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未来在轨航天器数量或增5倍多 反卫星技术难度增大

俄媒:未来在轨航天器数量或增5倍多 反卫星技术难度增大

俄罗斯《侧面》周刊网站6月19日发表了米哈伊尔·科托夫的题为《第一次太空大战将是什么样》的文章,原文编译如下:

太空军事化从未得到正式批准,但对其限制力度却相当之低。根据《外层空间条约》,禁止任何国家在月球和其他天体的轨道上部署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各类天基武器,然而这些规定给外太空用于军事目的留下很大空间。

一旦太空冲突爆发,冲突方将力图在维护和补充自身在轨设备的同时,摧毁敌人的航天器。要知道,任何航天器都是十分脆弱的设备。对它们而言,几乎任何碰撞都是致命的。并且,多数卫星都无法迅速变轨,因此很容易成为对手导弹和其他反卫星系统的靶子。

今天,约60个国家拥有在轨航天器,其中已有3个国家尝试击落卫星。冷战时代,苏联和美国在全球太空竞赛的早期就进行了反卫星试验,印度则于21世纪加入它们的行列。

资料图片:美军GPS全球定位系统星座示意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资料图片:“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提出的“星链”星座示意图,将由大批卫星组成。(图片来源于网络)

轨道资源

现代卫星分布在倾角不同的4个主要轨道上。大部分卫星位于低近地轨道——约占总数的65%。这个轨道被地球遥感卫星和侦察卫星占据。它们的运行高度仅为海平面以上几百公里。一旦太空冲突爆发,它们将率先被摧毁。

第二“受欢迎”(部署较为密集)的轨道是地球同步轨道,那里部署着通信卫星,其工作要求卫星需长期处于地球表面同一点的上方。用陆基反卫星武器摧毁这些卫星的难度要大得多。

卫星的安全性无法提高。所有航天器都一目了然。只能通过增加工作卫星的数量和发射备份卫星加以防护。

如果说10到20年前,成倍增加航天器数量还会带来巨额费用,那么近年来,大范围部署和备份卫星战略越来越具有现实性。目前轨道上有2000多颗工作卫星,但“一网”公司和“太空探索技术”(Space X)公司眼下正在实施的2个卫星互联网项目,将分别在此基础上增添800和12000颗卫星。

未来数年,在轨航天器数量可能增加5倍多。数千颗阵容的卫星群将让决定打击它的一方头疼不已。

哪些国家掌握着最多的卫星群?美国目前拥有900颗正在运行的卫星,其中约半数可以算作军用。

资料图片:美军反卫星导弹示意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毁灭手段

为摧毁卫星,冲突方多半会使用安装标准动能杀伤弹头的常规反卫星导弹。使用核弹执行该任务的可能性不大。问题出在以地球尺度看很远的距离上,一次核爆未必能同时摧毁数颗卫星(且核爆“误伤”代价太大,会同时摧毁敌我的卫星群——本网注)只能一对一攻击,这使得“核”解决方案代价太过高昂。可以用电磁脉冲(EMP)对卫星装置施加影响,但防范这个打击因素相对简单。

值得一提的还有激光武器。20世纪80年代苏美专家都想到向近地轨道发射可摧毁他国卫星的天基激光平台。

美国在“星球大战”计划框架下开发了在轨激光装置项目。安装在航天器上的高能化学激光武器本应成为美国反导系统的“第一梯队”。但许多专家说,由于功率绰绰有余,这种激光武器也能轻松胜任摧毁别国卫星的任务。

恢复速度

摧毁一部分敌方在轨卫星后,对抗双方最重要的任务将是发射新卫星和恢复卫星网络系统的工作能力。这里有两个难点:制造卫星本身需要时间,而加快这个过程几乎不可能,制造新火箭并准备发射也是如此。

这两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的技术链条问题都将导致卫星群不能在所需时间内恢复。军方清楚这个问题,但以当前技术发展水平,解决它相当困难。需要准备发射时间最短的火箭,且发射塔系统不能太复杂。

美国则从另一方面着手解决上述问题,推出了“超轻型战术侦察卫星”和可在完全合乎要求的卫星入轨前确保系统工作的通信卫星概念。正因如此,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DARPA)的专家正与制造超轻级火箭的私人公司合作。

这样的火箭不需要正规的大型航天发射场和长期准备,但可将为数不多的有效载荷尽快送入轨道。今年3月和5月,火箭实验室已为五角大楼实施了2次发射。

几乎所有掌握航天器的国家,都在考虑太空大战的各种方案,包括正在开展使用惯性制导系统代替司空见惯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演习,其还在考虑尽可能快地部署新卫星以替代被毁卫星的各种方案。但当前入轨卫星数量的增长可能打乱一切备战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