜却不这样做,当他在处理类似的案件时,他习惯于偏向于典签。

这种变化是在不经意间出现的,非常微妙。但对于典签这种长期在官场厮混的老油子来说,他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捕捉到这种信息。在这种背景下,典签通常都敢放手与皇族争权,而皇族总会显得畏首畏尾。久而久之,皇族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就会逐渐丧失话语权。

史书在写到皇族与典签之间的关系时,总是简单带过,而且夸张无比。

据史书记载,皇族随便做点小事(比如想出去玩一会、想吃点什么喝点什么),都需要得到典签的同意,否则就无法得到满足。如果皇族惹怒了典签,立刻就会受到皇帝的处罚。

上问其故,对曰:“天生无罪,而一时被囚,取一挺藕,一杯浆,皆咨签帅;签帅不在,则竟日忍渴。诸州唯闻有签帅,不闻有刺史。何得不反?”——《资治通鉴》·齐纪五

这种内容应该距离事实不远,但事件的重要程度绝对被夸大了。

如果吃饭喝水都要报告,那皇族就根本不是皇族,而是囚犯。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记载应该不是真实的,但皇帝偏袒典签,皇族畏首畏尾,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只是没有那么夸张而已。

后来,萧赜的四子萧子响举兵造反,直接把身边的重要属员全部杀光(包括典签)。如果皇族已经混到连吃饭喝水都要报告的地步,萧子响又怎么可能聚集军队呢?谁会听这么一个“皇族囚犯”的话呢?

子响大怒,执寅等八人,于后堂杀之,具以启闻。上欲赦江悆,闻皆已死,怒。——《资治通鉴》·齐纪三


在齐武帝萧赜时代,最著名的皇族应该是竟陵王萧子良,他是萧赜的次子,从小就崇尚清高,真诚待人,才能出众的人都聚集在他的门下。这种做派,使得萧子良的风头甚至盖过了太子萧长懋。

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居不疑之地,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南齐书》·卷四十·列传第二十一·武十七王

聚集在萧子良门下的人通常都是权贵子弟,著名的有萧顺之的儿子萧衍(也就是后来的梁武帝)、王僧达的孙子王融、萧惠开的侄子萧琛、柳元景的侄孙柳恽,谢述的孙子谢眺和王雅的孙子王僧儒等,这些权贵子弟都有着非常高的名望。

表面上看,萧子良之所以能拥有这种地位,是因为他有着出众的人格魅力,但更深层的原因却并非如此。

皇子广交宾客从来都是政治大忌。比如说汉光武帝刘秀,那绝对是一个仁慈的皇帝,但他也曾因为自己的儿子们广交宾客,直接屠杀了一千多人。

皇子之所以能广交宾客,通常是因为三个原因:

一、皇帝默许或纵容皇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扩张皇族势力;

二、皇帝默许或纵容皇子,希望皇子能拥有制衡太子的能力;

三、皇权衰弱,皇子开始拉帮结派,经营自己的势力。

萧子良之所以能广交宾客,第三个原因先排除,萧赜能把自己的老爹,开国皇帝萧道成逼得走投无路,那绝对是一个强势的皇帝;第一个原因也可以排除,因为萧赜一直对皇子采取压制态度,要不然也不会加强典签的权力。

排除两个错误答案,唯一的答案应该就是正确答案:萧赜默许萧子良广交宾客,就是为了牵制太子萧长懋。

既然萧赜选择了对皇族进行压制,自然不敢再压制太子。否则等太子当上皇帝,只会被权臣斩尽杀绝。

但是回想当年,萧道成面对萧赜的崛起无可奈何,萧赜自然不想让这种事情再次发生。于是萧赜在选择立萧长懋为太子的时候,也选择了加强竟陵王萧子良的力量。


太子萧长懋和竟陵王萧子良的关系如何?无法确定,史书上既没有他们闹矛盾的记载,也没有他们兄弟和睦的故事。

在我看来:太子萧长懋和竟陵王萧子良都是明白人,就算他们把对方恨得咬牙切齿,也绝不会内讧的。

因为他们都明白自己的处境。

太子萧长懋心里明白:竟陵王萧子良之所以能拥有这样的地位,完全是父皇萧赜专门为制衡自己而设置的,所以他实在没有清除萧子良的必要,因为他未必能做到这一点。就算他真的做到了这一点,萧赜肯定还会扶持另外一个弟弟来制衡自己。

竟陵王萧子良心里明白:自己之所以能拥有这种地位,完全是父皇萧赜需要用自己来牵制太子萧长懋,绝不是希望自己取而代之。如果自己一门心思地和大哥争夺太子之位,迟早会走上不归路。因为争夺太子之位这种大事,通常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


为了防止竟陵王萧子良的力量过于强大,萧赜还让太子萧长懋代替自己处理国家大事。史书说起这件事的时候,都说是因为萧赜贪图享受,其实这只是萧赜培养太子势力的一种手段。

萧赜的出发点是好的,结果却让太子萧长懋滋生出了不该有的野心。他就像萧赜当太子的时候一样,开始公然违制。而对于萧长懋这种公然违制的行为,同样也没有人敢向皇帝萧赜汇报。

萧赜偶然间路过太子萧长懋所在的东宫,发现比皇宫更加雄伟壮丽,心里那个气,立刻准备着手收拾萧长懋。

上尝过太子东田,见其壮丽,大怒,收监作主帅;太子皆藏之,由是大被诮责。——《资治通鉴》·齐纪四

但就在萧赜准备动手的时候,太子萧长懋去世了。如果萧长懋不死,结局会怎样?应该不用多说了。

回顾一下萧道成与萧赜之间发生的事,双方矛盾公开没多久,萧道成就去世了,现在萧赜与萧长懋的矛盾公开没多久,萧长懋又去世了。虽然我不能得出什么肯定的结论,但这个结果足够发人深省了。

但有一点我敢肯定:就算萧长懋活着,也绝不会成为第二个萧赜,就好像魏王李泰绝不会成为第二个李世民一样。他们的资历和声望差得实在太远,虽然萧长懋和李泰都把他们的父皇当成榜样,但他们并不具备他们父皇那样的实力。


往期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萧道成逞凶卖狠,刘宋重臣软弱无能

萧道成野心毕露,琅琊王氏助纣为虐

萧道成登基称帝,王谢发力掌控全局

萧道成父子暗战,太子萧赜权势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