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别人家孩子”来对比,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远比你想象中更严重

拿“别人家孩子”来对比,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远比你想象中更严重

01

常常,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话。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考试得了满分。你怎么才考那么点分?”

“别人家的孩子参加艺术表演获得了奖状,你怎么什么都学不会?”

“别人家的孩子那么懂事,你怎么就那么无理取闹?”......

小时候的我们何曾不是被这句“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给比得没了自信?每当听到这样的话不是变得鸦雀无声,就是感到无地自容。

以至,在大人的眼里,无论我们怎样的努力,怎样的优秀永远都没有别人家的孩子出色。

这种对比的伤害和挫败感,时至今日仍让人到中年的我不寒而粟。

一直很喜欢孙瑞雪在《爱和自由》里面说的一句话:孩子们在六岁以前不是靠向别人学习来建立概念的,他是依据自己对生活和事物的体验建立概念。

很多父母总想通过这样的对比来激励孩子的斗志,以期让孩子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但却忽略了这种不被欣赏和认可的努力,也会无形中刺痛孩子的自尊心和进取心。

从而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既然怎么努力都比不过别人家的孩子,那我干嘛还要努力?

一旦孩子产生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那他必定会自暴自弃。

02

在综艺节目《少年说》中,女生袁璟颐“吐槽”自己的妈妈总是拿她和班级第一名,年级第一,全校第一,全联盟第一的学霸比,却看不到她的努力,总觉得她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勤奋,这让她心理压力很大。

面对她的质问,妈妈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其实你要是不打击,你可能就有点飘……

她始终认为,如果不打击女儿,她会骄傲自满,从而不思进取。

一番话看似很有道理。

实则是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摆出一副我是为你好的姿态。让孩子不得不在父母的权威下屈就,然后继续向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却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

正如作家易中天所说的那样:中国教育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人去想。

其实,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总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得很多孩子不堪重负,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香港曾就“儿童压力指数”做过调查,结果显示73%的学生认为压力来自父母期望太高。面对父母的高期望,很多学生表示很难达到要求,从而使自己产生自卑或抑郁的情绪。

想起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中写的一段话: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孩子,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疼爱,又得不到长大后成人给予的尊重。在纷乱的心绪中,他们孤独地成长着。

03

深夜,闺蜜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孩子在学校打人了,真操心。

看到这条信息,我一点都不觉得意外。闺蜜总喜欢拿自家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特别是孩子班上有个多才多艺的小男生,很讨人喜欢。

闺蜜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从小到大都是同学圈的佼佼者。工作之后更是公司里能独当一面的女强人。自然的,也绝不允许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差劲。

可孩子偏偏是个知足常乐的人。

这让闺蜜很恼火。时不时指着孩子的鼻梁说:你看看你们班的“小全能”多厉害!你有人家一半的好,我都不至于这么操心。

或许孩子被经常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时间长了难免产生羡慕嫉妒恨的情绪。自然的,心理不平衡,在学校为了一点小事就把那孩子打了。

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办人扎克伯格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如果你的孩子嫉妒心很重,那可能是因为你总是拿别的孩子和他们比较。

每个孩子都是不可复制的传奇,更不是父母的翻版,而是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不要总拿孩子的短处去比别人家孩子的长处。

很认同《被讨厌的勇气》里一句话:世上的父母总是说“为你着想”之类的话。但是,父母们的行为有时候很明显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目的——面子和虚荣又或者是支配欲。

可是,很多父母自己并不优秀,但是却有着极强的虚荣心。自己没有能力实现的愿望,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却拼命地要孩子努力去奋斗,而不考虑孩子的感受。

时间长了,孩子内心自然会产生抵触的情绪,甚至很讨厌那些比自己优秀的孩子,从而会做出一些反常的举动。要么打架,要么报复等阴暗的心理倾向。

而这些负面的情绪我们却很难察觉,往往是一察觉便已酿成悲剧。

04

为什么我们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无非就是孩子在某些方面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要求,以至让自己变得焦虑。

然而,我们心目中的理想要求未必是孩子最想要的结果,我们的焦虑未必是孩子的忧虑。

我们最先要摆正的是自己的心态。面对不够优秀的孩子,我们该怎样做?

(01)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楼下开花店的老板娘,她的孩子有点智力障碍,学习成绩在班里总是倒数的。可她的孩子心地善良,特别乐于助人。

每次清洁工路过他家门前,他总会摘一朵花送过去。花店的老板娘看见了,总是开心的说:看看,我的孩子多么的善良。一句话,说得孩子得意的昂首挺胸,自信得自己仿佛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不是每个孩子都具有爱因斯担的智慧,也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达芬奇的艺术天赋。更多的孩子都是芸芸众生中的平凡一员。

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变得优秀,靠的不是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而是努力去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从而顺势引导,让孩子带着阳光的心态朝着自己最擅长的方面去努力。

(02)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曾经,在一所学校的门口,听到一对母子的对话。

妈妈:你再不努力,恐怕连年级一百都排不上号。

男孩:排不上就排不上,反正我已经很努力了。

妈妈:你这也叫努力?都掉到年级九十了。你看看李婶家的孩子每回都是年级前十!

男孩很不耐烦地说:你总拿我跟别人家的孩子比。那你怎么不拿自己跟别人的家长比?

一席话,说得那位妈妈尴尬不已。

很喜欢这样的一句话:好的榜样才能成就孩子好的未来,与其逼着孩子有出息,还不如先逼自己一把,效果反而更好。榜样,永远是最好的教育。

有句话说得好:不争气的孩子可恨,不争气的家长比孩子可恨10倍。

我们总一味地要求孩子向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却没有努力成为别人那样优秀的父母。

孩子的内心自然会有落差。这种心理落差一旦产生,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人设分量也会消减。

有自信有底气的父母都知道榜样的力量,从而努力提升自我能力和价值,活成孩子心目中的标杆,给孩子一个坚强的后盾。

(03)消除自己的焦虑感

有一种焦虑叫父母的焦虑。中国式家长大底都有这种通病。

很多时候,父母的焦虑都是一厢情愿的自我束缚。并且喜欢把自己的这种焦虑演化成强加在孩子身上的压力。让孩子活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中。

心态阳光的父母从不经意给孩子的情绪添堵,更不会让自己的焦虑情绪左右孩子的心态。

孩子的成长中,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请不要让“别人家的孩子”成为自己孩子心灵上的紧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