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扛不住一分钟——美国依靠乌合之众杂牌军赢得独立

打仗扛不住一分钟——美国依靠乌合之众杂牌军赢得独立

1775年,列克星顿的枪声响起,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之时,北美殖民地连一支正规军队都没有,能够抵抗强大英国军队的是各路杂牌民兵。然而,正是这批乌合之众,在华盛顿的统帅下聚集起来,升华为专业的正规武装力量,为新生的国家赢得独立。

起源

自从1607年首批殖民者在弗吉尼亚站住脚跟以来,各英属殖民地就出现了由管理当局出资,在当地组建的民兵部队。这些英国殖民者一同带来了自己的制度和传统,他们的军事体系即是其中的一部分。男人们被组织起来保卫新定居点就是沿袭英格兰的受训团制度。根据1181年颁布的武装条令,当局以为国王和国家而战的名义征召男性入伍。在北美,殖民地民兵是抵御美洲印第安人和其他到新世界追寻土地和财富的欧洲人的唯一手段。

最初,民兵使用来自欧洲的武器和盔甲,以及适应欧陆战争的装备,但他们学会了如何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同各式各样的敌人作战。长矛和盔甲逐渐被更为舒适的服装替代,滑膛枪、匕首、刺刀和短柄斧成为首选武器。民兵尽量轻装上阵,只携带最低限度和必不可少的装备,这样才能在同战斗技能更高明的敌人作战时生存下来。

此图描绘了1607年詹姆斯敦的移民正同北美印第安人作战的场景。

北美民兵就是从这样简陋的开端发展进步,直至在1775年转变成北美大陆的正规军。民兵团体的服役记录一直保持良好。在乔治国王的战争中,正是依靠由非职业军官领导的民兵为主力,英国才能围攻并夺取路易斯堡。为了对付北美印第安人,坚韧不拔且善于独立作战的“游骑兵”成立于18世纪,其中一些变成半正规军,领取国王发的军饷。

同英国的冲突

民兵一般应自行配备武器和装备,但他们经常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有时是故意的)就加入部队,于是州政府只好动用公币为他们提供军需品。当民兵们返家时,他们会“忘记”归还这些军事装备。

1775年部分殖民地民兵换上了养眼的制服,不过大部分民兵还都是混搭派,便服和军事装备一股脑穿在身上。狩猎衫是纯北美特产,在前线部队中十分普遍。华盛顿乐见狩猎衫成为军中的必备物资,因为它穿着舒适,样式干练潇洒,还能染成任意色彩。无论民兵还是正规军,地方军还是大陆军,都能利用它获得良好的伪装效果,混淆英军判断。

独立战争的年代绘制的北美军队,从枪械到服装都是千奇百怪

民兵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同一支部队中可能出现“棕贝丝(即英军制式燧石枪)”、猎枪、来复枪,乃至任何其他可以获取的武器。弹药补给因此困难重重,不过如果部队拥有子弹模具,能够自行制作子弹的话,只用给他们提供金属铅就行了。

这些民兵的训练也杂乱无章,通常情况下聊胜于无而已。总而言之,民兵根本无法同英军和德意志雇佣军这样的职业军队正面交锋。华盛顿甚至咒骂他们就是靠不住。民兵和州立部队通常能比大陆军获得更多军饷和赏金,宝贵的人力资源因此反而在真正需要的地方被削弱了。假如一场战役冗长且艰巨,民兵们就会逐渐离队,打道回家。民兵队列在长距离行军后会变得越来越短,因为意志薄弱的人会在中途不辞而别。还有更糟的!民兵同敌军遭遇后,往往一哄而散,为了跑得更快些,甚至还会丢弃武器和装备。任何人面对英军的刺刀冲锋都会心惊胆战,只有经过适当训练并领导得当的军队才能屹立于战场不致溃散。一般而言,民兵既没有接受过应对此种战争形式的训练,通常也没有胜任的军官指挥他们作战。

一些民兵部队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些则完全是一时兴起匆忙筹建。不过所有民兵组织都未曾归属中央政府辖制;一些殖民地政府为所属民兵提供武器和装备,另一些就干脆让征召而来的民兵们自行打理。

一分钟人

“一分钟人”是成立于1774年的民兵快速反应部队,其特点是在接到战报一分钟内就能集合完毕,火速赶往任务地点。

现代军迷重演活动中的“一分钟人”

爱国者民兵

“一分钟人”的声望来自于他们永远枕戈待旦,准备着应对任何危机事态或响应召唤,只需要提前通知一分钟。他们就是神话和传奇。在历史书籍中,“一分钟人”往往展现为坚韧、英勇、睿智的美国农夫,勇敢地面对英国正规军,还能将其击败。可惜这并不是事实。

除了军官身着制服外,“一分钟人”一般而言没有配备任何形式的制服,就是穿着普通衣服上战场。幸运的是,他们之中还有一大批早期同法国人战斗过的老兵仍然能够上阵作战。“一分钟人”连队遍布各殖民地,都是靠他们自己提供装备。马萨诸塞的“一分钟人”因为参与了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斗而名垂青史。

列克星敦和康科德

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斗爆发于1775年4月19日,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值得注意的是,确实有很多“一分钟人”连队在听到第一声及随后的警报后赶来战场。这必然给英军带来一定震撼,因此北美人获得了一些战术优势。

竖立在列克星敦的“一分钟人”雕像

北美人在战斗中并没有统一指挥官。确定无疑的是,很多民兵只是在战场上露了个面,发射了几发子弹,便匆匆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义务,调头回家了。当民兵们撤退时,“一分钟人”涌入战场,朝英军队列连续猛烈射击,使其遭到一定伤亡。一般不为人知的是,此时掩护英军队列侧翼的英国轻步兵授命将北美人驱赶到开阔地带。很多民兵对来自后方的攻击感到惊恐,随即端起刺刀反击;这是他们当时少有的能够掌控,或知晓如何合理使用这种武器的战例。这也许能印证这支部队名称的另外一个解释——在英军的火力下,“一分钟人”的战线在一分钟内就会崩溃

英军在猛烈的攻击下开始溃散逃亡。在通往波士顿的漫长道路上,无数民兵向英军开火。假如没有救援部队从波士顿赶来,这支英军将可能全军覆没。

其他“一分钟人”

除新英格兰地区外,其他殖民地也参照“一分钟人”模式组建了快速反应部队。最好的例子就是弗吉尼亚的卡尔佩珀郡(Culpeper)在1775年甚至成立了“一分钟人”营。以“卡尔佩珀一分钟营”而著称的该部在约克和詹姆斯城成立,组织严密,装备齐全。全营统一身着狩猎衫和绑腿裤,配发来复枪,头戴插着雄鹿尾巴的圆边帽。日后著名的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JohnMarshall)当年就是该营的一名军官。他在威廉·托利弗(WilliamTaliaferro)上尉领导的连队中任中尉;他穿着紫色或淡蓝色狩猎装,系着同色的绑腿裤和上文描述的圆边帽。军官持有来复枪。

卡尔佩珀“一分钟营”显然还有自己的军旗,以及一名鼓手和两名横笛手。此外该营还购买物资制作“营地旗”,其功能大概是临时的标志旗。当部队安营扎寨后,可标识出营地的界限。

列兵,弗吉尼亚“卡尔佩珀一分钟营”。上衣胸前的箴言“不自由,毋宁死”

弗吉尼亚“卡尔佩珀一分钟营”的模型

民兵的历史地位

同法国人的全面战争打响后,民兵就不再参与战役了。英属殖民地民兵制度也在改进,采用了志愿兵役制,如果人数不足,当局也会征召男性组建地方军队加入战争。这样的地方军队在法国和印第安人战争期间的表现实在不敢恭维。英军指挥官将这些北美人当作正规军士兵一样咒骂和责难,不过问题并非出自“原料”。当时英国正积极从殖民地居民中招募军队,因此驻扎在北美的英国正规军团中至少有一半士兵是北美当地人。地方军队的问题在于指挥和训练,最大的缺陷是没有经验丰富的士官训练和控制部队。

那些在1775年向英军开火的民兵其实就是这种民兵制度的后继者。政府又一次呼吁志愿者参军。有人会雇人代替自己去打仗,有时一些奴隶也会替代主人入伍,因为奴隶主允诺,只要他们得以生还就能获得自由。

萨拉托加战役中,民兵正跟在大陆军后面攻击一座黑森佣军把守的多面堡,这恰如其分地说明民兵的地位


一旦被州政府征召,民兵们通常仅服役3个月。大陆军给他们起了不少诨名表达自己的厌恶,如“不高兴”和“埃及蝗虫”。这确实是相当精准的描述:民兵们吃着来之不易的军粮,耗尽了服被和补给,一旦需要他们时就往往从军队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回家去了。

不过民兵有一项大陆军不及的优势,就是他们人数众多。只要由如摩根这样高明的指挥官率领,民兵便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他们也可以占据被英国人放弃的地区,在那里牢牢确立美国势力的存在。无论民兵进驻到哪里,该地就不再由英国人控制了。最后英军陆军只能龟缩在沿海区域,即便这样也还得感谢皇家海军的支援。

归根到底,在独立战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大陆军。民兵体制不但有缺陷,也未必有效。然而,民兵队伍独特的魅力和传奇,使其几百年来一直为后世美国军迷所津津乐道。

现代战争重演中的北美民兵


美国核武库中至关重要的“民兵”战略核导弹,名字实际上就是本文中的“分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