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说的“七不责”,你犯了几条

老祖宗说的“七不责”,你犯了几条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淘气、犯错的时候,但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会再次决定孩子下次犯错的概率和程度。

《正面管教》中提到,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惩罚孩子,那孩子的行为将得不到纠正,所以,想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以结果来指导行为。

老祖宗说,孩子犯错,有七不责,你看看你犯了几条。

1、对众不责

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责备孩子,或者将他的糗事公布于众,让孩子出丑,不仅会伤害其自尊,更会使其不以为耻,习以为常,在无形中强化其错误的行为。

此外,对众不责并非姑息纵容,如果是原则性错误,比如打小朋友,发脾气,家长应马上制止,告知这种行为不可容忍,并马上将孩子带到安静地方,及时帮他分清是非曲直。

2、愧悔不责

如果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孩子知错时,家长仍不依不饶,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一种道不道歉都要挨骂的体验,可能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聪明的家长会及时表扬孩子的知错就改,同时也简单地强求这次错误不可再犯,这样可以让孩子消除内疚感,态度更加积极乐观。

3、暮夜不责

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否则会让其心理处于压抑和紧张状态,要么夜不能寐,要么是噩梦连连;同时,孩子睡觉前较为疲惫,对家长的话“左耳进,右耳出”,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孩子晚上犯错,点到为止即可,并告知“今天太晚了,先睡觉,睡前不妨反思一下”,切莫唠叨。

4、饮食不责

吃饭时责备孩子容易造成孩子的脾胃虚弱,而且边吃边哭容易将食物引入气管里,引起呛咳;此外,还会破坏宁静的家庭时光,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吃饭是一件痛苦的事,造成心理压力,形成隔阂。

如果孩子犯错,可在餐后,慢慢教育。

5、欢庆不责

在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责备,不然造成孩子的情绪波动太大,起不到教育效果。

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败体验,在其获得成绩时予以表扬,即使孩子此时犯了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就不要扫兴;不妨轻描淡写地提醒一下,或者装作无意地把孩子拉过来,中止错误行为。

6、悲忧不责

心理学研究显示,哭泣是孩子愈合情感创伤的必要过程,此时,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自己的感受,对四周事物以及告诫劝解全不在意;如果家长这时责备,会让孩子觉得“雪上加霜”,陷入情绪低谷,变得自卑。

孩子哭泣时,只需等他哭够了,再进行教导。

7、疾病不责

生病是孩子最脆弱的时候,此时责备不利于康复。

此时家长不妨换个角度,实施“感同身受”教育,比如给孩子灌输生病的具象概念,“生病就是这样的感觉,疼痛、乏力、吃不下饭......”还可以强化孩子的健康概念,“生病了就不能玩玩具,吃好吃的,不能出去跟好朋友玩,所以以后要好好照顾自己,让自己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