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轮式装甲车的当下与未来

世界轮式装甲车的当下与未来

冲锋陷阵:步战车与装甲运输车

轮式装甲车按照性能用途,可以分为许多种。其中最传统的种类是“装甲运输车”,即用于运输人员或物资的装甲车。最早的装甲车就是在汽车上加装装甲和武器(如机关枪或小炮),装甲用于增加防御,武器用于自卫,但最根本的核心价值还是由汽车来担任,对他们的战斗要求并不高。因此,早期装甲车都可以归于装甲运输车。虽然在必要时刻,装甲运输车也会以自身的火力投入战斗,但整体来说,主要任务还是在战斗中进行运输。他们一旦遭遇敌方的重型炮火或者坦克部队,基本上就是干挨揍没法还手的。

二战后,随着军事科技发展,各国开始琢磨,装甲车最好不光是运送步兵,还要能发挥本身的装甲和火力,与其携带的步兵一起参加战斗,免得这么大一辆车只能当个运输平台,太浪费了。于是,步兵战斗车(简称步战车)开始出现。最早的步战车是法国人在50年代研制的。到70年代,苏联、西德、南斯拉夫、以色列等也都先后装备了步战车。80年代初,美军也装备了步兵战车。

整体来说,装甲运输车是以运输为主,整体质量较轻(一般不超过10多吨),运载量较大,装甲防护和火力都较弱,速度较快,所谓“皮薄馅大”。而步战车在运输的同时,还要承担“协同作战”的任务,故而装甲较为厚重(一般能够抵挡步兵反坦克武器的攻击),火力较强(俄罗斯的步战车甚至装备100毫米火炮)。由于承载了这些装甲和武器系统,步战车的重量要超过装甲运输车,机动力也受到影响。步战车既能让士兵从车身上的射击孔朝外开火,也能在短时间内让车载步兵下车,散开成为战斗队形,然后人车协同作战。不过,从运输效率来看,步战车是不如装甲运输车的。

尽管装甲运输车和步战车两者各有长短,但随着军事科技发展,两者之间的界限也在模糊。装甲运输车早在诞生之初,便也会承担作战任务,如今逐渐提升装甲、增强火力,加强人车协同作战。很多时候,步战车和装甲运输车的称呼会被混叫,同一种车型可能两个名字都有人叫。整体趋势来看,是装甲运输车的步战车化,或者说步战车逐渐取代装甲运输车的位置。不过即使如此,未来车辆中,也还有倾向于运输加强型和倾向于作战加强型的区别。

千姿百态:其他装甲车辆

现代装甲车除了装甲运输车和步兵战斗车两大作战类型外,还有多种型号,能满足不同条件下的各种功用。很多时候,在同一的车体平台上加载不同的功能模块,即能实现车型的转换。当然,每一种功用侧重的性能不同,对承载的平台也有不同的要求。

装甲侦察车,指用于侦察战场情报的装甲车辆。一般来说,车体较小,装甲较为薄弱,火力也较步战车要小得多,速度较快,机动性能较好。它承载有专门的侦察设备和通信工具,能够在大部队未至的地方侦察地形地貌、敌军动态和其他信息。在未来,装甲侦察车的无人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

装甲指挥车,是指具有装甲保护的移动指挥部,主要功能是一是将指挥官、参谋为主的指挥机关迅速运输到前线战场,并就地进行指挥,二是使得指挥机关能够跟着行进中的部队,实现“边走边指挥”。早期的装甲指挥车,往往是在一辆卡车或拖车上安置指挥部人员、电台等设施,然后加上装甲防护,可以部队打到哪儿,司令走到哪儿,指挥跟到哪儿。现在的装甲指挥车常常以装甲运兵车改装而成,扩大内部空间,增加外设装备,容纳参谋人眼、通讯器材和其他设备。限于机动性和机动力的要求,装甲指挥车的实际防护能力并不强,甚至弱于普通的装甲运输车,火力也接近于无。不过,它本身不会冲锋在一线,往往伴随着周围的其他战斗车辆甚至武装直升机护卫,所以这一点倒也可以接受。

(二战中德军的装甲指挥车)

装甲通信车,主要时装载通信设备的装甲车辆,作为地面通信的移动中继点,或者接受到卫星信号后再以无线电波乃至有线电的形式转达给其他通信单位和我方部队,以此来延伸通信的有效距离,以及使通信穿透障碍地形的屏蔽。一般的装甲通信车都是用装甲运输车辆改装,装甲防护力一般,火力很弱。

装甲救护车,是指在战场上进行医疗救护的装甲车辆。最简单的装甲救护车,只是运送医疗人员和简单的医疗设备,到前线进行抢救,或因陋就简地重伤员运送到后方。更先进一些的装甲救护车,在车上配备有一些基础医疗设施,能进行简单的生命维持和抢救等工作。一般而言装甲救护车防御力薄弱,武器装备也很少。从国际公约来说,禁止交战双方攻击彼此的医疗人员和场所,因此装甲救护车主要防范流弹和盗匪即可。

装甲扫雷车是用于清除地雷的装甲车辆,主要在装甲车辆上加装扫雷设备,或直接设计专门的装甲扫雷车。由于雷区本身相当危险,而且还有战场上扫雷的可能,因此装甲扫雷车往往装甲防护较强,也有一定的自卫火力,而机动力较弱。不过,由于扫雷工作的风险,装甲扫雷车以履带式底盘的较为多见,轮式相对较少。

装甲架桥车,是装有车桥及其架设、撤收装置的装甲车辆,可以用于快速架设桥梁,令部队迅速通过河流。因为通常有伴随的部队,所以一般有一定装甲防止遭到敌军炮击,但武器装备较弱或没有。

装甲抢救/回收车,主要在战场上抢救、回收及修理发生损坏、故障或者陷入泥坑难以行动的车辆。其装备拖曳和工程维修设备。装甲防护中等,可能配备少数自卫火力。不过,因为这项工作本身需要的大动力,以及可能在各种复杂地形下,所以装甲回收车以坦克底盘改装而成的较多。轮式装甲回收车因为本身分量较轻,通常回收同样轻型的车辆或设备。

警用装甲车,主要是各国警方用于弹压暴乱、群众暴力,或者对付装备精良的少数犯罪分子和恐怖分子。警用装甲车的吨位通常小于军用装甲车,装甲也不如军用装甲车厚实,但足以防范一般的恐暴武器袭击,车窗用特殊玻璃制作,不易打碎。警用装甲车武装方面也远不如步兵战斗车或装甲运输车,但可能装备水炮以驱散失控的群众。

发展趋势:多样化、模块化、信息化

未来轮式装甲车的发展趋势,首先当然是军事科技进步带来的基础战斗力提升,例如更先进的发动机和悬挂系统带来更快的速度和机动性能;威力更强大的各种武器;功能更先进的车载设备等。但从普遍角度来说,轮式装甲车将向多样化、模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首先是多样化。随着未来战争模式的改变,战场环境会更加多样,战斗目的也会更加多变。早期的轮式装甲车仅限于装甲运输车,如今已经出现了10多个不同的分类,未来这样的分类也会更多。

其次是模块化。功能的细分将对生产、运行和维护都带来压力,对应的策略就是通用组建与模块加载。简单说,轮式装甲车的车身作为一个平台,在上面加载不同的功能模块,如装甲、武器、通信设备等,以此实现不同的车辆类型和功用,这种模式将越来越精细化。甚至车身本身,也可以被分解为发动机、车体、车轮等不同模块,如同乐高积木一样灵活装卸。某个模块受损,只要更换受损的组件,即可重新恢复战斗力。

其三是信息化。就单车而言,装甲车的各个功能模块,以电子信息系统进行控制和指挥,将本车位置情报、速度情报、武器信息、路况情报、敌方信息等综合,从而获得最佳作战方案,并以火控系统指挥射击。就整体而言,一辆装甲车的各种信息,通过指挥车、通信车,与友车及我方卫星、后方指挥部获得的信息进行快速交互,将战场上所有装甲车组合成一个有机的作战网络,信息共享,攻防共担,从而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战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