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微金融的六大“痛点”与八大“对策”

中国小微金融的六大“痛点”与八大“对策”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欧阳晓红/文或是巧合,Facebook(脸书)发布Libra(天秤币)白皮书之后,6月24日,名为《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2018)》的首本中国小微金融白皮书亦面市了。

前者旨在构建一套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以期创造一个更加普惠的金融体系。Libra协会的一个额外目标是开发和推广一种开放性身份标准。其认为,分散而便携的数字身份是实现金融普惠和竞争的先决条件。

后者勾画出中国小微金融服务脉络“地图”。这本历时半年时间,具23位执笔人的深度报告——第一次将“中国小微金融服务现状;金融机构、市场及政策支持体系与小微企业的关系;包括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等呈现在世人面前。

当中国小微金融白皮书遇见Libra,这种暗合可以视为管理层就脸书发币顺势做出的一种本能“反应”吗?可能很少有经济体会对此大事件置若罔闻,尤其是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公开表态声援Libra,市场不知其背后意味几何时。

小微金融白皮书的编者为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其指出,截至2018年末,全国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万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比上年末高8.2个百分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授信户数同比增长35.2%。

该白皮书说,中国中小微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并直言,2018年以来,中国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叠加,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受关注度较高。

另据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张金萍介绍,截至2019年5月末,全国普惠小微贷款(包括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及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型贷款)余额是10.3万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比上年末高出5.8%。1-5月增加8169亿元,同比多增4714亿元。

而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透露,全国金融机构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是5.9%(截至2019年5月末),比大型企业高4.5个百分点,比中型企业高3.3个百分点。“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也是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必然要求。”

或是偶然,纵观全书,“创新”、“政策(支持)”、“金融科技”堪称高频词,其在152页的白皮书中,一次或多次分别在80页、64页、49页上出现;其他诸如“融资成本”、“信贷风险”、“融资渠道”、“传导机制”、“中性竞争”等分别在47页、39页、24页、8页、2页上出现过。若不然,能否将此现象视为管理层对待小微金融服务的一种“梳理偏好”?

所谓“普惠小微贷款”,是指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法人贷款以及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自2019年起,央行将运用支小再贷款、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的考核口径从单户授信 500万元以下扩至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

或许,可以用“886”来概述这本白皮书临摹的中国小微金融服务图景,即“八大”进展与改进思路(对策)、“六大痛点”。由此,这个市场的参与者也许可从中把握方向,既不“惊”于Libra的诞生、困于未来货币走向;也不“耽”于甄别信用货币演进历史脉络;在厘清货币本质与功能,洞悉信用货币之投放与管理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推进小微金融市场与服务。

“八大”进展

似乎自“信贷支持力度、融资成本、金融服务覆盖、组织体系、服务便利”至“融资渠道、政策支持、信贷风险”等八个方面,小微金融均有所改善。

白皮书称,小微金融服务总体取得积极进展。诸如:信贷结构有所优化、融资成本明显下降、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拓宽、金融组织体系和产品服务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便利程度持续提高、多元化融资渠道得到扩展、金融服务政策支持体系更加健全、信贷风险总体可控等。

具体而言,从“信贷支持力度”来看,截至2018年末,中国小微企业法人贷款余额26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的32.1%,其中,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3万亿元,同比增长18.5% 。

“融资成本”方面,贷款利率稳中有降,2018年12月,全金融机构新发放的500万元以 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6.16%,较2017年同期下降0.39个百分点。

“金融服务覆盖面”来说,小微企业授信户数快速增长。截至2018年末,小微企业法人贷款授信237万 户,同比增加56万户,增长30.9%,贷款授信户数占小微企业法人总户数的18%; 普惠小微主体授信1793万户,较2017年末增加467万户,增长35.2%。

“金融组织体系和产品服务”而言, 大中型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持续推进, 1621家村镇银行和17家民营银行获批成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抵(质)押方式、加强信用信息运用,推出多种金融产品等。

“金融服务便利程度”上,贷款授信流程精简,权限下放。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加强内部风险管控、推进流程再造等基础上,合理设定小微企业授信审批条件,并适当下放审批权 限,缩短了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响应时间等。

“多元化融资渠道扩展”方面,票据市场支持力度有所加大、债券市场支持方式更加丰富;截至2018年末,中国债券市场总余额 达86万亿元,成为仅次于信贷市场的第二大融资渠道,累计支持中小微企业注册;各类创新债务融资工具3917亿元。2018年,共支持1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1245亿元,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共支持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微小企业贷款资产支持证券108亿元。

再看“金融服务政策支持体系”,货币信贷政策力度加大;2018年,4次定向降准、增量开展中期借贷便利 (MLF)操作增加中长期流动性,3次增加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创设定向中 期借贷便利(TMLF)支持银行获得长期稳定资金,扩大央行担保品范围,用好 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拓宽融资途径等。

最后是“信贷风险”,截至2018年末,小微企业法人贷款不良率为3.16%,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5.5%,较上年同期下降0.35个百分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总体可控。

不过,白皮书称,2018年以来,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有了边际改善,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从小微企业自身来看,经营成本上升明显,经营管理能力仍需提升;从金融部门看,银行整体信用风险偏好下降,负债成本上升,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和融资结构需要优化;从政府部门看,营商环境与公共服务需要进一步改善。

简言之,白皮书总结出存在的六大主要问题(“痛点”),并给出了八种改进思路(对策)。

六大“痛点”

掐指算来,小微金融存在这六大痛点,诸如,“宏观经济影响”、“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和服务能力”、“小微企业自身素质偏弱”、“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政策性担保体系的支撑作用”、“社会信用体系和营商环境”等;白皮书均逐一陈述,尽管相对“八大”进展成绩而言,笔墨不多,但其中不乏点睛之笔。

排序第一的是“小微企业融资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白皮书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 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但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约束加强,融资能力以及财务可承受力下降,客观上加重了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原因在于,一是经济结构调整进入阵痛期。房地产、汽车等传统支柱产业进入调整阶段,大部分新业态和新动 能在量级上仍弱于传统支柱行业,消费增长相对乏力,加上企业用工、水电、土 地、环保等各项成本上升,小微企业利润率整体下滑,一些地方的小微企业亏损 面较大。

其二,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外需对经济的边际拉动作用减弱,对出口型小 微企业带来较大冲击,一些出口企业产销和订单量受到较大影响,未来发展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第二大“痛点”是“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和服务能力仍然有待改进提升”。

白皮书称,小微企业融资具有“点多面广”和“短频快”的特点,我国目前的金融组织体系和机构布局在广度和深度上仍显不足,与广大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的期待还有差距。原因之一是,我国金融组织体系以大中型银行机构为主,中小金融机构在业务规模、覆盖面、市场份额上都相对较低。二是大中型金融机构传导机制不畅。三是信贷结构分布不尽合理等。

“小微企业自身素质偏弱影响金融服务可持续性”是第三大痛点。

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在3年左右,成立3年后的小微企业持 续正常经营的约占三分之一。而美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8年左右,日本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为12年。我国金融机构在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中面临着更高的风险成本。截至2018年末,全国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为3.16%,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为5.5%,分别比大型企业高1.83个和4.17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相比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的信息获取更难。小微企业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运营管理不科学,财务制度不健全,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准确识别企业的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金融服务的信息获取成本较高。小微企业贷款的经营成本和风险显著高于大中型企业,如果没有成熟的贷款管理和风控技术,商业银行大量投放小微企业贷款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第四大痛点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直接融资服务有待完善”。

白皮书称,相比发达经济体,我国资本市场等直接融资体系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的功能发挥不足。一是股权融资市场偏重于大中型企业。二是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发展仍不充分。三是债券市场产品层次单一。缺乏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多层次债券产品和评级体系,近年来试 行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在债务清偿方面涉及债权债务关系过于复杂,具体操作中难度较大,导致中小微企业在债券市场融资的意愿不高。

排序第五位的痛点是“政策性担保体系的支撑作用尚未完全发挥”。

白皮书称,虽然目前我国已有相当数量的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但受制于体制机制障碍,实际担保效果尚未有效发挥。一是担保放大倍数偏低。多数政府性担保公司的放大倍数低于2倍,部分担保机构存在资本金不到位和“担而不偿”等问题,没有真正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二是支农支小定位有待强化。部分政策性担保机构存在偏离担保主业、聚焦支小支农力度不够、担保费率偏高等现象,偏离了支持小微企业的定位。三是正向激励不足。四是管理水平亟待加强。部分政府性担保公司缺少市场化运作的经营团队和专业人才,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难以支撑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开展。

最后的痛点是“社会信用体系和营商环境有待优化”。

白皮书指出,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和企业营商环境不完善,是制约持续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是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亟待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难在缺信息、缺信用,企业的信用信息和经营信息对金融机构至关重要。目 前部分地方政府搭建了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受多方因素影响,全国范围的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银行获取信息的难度和成本还比较高。

二是企业信用意识仍需提高。由于债权人保护法律制度和信用惩戒机制 尚不健全,部分企业诚信意识不足,逃废债行为在部分地区和行业依然存在,破坏了银企信用关系,影响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三是竞争中性原则有待进一步落实。当前我国在落实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竞争中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如部分行业准入存在限制、产权保护力度不足、部分地区存在地方保护倾向、国有企业拖欠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等现象均不同程度存在,民营和小微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仍面临隐性壁垒,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至此,盘点一圈,上述可控与不可控的“痛点”是啥?短中长期的问题与矛盾如何?何以解决?

八大“对策”

而就六大“痛点”,白皮书提出了八种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思路。不难发现,排序最后的“社会信用体系和企业营商环境有待改善”被视为问题之首来推动解决。

诸如,其一,贯彻落实“竞争中性”原则,消除融资隐性壁垒。

即引导金融机构在融资政策上转变思想观念,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客观科学评估企业治理结构、管理能力、财务状况、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根据企业盈利和风险水平作出融资决策和利率定价。二是改进内部管理制度。推动金融机构落实和细化尽职免责要求,提高风险容忍度,解决信贷人员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后顾之忧。三是营造公平的营商环境。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财政补贴、行业监管、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给予不同所有制企业同等待遇,加强产权保护,促进适度竞争,消除国有企业融资中存在的各种显性或隐性担保。

其二,坚持市场化和商业可持续原则,进一步优化小微企业金融资源配置。

完善小微金融服务考核评估和差异化监管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考核目标,引导金融机构遵循经济金融规律,坚持市场化和商业可持续的原则,科学设 定信贷投放计划,优化信贷结构,选择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集中于实体 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的小微企业重点支持。建立健全收益覆盖风险、保本微利的贷款定价机制,引导各类型金融机构错位发展,发挥各自优势,着力增加小微企业金融资源供给,促进市场良性竞争,优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

其三,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和传导机制。

一是大力培育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有序推动民营银行常态化发展,引导督促 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法人银行回归本源,增加金融 供给主体,加快建设多层次、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有效匹配小微企业金 融需求。二是推动商业银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国有大型银行普惠金融事业 部在基层落地,增加小微金融基层网点数量,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覆盖面;降低小微 金融从业人员利润指标考核权重,增加专项激励费用和利润损失补偿,落实内部 资金转移定价优惠,让基层信贷人员“愿贷、能贷、会贷”。三是加快出台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等非存款类放贷组织规范可持续发展。

其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小微企业资本补充渠道。

一是大力发展股权融资。加快推进科创板建设,稳步推进新三板发行与交 易制度改革,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有效发挥科创板、新三板在服务中小微 企业股权融资方面的作用,构建多元融资、多层细分的股权融资市场。

二是进一步增 强债券市场融资功能。推动完善债券市场体制机制,提高大中型企业直接融资比 例,促使商业银行加快业务转型,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大力发展高收益债券、私募债、创新创业债等产品,支持非上市、非挂牌中小微企业发行私 募可转债,建立和完善基于中小微企业主体信用的风险定价和信用评级机制,提 高中小微企业在债券市场的融资比重。

其五,加强政策支持,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

一是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结构优化作用。加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力度。继续运用定向降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抵押补 充贷款、宏观审慎评估等政策工具,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 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能力。

二是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运作,加快和省级融资担保或再担保公司开展合作,为市县融资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发挥信用增进和风险分担作用。充实地方政府担保机构资本金,切实降低或取消对政策性担保机构的盈利要求,提高担保放大倍数。有效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小微企业财政补贴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

三是优化差异化监管政策。完善小微企业贷款监管考核、资本占用、贷款分险分类等监管政策,强化监管激励。

其六,加强金融科技运用,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效率。

加强新技术应用,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信息优势,提高小微企业信贷投放 效率,降低投放成本。研究制定金融领域大数据、云计算应用标准,统一电子签 名、电子凭证在全国范围内的执法标准,帮助小微企业通过互联网及时便捷获得 金融服务。建立和完善条码支付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为小微企业提供便捷的支 付结算服务。依法合规改进开户、签约等操作流程,加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 领域的技术开发和应用。

其七,加强信息共享,持续优化社会信用体系。

一是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来源。加快推进银企信息服务平台建 设,依法开放相关信息资源,推动数据共享,加快搭建并完善涵盖金融、税 务、市场监管、社保、海关、司法等大数据的服务平台,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域互联互通,尽快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

二是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规范民间借 贷行为,严厉打击金融欺诈、恶意逃废债、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依法依 规查处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弄虚作假、骗贷骗补等违法违规行为,记入机构及 相关责任人的信用记录,将失信问题严重的纳入涉金融失信黑名单,并实施跨 部门多层级失信联合惩戒。

其八,加强规范引导,增强小微企业自身素质和融资能力。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家的金融知识和风险教育,引导小微企业提高素质,规范经营,增强诚实守信意识,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会计核算制度,严格区分个人家庭收支与企业生产经营收支,主动做好信息披露。加强 自身财务约束,科学安排融资结构,规范关联交易管理,合理控制负债率和杠杆水平,减少盲目投资和过度担保行为,保持企业流动性处于合理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和融资能力。

当然,“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长期、艰巨的任务。长期来看,人民银行将联合相关部门久久为功,持续推进构建竞争充分、成本适度、风险可控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长效可持续机制。” 邹澜说。

如白皮书所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事关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就业大局,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系统性工程;要加快构建起开放包容、竞争充分、成本适度、风险可控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为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不过,如果我们建立了这种理想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是否就“无妨”类似Libra般无国界网络加密币(稳定币)所言的“普惠金融体系”或“金融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