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易激动的孩子,是因为缺乏自制力,父母可以这样做

情绪易激动的孩子,是因为缺乏自制力,父母可以这样做

自制力,是经受过特别训育的意志力,是一个人可以约束自己的倾向和冲动的能力。自制力差的孩子,情绪化、易怒、易冲动。从6岁前容易受到糖果诱惑,动不动就哭闹,到上学后贪玩,不爱学习,落后于同龄人,都是缺乏自制力的体现。可以这么说,缺乏自制力的人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曾经有一个心理学实验证实过,有些孩子确实天生拥有较强的自制能力,而有些孩子天生缺乏这一能力。不过父母不用担心,自制力这一能力即便是天生较弱的孩子,在他早期只要通过父母智慧的培养,也可以越来越强。

那么,自制力的训育从几岁开始呢?

答案是越早越好。越早训育孩子的自制力,孩子拥有这项能力的根基就越深,越持久。我们都知道,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想要改变一个坏习惯非常艰难。关于孩子自制力的培养,只要我们现在开始,坚持以恒就可以成为他的好习惯。在孩子身体里,每生成一个好习惯,就可以挤出去一个坏习惯。

3岁以内如何培养自制力

1、及时满足生理需求

自制力最初的训育机会来自于婴儿的生理需要。对于婴儿来说,每天规律性的喂养和睡眠,就会产生一种教育作用。给他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经常对他报以爱意和微笑。从而可以养成婴儿安静的顺从环境的习惯。

习惯和爱的力量是巨大的,父母可以借助这两种力量协助养成孩子的自制能力。即便是一个弱小的生命,如果总是受到父母温柔的鼓励和引导,让他去做一些正确的事情。他也会变得坚强,可以控制自己的感情,擦去眼泪,克服困难。从而拥有一个健康的意志力

对于幼年的孩子,我们既要避免娇惯,也要避免对抗。幼年孩子的生活中,摩擦越少,激怒越少,自制品质的根基打的就越牢固。

2、延迟满足

很多孩子在日后表现出的缺乏自制力,是因为早期父母对他的超前满足所造成的。超前满足和婴儿期的生理满足不同。类似于饿了、渴了、困了、求抱抱这类生理需求父母给于及时满足,有助于婴儿健康成长和足够的安全感。不过除了生理需求以外,对于孩子的不合理欲望。比如孩子一哭闹着要什么东西,父母就马上送到手,其后果就会养成孩子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习惯。

父母总是怕孩子哭闹,当然一哭闹就满足他总比教他自制要省事的多。不过孩子也很快就学会了牵着父母的鼻子走。如果不能马上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他就越哭越凶。以至于他会认为,哭闹就是得到东西所必须付出的努力。所以他会根据耽误的时间来增加他的努力。如果他总是这样频繁的激动,就会养成不能自控的习惯。以后一出现类似的事情,就会容易失控。当他再大一点,即便是父母多年训练,也很难纠正这种由于早期父母疏忽而养成的恶习。这个习惯会跟随到他成年后,生活工作中一旦遇到问题就会情绪激动,无法理性处理问题。

对于孩子的哭闹,父母必须早早就学会区分,哪种哭闹是出于生理需求或者疼痛。那种哭闹是出于任性和不合理欲望。合理的哭闹立即关注,不合理的哭闹延迟满足

3岁以后如何培养自制力

1、 以身作则

父母希望培育孩子的好品质,自己先拥有。一个经常情绪失控,喜欢大声吵嚷的母亲,养育不出安静、顺从、情绪平和的孩子。每当父母因为情绪冲动而表现出缺乏自制(这往往发生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就会用大声、恼怒的语气说话,通过声音来发泄内心的情绪。这样所产生的影响无疑只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坏的榜样。

1、 平和的家庭氛围

家中环境是安宁还是不和,可以影响到孩子的脾气是宁静还是火爆。即便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婴儿,他所生活的环境中,父母经常烦躁不安、吵闹争论,他所听到的都是大嚷大叫,所看到的都是愁容怒色。他也无法从这种不祥和的环境中学会忍耐。即便才几个月大的婴儿,他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也会在他身上产生影响,从而左右着他的品格的形成。

人的情绪会相互影响,一个被爱和宁静的气氛所包围的井井有序的家,父母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自制的榜样,对孩子自制品格的发展影响巨大。

1、 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体能活动

一个主要吃肉类、甜食等刺激性食物的孩子,更容易拥有易怒、易激动的脾气。所以父母应该给孩子准备简单、健康的饮食。通过提供健康、不含刺激的食物,来帮助孩子养成自制的习惯。

孩子天性具有冒险精神、精力旺盛。可以通过每天进行体能活动来消耗掉孩子多余的精力,协调神经系统。还可以达到训练意志控制肌肉的能力,会更有助于培养其他的控制力。

1、 帮孩子找到崇高的目标

让孩子了解那些有高度自制力的、高尚的人物的事迹,和他们所做过的奋斗。就可以在孩子面前树立崇高的目标,让他去追求,这样可以帮助他从小就自觉地努力去培养自制力。

2、 好好说话,管好嘴巴

从小训练孩子管好自己的嘴巴。要教育他们安安静静的说话,和想好了再说的习惯。当孩子学会了约束自己的嘴巴,他也就很大程度上学会了自制。教导孩子在小事上自制,当发生大事情时,他也能够做到自制。

独角兽童年,热爱学习,乐于分享,关注我们,与孩子一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