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俗语故事五则

客家俗语故事五则

上夜“三斤九”,下夜“三伯公”

从前, 有一个人名叫阿三。 他老婆病死了, 儿子打流浪走了,剩下自己孤苦伶仃, 难以度日, 只好沿门乞讨。 很多人瞧不起他,把他看成狗, 加上他身体瘦小, 据说出世时才三斤重。 所以, 男女老少都不叫他阿三, 而叫他三斤狗。 阿三只好忍气吞声, 随叫随应。

有一年的年三十晡(即除夕) , 家家宰鸡杀鸭, 踏粄打糌。 三斤狗却一碗干饭也吃不起 他叹道: “人家有钱钱过年, 自家无钱难过年; 无钱人家人看贱, 当今世道人敬钱。 ” 他越想越苦,哪里也懒得去, 躺在床上打盹。 正迷迷糊糊间, 忽然一阵“咚咚咚” 的敲门声, 把他惊醒过来。 他无意地问了一声: “谁呀?”“我呀, 阿爸, 我回来了。 ” 他一听儿子回来, 心头一阵欢喜。他想, 无钱百子千孙也等闲, 便又问: “你有无赚到钱呀?无钱我就不开门了。 ” 儿子道: “爸爸, 打开门来呀! ” 三斤狗无奈,只好去开门。 他睁眼一看, 儿子衣着光鲜, 还有几个人担着沉重的担子跟着。 原来他在南洋发了大财。

第二天, 天刚蒙蒙亮, 家家户户祭拜祖先的猪首、 鸡鸭、 鲜鱼等便摆了满厅。 三斤狗父子备办不及, 儿子出了个主意, 用箩筐装下白银担进厅里。 这一着, 惊动了村中男女老少。 大家一见三斤狗都急忙改了口, 声声 “三伯公” , 叫个不绝。这时, 只听三斤狗的儿子大声说道: “乡亲父老, 堂兄伯弟,我在外多年, 家父蒙大家关照, 我万分多谢, 现在我用这担白银报答关照过我爸的乡亲。 ……” 这话一出 满堂惊愕, 谁也不敢说给过三斤狗关照。 后来得知族中一个伯父时不时给三斤狗一些食物, 他便给了他许多白银。

有耳晤捉捉鼻

兴宁流传着一句“有耳唔捉捉鼻” 的俗话。

相传从前有个老贼, 带着他的徒弟小贼去偷东西, 他扒开人家的瓦面, 用麻绳把小贼吊进屋里。 不料, 小贼刚落到地面, 便给主人抓住了。 小贼十分惊慌, 大声呼叫: “师傅, 我被捉住了。”老贼问道: “捉住什么地方?” 小贼回答: “捉住耳朵。 ” 老贼骂道: “捉住耳朵你怕什么?这又不死会人, 要是捉住鼻子就糟了, 那才是要命哩! ” 主人不知道是计, 觉得有道理, 便连忙放开耳朵去捉鼻子。 不料老贼趁机用力把绳子一拉, 小贼便给他吊上瓦面溜了。 主人后悔莫及。

赌博好不好, 且看吴三保

从前, 兴宁城内有一个财主, 叫吴三保, 因为沾上赌博恶习,越赌越眼红, 越赌越输, 后来把田产都输光了。 这天, 他把卖独生儿子剩下的最后几十个光洋, 也拿去作赌注, 满心希望能赢,谁知, 又输进了庄家的腰包。 最后, 连身上仅有的一件丝绸衫也输去了。 这时侯, 他只剩下一间住房了, 但还不死心, 又把它押了上去。 打算再输就往河里跳了。 庄家问他: “你这间房子押多少银子? ” 吴三宝指着旁边一块石磨大声说: “就押这石磨那么重的银子。 ” 庄家明知房子折价太高, 但想到自己赌运正红, 肯定会赢, 使不计较。 谁料一开宝, 庄家输了, 只好按那块石磨的重量, 赔了三百六十斤重的银子给吴三保。

吴三保转眼变成了富翁, 他拿着这笔钱, 在兴宁城建了一条新街, 特取名为万盛街, 即万年昌盛的意思。万盛街建成之后, 吴三保又继续去赌, 最后把万盛街输掉了, 沦为乞丐, 死在街边。 后人作了一首歌谣说: “赌博好不好, 且看吴三保, 亲手造条万盛街, 亲手卖掉了!”

“脚踏黄塘问黄塘”

客家人碰到类似“明知故问” 的事, 就会说: “脚踏黄塘问黄塘”。 这句话的掌故与清代嘉应州(今梅县) 著名诗人宋湘 (芷湾) 有关。

传说, 有一日, 宋湘要到黄塘去, 来到黄塘村里, 时已傍晚,见路边一女人, 看不清年貌了, 便随口问道: “叔娘子, 到黄塘哪条路去?” 那女人回头一瞥, 见是一书生, 也不直答, 却唱出一条山歌来道:

“你个先生样柬狂, 脚踏黄塘问黄塘。

涯都黄花少嫩女, 样般喊涯大叔娘? !”

宋湘一听愕然, 仔细一看, 果是一少女。 但观其体态, 不像未婚之人, 便也随口用山歌驳道:

“你话涯狂唔会狂, 因为唔知正问黄塘。

你话你系黄花女, 样般胸前两个‘旁’? ! ”

“旁” 客家方言, 指突起的肉, 意为“乳房” 也。 女子闻歌,

不敢再言, 含羞而去。

从此,“脚踏黄塘问黄塘” 这句话, 就在客家地区流传开了。一直传到港澳、 台湾、 南洋各地。

“做人莫学杨潘样”

旧时, 梅县流行一句俗语: “做人莫学杨潘样”。明朝万历年间, 梅州城有个杨侯, 任北城兵马司指挥, 家财百万。 他有独子名杨潘, 因父母自幼娇纵, 故生性顽劣。 杨侯夫妇为逗孩子一笑, 任其摔碎家中瓷器, 纵使是名贵古董, 也在所不惜。 杨潘长大后, 更加任性放荡, 用风车吹金箔, 见金箔上下飞扬, 金光四射, 便放声大笑。 最后资财挥霍殆尽, 流落街头,成为二流子。 后人便常以杨潘败家之事告诫儿女: “做人莫学杨潘样! ” 当然, 为人父母者, 也不应该学杨侯样, 对儿女宠爱有加, 到头来会害了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