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为何不研制类似AC130这样的“炮艇机”,是因为没必要

苏/俄为何不研制类似AC130这样的“炮艇机”,是因为没必要

其实,美帝最开始使用“炮艇机”的时候用的是C–47为改装平台而非C–130,运输量那么大,并且C–130飞机是昂贵的装备,哪有多余的去改造?

而使用较老的、存量较多的C–47改造,甚至还使用过C–119运输机,用这两型老运输机改装成AC–47和AC–119,上面图片上就是AC–47,装备3挺M–134型7.62㎜加特林机枪,由于采用电驱动每分钟射速高达到了4500发。

AC–119也是浑身“加特林”,但7.62“加特林机枪”射程太近了只能是在空中1000米下进行较为精准的射击,问题是这个高度慢速飞行是非常危险的!

由于C–47滞空时间短、加特林机枪射速虽然快,但是威力小、射程近,非常容易别越共击落…但是,美军在看到了AC–47的巨大威力后,1967年美军随即在C–130上加以改进,也就是AC–130。

安–12运输机也就是运八“他哥”,整体性能与早期的C–130基本一样。

那么,同样是为了对付阿富汗游击队,为何当时的苏军没有装备“炮艇机”?其实,苏军也有类似美军C–47或者C–130的飞机,就是上面图片里的安–12和安–26,这两型运输机凭借苏联航空工业的水平改造成“炮艇机”易如反掌!

安–24运输机,运七的“表哥”。

可问题是侵阿苏军并不需要“炮艇机”,原因是越南战场与阿富汗战场地形地貌不一样,当时越南运输队在“胡志明小道”运输物质的时候虽然是在夜间,但美军“炮艇机”首先在高空利用“机载红外夜视器材”对地观测→发现有异常马上在目标上空投掷“两万倍烛光”亮度的照明弹→然后进行攻击…“胡志明小道”虽然隐蔽性好,但毕竟是在明面,而阿富汗则不同!虽然植被少便于观察和目标识别,但由于是“喀斯特地貌”山体内山洞多如“蚁巢”,洞洞相连,加之还有大量的“坎儿井”…阿富汗游击队利用这种地貌,白天在洞里“蛰伏”夜间运输,苏军就算发现了他们也会迅速的“钻洞”,而“喀斯特”是石灰质,硬如高标号水泥!对山洞打击是徒劳的!所以,根据上述的地形条件不同,苏军也就没有必要改造“炮艇机”。

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侵阿苏军的主力!价格非常便宜,比一辆T–64“高档坦克”都便宜,而且还可携带8名士兵。

另外,“炮艇机”在时效性上未必要比武装直升机好,后者在野战机场的起降要比“炮艇机”适应性好了很多,并且在前线对于维修的要求也比“炮艇机”低,米–24这种“粗暴的家伙”火力并不比“炮艇机”差!多个57–80㎜航空火箭弹巢,火力密集打击一般性目标非常管用!

阿富汗战争中(苏联侵略阿富汗)通常情况下苏军执行剿灭游击队作战时,都是由8架米–24和4架米–8组成一个大编队,到达目的地后米–24首先进行“死亡之环”打击(也就是米24在村庄上空环形飞行使用机载武器对村庄进行狂轰滥炸)然后米–8运输直升机进行机降士兵歼灭残敌……整个战斗也就30分钟!这种战法在游击队“毒刺”导弹没有以前,效果非常好!

武器装备的发展,要根据战场是否需要而定!有些装备只能在特定战场才能使用,“炮艇机”也是越南战争的特定装备,而没有在这种特定战场打仗的国家就不一定要用它,并且有装备可以起到作用和它相类似,也就没有必要发展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