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首都为什么会是德黑兰?群山环抱,面对入侵可拖延待变

伊朗首都为什么会是德黑兰?群山环抱,面对入侵可拖延待变



伊朗地处中东,乃是新月地带跟中亚之间的锁匙冲要之国,面积足有一百六十八万多平方公里,其面积比以色列、伊拉克、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五国相加起来还要大。

而伊朗立于高原之上,有高屋建瓴之势,更可俯瞰两河、中亚,所以在伊朗国家强盛的时代,往往便会兵发西进新月沃地,东取中亚,甚至更进一步争夺小亚细亚、高加索等地区。

但自阿拉伯人兴起,灭亡波斯帝国以来,伊朗人经历了接近一千年的异族统治——先是阿拉伯人,然后又是塞尔柱突厥人,最后在萨法维王朝的带领下,伊朗人才重新完成了复兴。

可十六世纪的时势,已经与一千年以前不同,不提欧洲大航海方兴未艾,就算是伊朗的邻居奥斯曼帝国也是一个庞然大物,而且奥斯曼帝国还没经历一百多年后的维也纳丧败,仍如旭阳初升一般,国势日增。

所以复兴的伊朗萨法维王朝不得不采取保守蚕食的策略,以图强求存。


而这样的保守战略,随着欧美列强的崛起,更是成为了伊朗人长远的一项国策。

从伊朗地缘上观察可以发现,伊朗高原主要被六条山脉环抱分割,最大的札格罗斯山脉足有一千五百多公里长,高耸延绵的山岭成为了两河平原和伊朗高原的分界线。

其他边缘上的厄尔布尔士山脉、加恩山脉、莫克兰海岸山脉和科佩特山脉则成为了里海和中亚方向的巨大屏障。

而库赫鲁德山脉则是伊朗内部板块的分割者——伊朗高原虽然被视作一个整体,但其实在群山分割之下,形成了米底、波斯和帕提亚三个主要亚板块。


正是因为六大山脉的环抱,让伊朗边境拥有了自然所设的“天造长城”,依之仗持,能够有效阻止外敌的入侵,再加上内部三大板块被群山分割,也形成了相互独立又可联系的内层防御,在面对势大不能敌的对手时,可以凭借内部的地利优势节节抵抗,拖延待变。

而德黑兰的地缘位置正是处于伊朗高原北部的中轴线附近,紧邻伊朗面向里海的屏障厄尔布尔士山脉。虽然德黑兰远离波斯湾和东西边境,却紧邻里海,一旦有敌自北而来,缺少纵深的德黑兰势必将很快成为抗敌前线。

所以仅从地缘位置上来看,德黑兰的战略区位绝不甚好,而近、现代伊朗之所以选择德黑兰作为首都,实是迫不得已。


伊朗人的前身雅利安人在迁徙到伊朗高原后,选择的第一个首都是埃克巴坦,处在如今伊朗版图的几何中心附近,此后的波斯第一帝国和第二帝国也将这座城市立为陪都,尤其是当需要对西方用兵的时候,这座处在伊朗高原三大板块交界处的城市,便会显得尤为重要。

而当古代波斯帝国势力衰退的时候,他们则更愿意退守到三大板块中,相对最安全的东南角波斯板块里去——而地处波斯板块中央的波斯波利斯正是在希腊和罗马逐渐崛起后,波斯人先后两代帝国选择的首都。

到了近代,埃克巴坦(哈马丹)深处伊朗复地,在欧美文化大放光彩的时代里,这座城市并不利于伊朗对外交流,交通成本实在太高昂。

波斯波利斯则已经湮灭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遗址附近的设拉子虽然是伊朗南部首屈一指的大城市,可以成其代替品。

可地处南部,临近波斯湾的设拉子,面对不管是先起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人,还是后来的英国人、法国人,都无疑太过危险。


而伊朗复兴后的第一座首都大不里士在彼时已经成为了波斯和奥斯曼帝国的前线,俄罗斯人也正在高加索地区扩张,再加上彼处纷杂的民族环境,大不里士附近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地缘上的“火药桶”,不再适宜建都。

而对于第一个选择德黑兰建都的恺加王朝而言,此时俄罗斯对伊朗的蚕食侵略已经初现端倪,虽然敌意和势头远不如同期的英法两国,可来自北方的威胁却更靠近恺加王朝的统治核心地带——恺加王朝龙兴于如今德黑兰附近的瓦拉明,前身既是该地区的恺加部落。

但同时俄罗斯在伊朗方向的扩张又更倾向于使用陆军,里海水面上并无大量的沙俄舰艇存在,这也是恺加王朝敢于建都德黑兰的原因所在——缺乏海洋力量的伊朗王朝,根本无法与英法相争,而在陆军上,伊朗至少还能跟沙俄进行周旋。

更何况在十九世纪之前,俄罗斯在中东的主要目标是奥斯曼帝国,并不是伊朗,虽然对伊朗进行了蚕食,但双方关系其实并不算太坏——要一直到1804年才爆发第一次俄伊战争。


此外,德黑兰北依厄尔布尔士山脉,建都于此不仅能够更好的控制里海沿岸城市,同时也能更有效的控制波斯人的聚居区。

伊朗境内民族繁多,宗教在伊斯兰什叶派以外,还有着逊尼派和基督教,甚至还有许多其他小众宗教。

波斯人也只占伊朗总人口的61%,虽然是主体民族,但却远远没有达到绝对多数的地位——事实上沙俄之所以跟伊朗爆发第一次战争,就是因为沙俄在高加索地区推动从属于伊朗的少数民族独立所致,尤其是伊朗如果丧失阿塞拜疆,就将使大不里士这座故都暴露在沙俄的兵锋之下,这是伊朗不可接受的后果。

而札格罗斯山脉、厄尔布尔士山脉之间和山脉两侧的地区,则是波斯人的核心聚居区之一,伊朗政权在此间择地建都,能够获得稳固的执政基础和强大的民意支持,能用强有力的中央力量遏制边缘分离势力。


因此在种种的考量下,能够远离西欧殖民者的海上兵锋,又能避开纷杂激烈的地缘冲突,还能利用里海从俄罗斯人处获得先进欧洲科学技术的德黑兰,便成为了波斯人在近、现代最优的建都之地。

到了二战以后,巴列维王朝作为美国的盟友之所以没有另建新都,除了利用首都的巩卫军事力量作为牵制苏联的尖刀以外,军人上台的巴列维王朝缺乏广泛的民意支持,也是这个末代王朝不敢将首都迁离波斯人聚居区的核心原因——在巴列维王朝建立之初,就将军队扩充到了二十万规模,先是作为镇压反对部落的武力,在后来则成为协同美国威胁苏联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力量。


(图解:巴列维王朝治下的伊朗女性)

而到了现代,德黑兰最大的地缘优势,其实是远离波斯湾地带,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再加上伊朗的山地优势,能够在势不能当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完成“拖延待变”的战略任务。

但德黑兰的地缘劣势也很明显,远离石油产区和农业产地,对于南部边缘的分离势力压制不足。


伊朗在2018年8月的石油日产高达363万桶,可伊朗的石油产区主要分布在西南省份以及中部的库姆城附近,德黑兰以北的里海虽然还有石油可待开发,可一直到了2018年里海五国才形成里海公约,短时间内伊朗很难指望从里海获得石油来源。

里海南岸平原和德黑兰附近虽然也有不少的农业耕地,但如果失去了底格里斯河西岸的平原的农业产区后,也将影响伊朗的供给,毕竟光是德黑兰如今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就几乎达到了一千五百万,占到伊朗接近五分之一的总人口。

而除了地缘劣势之外,如今德黑兰也面对着现实里的巨大挑战——由于伊朗缺乏炼油技术,又缺少足够的外汇购买优质石油产品,再加上地处厄尔布尔士山脉以南阻挡了里海来风,所以如今德黑兰空气污染严重,近年空气优、良天数都小于100天。


可由于现代伊朗除了需要面对波斯湾方向的威胁以外,里海周围的国家,也并不是伊朗可以放心交付背后的对象——《里海法律地位公约》迁延数十年,伊朗跟其他四国关系都谈不上多友好密切。

但不管德黑兰有多少缺点,可至少现在仍然是伊朗唯一可供建都的大城市。

不过,有地震学家预测,位于欧亚地震带上的德黑兰附近有一条活跃的地质断层,如今正遭受挤压,因此德黑兰很可能在未来不远会爆发一场8级以上的大地震。


如果说这个预测在2003年之前对于德黑兰市民和伊朗当局而言只是耸人听闻,那么随着2003年巴姆发生了一场6.6级地震,死伤超过五万人后,迁都之议就不再是一场空谈。

毕竟如今德黑兰光是常住人口就已经达到了近九百万,更是伊朗的政治经济中心,一旦爆发大地震,势必将成为伊朗的“国家灾难”。可在时局艰难的当下,伊朗又如何迁都,改变大量人口云集在德黑兰的事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