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靺鞨人的“东都十二时辰”,唐代东北疆的稳定团结多得其维系

一位靺鞨人的“东都十二时辰”,唐代东北疆的稳定团结多得其维系

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东都(洛阳)天津桥一带忽然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一群靺鞨杀手持刀狂追着另一年轻人,完全就是一副“不取他命誓不罢休”的架势。

大武艺密遣客刺门艺于天津桥南

幸亏那年轻人身手也不凡,加上他好像非常熟悉当地的地形,在身负重伤砍杀多名敌人后,终于借助河巷内街等的掩护,惊险万分地逃出了包围圈、在某隐秘地方藏匿了起来。

历史记录中,以上事件仅“密遣客刺门艺于天津桥南,不死”十来字而已(《资治通鉴》卷213),而这位叫大门艺的年轻人正是靺鞨刺客们刺杀的目标。

当中“身手不赖、身负重伤”之类都属我的合理“推测”,“不死”二字已包含了太多信息!其实影视编剧们都爱这类只言片语的记录,聊聊数字就可合理编出一幕惊心动魄的大戏了!

咱先别着急计较“大门艺”这怪兮兮的名字,人家可是历史上的渤海国靺鞨王子。

公元698年,粟末靺鞨族人大祚荣在今日的吉林敦化一带建立了国家,唐中宗时期,大祚荣表示对大唐臣服,于是送了儿子大门艺到唐朝“入侍唐廷”(其实就是在身为质子的同时为唐朝效力);同时,唐朝加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其国就称“渤海国”。

大门艺就这样在唐朝成长并任职宿卫,亲眼目睹着大唐的强盛和繁荣,内心早就将渤海国与唐朝视为了一家。

身为渤海国质子,门艺一直接受着唐朝的教育

那么,身为王子的大门艺为何会遭到祖国杀手的追杀呢?躲在暗处的大门艺心里门儿可清着:这绝对是他的同母胞兄、渤海国国王大武艺在跟他过不去!

由于渤海国杀手还在外头搜索着,大门艺一时间只能继续躲着,在他躲着的这期间,我先跟大家说说事情的缘由吧!

开元七年(719),大祚荣去世后由儿子大武艺继承了王位,唐玄宗照例给大武艺册封了跟他老爸一样的封号,同时让大门艺归国效力。

不过这大武艺野心勃勃、猜忌心极重,他显然并没将唐朝的册封放在心上,除了在跟唐朝的官方来往中使用开元年号,其余场合、对其他国家,大武艺用的都是自己的“仁安“年号。如此首鼠两端的所为,其实已相当于变相的叛唐独立了。

当时的渤海国北部还有个“黑水靺鞨”,位于今天黑龙江一带。公元691年,黑水靺鞨与唐军(武周)军事冲突败后,又不断遭到渤海国的侵扰,于是黑水靺鞨决定投靠唐朝以获得保护。开元十四年(726),黑水靺鞨派使节到了长安、唐玄宗在当地设立了黑水州并派驻长史镇守管辖,至此,黑水靺鞨被正式纳入了唐朝版图。

这时候,夹在中间的大武艺就不满了:“黑水靺鞨每次到唐朝都得从我这经过,保不准这就是他们跟李唐家合谋的背腹包抄之策!”

如此一想,事情就从无变有、大武艺将猜测中的东西都当成了现实,竟然要派大门艺与其舅舅任雅一道前去教训黑水靺鞨。

大门艺清楚此所为就是与唐朝为敌,于是向大武艺进言说:“黑水那里有唐朝派驻的长史,攻打他们就是叛唐。唐朝国力万倍于我们,想当初,有三十万兵力的高丽都不是唐朝对手,我们实力又远弱于高丽,这样做划不来呀!”大武艺哪里听得进去?大门艺只好一边发兵黑水、一边持续上书劝谏。

【资治通鉴载】门艺尝为质子于唐,谏曰:“黑水请唐家官吏,即欲击之,是背唐也。唐国人众兵强,万倍于我,一朝结怨,但自取灭亡。昔高丽全盛之时,强兵三十余万,抗敌唐家,不事宾伏,唐兵一临,扫地俱尽。今日渤海之众,数倍少于高丽,乃欲违背唐家,事必不可。”武艺不从,强遣之。

接下来的事情就又有编剧们的发挥空间了:在进军黑水的路上,大门艺通过某巧合事件获悉了大武艺要派人取代其领兵职务并杀他的秘密,无奈之下,只好弃兵逃回唐朝,一路上同样是惊险万分、堪比一出古代版的《绝地逃亡》!

大武艺杀弟不成,得知他回到唐朝后,又利用朝贡之机向唐玄宗说:“大门艺这人忒不靠谱,在渤海犯下滔天大罪才逃了过去,请圣上务必要杀了他!”

唐玄宗哪里会上如此小儿科的当?但又不好直接拒绝大武艺的请求,于是一边谎称“已将门艺流放到了岭南“,一边密旨将门艺送到了安西(甘肃)。

俗语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大武艺很快又知道了唐玄宗的“伎俩”,再次上表说:“大国当示人以信,岂得为此欺诳”,唐玄宗在来使面前面子尽失,只好真的将门艺流放到了岭南,同时大张旗鼓追究鸿胪寺的泄密之责——至于鸿胪寺如何泄密,就又给后人留下了想象空间。

开元二十年(732),门艺在岭南一呆就是六年。门艺这人无疑极其隐忍,毕竟他不惜一切与兄长反目都是为了大唐,虽然落了这般流放的结果,不过他却一直无怨无悔。

渤海那头的大武艺也是真闲不住,六年来一直处心积虑要跟唐朝作对,后来终于让他逮到个机会,从海上袭击了登州、杀了登州刺史。

唐玄宗派兵前往登州讨伐后,心里还是越想越气、觉得这事情实在太对不住门艺了,马上将他从岭南诏了回来、负责从幽州调集军队征讨渤海国。

唐玄宗一生气、后果很严重。大武艺在唐军面前自然讨不到好果子吃,心里也是越想越气、觉得大门艺非杀不可,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至燃的刺杀场面!

前面说了这么多,大门艺也在东都天津桥南附近躲了不知多少时辰了;由于他身上还负着伤(合理推测),时间耽搁得越久对他就越是危险。

我们可以大胆戏说、推测这过程中的故事,总之到了最后的紧张关头,大门艺终于获救就是了,因为“不死”就是历史给我们的结果。

大门艺的“东都十二时辰”其实就是一出东北历史回顾,发生在东都里的故事并不多。但正因为这次刺杀事件,唐玄宗敕令当地官兵全城搜捕刺客、尽数杀绝(上命河南搜捕贼党,尽杀之),最后算是给了大门艺一个公平的交代。

如果这是一出电影,大肆搜捕刺客的桥段估计会放在终局,并且让负伤的门艺与某位他结识的刺客独斗对决......这要求不算过分吧。

经此一番折腾后,大武艺竹篮打水一场空、总算明白了谁才是真正的老大,终于在开元二十一年正式向唐玄宗上表谢罪,东北局势再次回到了稳定团结的轨道上。

留在大唐的门艺被唐玄宗封为左骁卫将军(跟其父大祚荣同级),在唐朝为官直至去世。我们很愿意这样推测:他或许是在那“东都十二时辰”中结识了红颜、因而终生都没有再回渤海国!这样的历史才会真实而不失生动,大家说是不是?

史书中对门艺的这段故事着墨不多,司马光为此深感不平,特意为门艺鸣不平说:“王者征服四夷靠的是威信,门艺因忠获罪(流放岭南),错的分明就是天子(唐玄宗)!天子本应明辨是非曲直、赏门艺而罚武艺,这才是得体的为政所为,就算不去讨伐武艺,也应直接告知门艺无罪!现在明皇威不能服武艺,恩不能庇门艺,因小人的欺诳之语取困于小国,最后拿鸿胪泄密来开刀,也真是不知羞耻之事了!

作为靺鞨族人,门艺通晓大义、即便在遭冤流放时也一直隐忍不发、毫无怨言;司马光批评唐玄宗的评语其实是给了门艺极大的赞誉。

对于门艺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反对大武艺叛唐的行为,后来的唐玄宗其实也给足了他赞许和保护,算是真正的“好人一生平安”了吧。

【资治通鉴载】臣光曰:王者所以服四夷,威信而已。门艺以忠获罪,自归天子。天子当察其枉直,赏门艺而罚武艺,为政之体也。纵不能讨,犹当正以门艺之无罪告之。今明皇威不能服武艺,恩不能庇门艺,顾效小人为欺诳之语,以取困于小国,乃罪鸿胪之漏泄,不亦可羞哉!

“坊间五千年”将坚持内容100%原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存疑义联系即删),持续为大家输出选题丰富的原创文章。本号文字均亲自码出,观点为个人见解,绝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