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回答告诉你为什么电竞产业不存在200万人的缺口 | 电竞世界

三个回答告诉你为什么电竞产业不存在200万人的缺口 | 电竞世界

引子:

前段时间,人民日报的一则消息转爆了笔者的朋友圈。很多朋友拿来问笔者:你干的电竞这行真这么有前途吗?你看我能做什么?

笔者只能告诉他:真想入行,你原来能做啥就还是做啥,还得看有没有对口职位需求,关键是薪资也不会有多少浮动。

「你又唬我,这人民日报都说了一到三倍薪资还能有假?」

我说,那我就给你从头讲讲吧。

1.电竞也有产业?能赚钱吗?很赚钱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钱赚的地方就有产业。

电子竞技产业生态构成相当复杂,根据流程可以划分为五个主体,分别是内容、赛事、传播、衍生和用户,我们来拿《英雄联盟》举个例子。

内容产业主要指游戏研发和运营商,这里指的就是拳头公司(2015年已经被腾讯实现100%控股)和腾讯游戏,他们负责游戏本身的玩法设计、版本更新、内容(赛事)授权,是整个电竞产业的最上游。

赛事主要指赛事的执行方与参与方,这里指英雄联盟职业联赛(LPL),包括所有的战队、选手,及赛事本体,他们负责赛事的执行和参与,是整个电竞产业内容的核心。

传播指传播渠道,包括各大直播平台(如斗鱼、虎牙)、媒体(如电竞世界、掌盟)、网络社区论坛(如虎扑、NGA)等,他们或通过购买获得转播权向用户转播比赛,或通过创作媒体内容从用户手中获取流量,或提供给用户一个网络交流平台,是整个电竞产业内容流动的枢纽。

衍生产业指的就是伴随着电竞赛事所衍生出的其他产业,包括赞助商(奔驰、肯德基)、电竞经纪公司(香蕉计划)、电竞教育(超竞教育)、电竞城市化(上海、西安)、周边商品(手办、队服)等等,他们的存在扩大了电竞产业的蓝图与生态结构的多样性,是电竞产业规模成长的最有力推动者。

用户,就是泛指所有玩家、观众、消费者,处在整个产业的最下游,是整个电竞产业的基石

这里引用一张图帮助理解——

真想入行,当然可以,看看你能从事其中的哪一环?

接下来说赚钱,电竞产业当然能赚钱,但不算很能赚钱。

上述的五个主体中,可以说除了用户以外都在赚钱,其中直播平台和衍生产业大家比较不陌生,这里主要介绍厂商和战队。

l游戏厂商

负责开发和运营游戏,在电竞产业生态图中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授权,无论是厂商主导的第一方赛事还是其他的第三方赛事都需要获得对应游戏的授权才能举办赛事。

早期游戏厂商的主要收入方式是销售游戏拷贝光盘,也就是付费购买游戏,属于买断式消费,典型代表是《星际争霸》《魔兽争霸III》及早期的《反恐精英》。这种收入方式具有很强的成本边际递减效应,即当销量达到了可以弥补研发成本以后,每多出一份销量都几乎是纯利润。

20世纪末,网络游戏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后,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开始火爆,游戏厂商更多地采用游戏时长收费模式,用户需要购买游戏点数,并通过在线时间去消耗掉。典型代表是《传奇》、《魔兽世界》等。

2008年以后,网络游戏增值服务盈利模式开始风靡游戏市场,我们所熟知的腾讯旗下几乎所有游戏都属于这一类盈利模式。游戏本身可以免费下载参与,但其中许多道具需要充值购买。这种盈利模式拉低了游戏参与门槛,广泛利用了用户心理差异来获得巨额盈利,成为目前最主流的游戏收费模式。

近年以来,随着国内玩家的付费习惯逐渐养成,「买断+游戏内购买」的收费模式也开始流行,玩家需要通过平台购买游戏,然后在游戏内仍然可以充值购买增值服务,如《绝地求生》、《守望先锋》、《CSGO国际版》等。

单纯靠游戏盈利的方式主要就是这些,其他诸如企业合作、IP运营、授权盈利等放在后面谈。

l战队(俱乐部)

早年知名游戏主播卢本伟曾在直播中介绍过LPL战队俱乐部的成本和营收,他在赚钱方式上写的数字是「没有」,这其实是不准确的,且不谈当下电竞产业生态的多样性,即使是卢本伟自己当年,也是顶着皇族·狼蛛的战队名,手捧着狼蛛键盘鼠标打完的S3。

目前国内电子竞技俱乐部的盈利方式主要包括赞助商、直播签约、流量变现、周边商品及赛事分成,都是一眼就能看明白的盈利方式。

赞助商大家都明白,如果不明白的话看看某几个战队的冠名以及队员衣服上的LOGO就明白。

直播签约指的是部分大直播平台会签下整个战队职业选手的直播权,通常是明星战队的专利。

流量变现包括自制视频为核心的粉丝运营,这一点上做的最好的是RNG,《皇话》、《高能软泥怪》、《软泥怪皮孩厂》及其他Vlog视频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运营粉丝的同时扮演了媒体的角色。

周边商品这一项就比较局限,它主要取决于俱乐部的粉丝基数,通常只有高人气高荣誉的俱乐部才会着手于周边商品的制作和销售。

主场赛事分成在2017年之后才出现,目前LPL的主场包括北京的RNG和JDG主场、杭州LGD主场、西安WE主场,重庆LNG主场,成都OMG主场。主客场制是电子竞技商业化运作成长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我们在下一个问题中要探讨的重中之重——

2.为什么LPL要联盟化?

联盟化的最终目的无他,就是为了联盟能长久运作下去,说白了就是为了赚钱。

早期LPL借鉴的是足球赛事的升降级赛制度,2013年创立LPL职业联赛,2014年创立甲级联赛(Lol secondary Pro League,LSPL),每个赛季末LSPL的第一名升至LPL,LPL的最后两名降级到LSPL。这种升降级制度决定了联盟的优胜劣汰生存法则,但在资本买队重建面前没有任何意义。

2017年4月30日,《英雄联盟》电子竞技战略发布会在南京召开,发布会公布了「LPL联盟化」与「主客场」制的全新电子竞技改革计划。

计划包括:2017年夏季赛起,LPL取消对次级联赛(原来叫LSPL,现在叫LDL发展联赛)的降级制度,改为固定席位制,所有俱乐部拥有永久席位;LPL战队数量进一步扩张,2018年14支,2019年16支;LPL简历主客场制度,部分俱乐部拥有主场并迎战其他阵地。这些就是联盟化的主要内容。

其中最引争议的莫过于升降级赛的取消,很多人认为这让一些水平不高的战队俱乐部躺在联盟底层混吃等死,这种看法是偏激且片面的。

首先,竞技水平主要取决于选手和教练,而选手和教练在转会期间通常都是流动的,所谓铁打的俱乐部流水的选手,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不存在一直菜或者一直强的战队,只有有钱或者没钱的战队。战队有钱,即使保级失败了也可以把晋级的战队买下来李代桃僵,战队没钱不如就把名额卖掉,让有钱的战队接手一切来打出好成绩。

其次,稳定而长期的发展才是经营生态的根本。赞助商仍然是俱乐部的一大金主,俱乐部的投资价值在流动且不稳定的赛制下是很低的,远没有固定席位下的那么稳定。有固定席位,拿下城市主场,才是可以长期经营发展的条件,所谓优胜劣汰胜者为王的思维是不能让联盟发展壮大的。

再者,早期电竞行业规模有限,资源有限,允许承办的赛事数量有限,可容纳的俱乐部数量也有限,升降级赛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联盟的总体水准。但现在条件允许了,联赛完全可以开放出更多的席位来拔高联盟水准的上限。

从影响来看,联盟化的发展是牢固了俱乐部的存在,流动了选手的存在。选手的选拔和流动更加灵活和自由,这对于真正有天赋有实力的选手来说一定是个好消息,因为你几乎一定有知名战队会要。

但对于水平一般的混子选手来说,就没有那么舒服了。大把的优秀选手等着把你换下来,这个位置只能让更强的人来坐。

想以电竞选手身份入行,当然是可以的,只是在现有的人才选拔体系下,能不能过关斩将留下来就得看你自己了。

3.人民日报说的200万人才缺口是真的吗?我能不能入行?

人在现场系列,这条新闻笔者不巧全程跟进了。

人民日报的这条新闻依据是一条来自所谓「中工网」的文章《电子竞技员多金又好玩:薪资为当地平均工资1-3倍》。

而人工网的这篇文章的主要论据是来自人社部10天前的一篇报告《新职业——电子竞技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

既然人民日报引用的是人工网的文章,那我们就来说道说道这篇所谓的「文章」。

可以说,人工网的这篇文章通篇就是在给人社部这篇报告做丑陋的背书,文章装模作样举了个张宁队长的例子,却连他电竞项目的名字都摸着一笔。通篇描绘了一个人傻钱多的多金行业,但对电竞行业本身的描述却错漏百出。所有内容都迈不开人社部报告内容的圈子,不知道文中多次出现的所谓「记者」采访的到底是行业人员还是只采访了这篇报告?

而这篇文章之所以会被引用,原因无非就是它将人社部的内容断章取义改头换面后掏出了一个令人作呕的标题,「平均工资的1-3倍」、「人才缺口200万」、「多金又好玩」。

分别去掉了「86%的从业人员」这一范围,去掉了「预计未来五年内」这一定语,最后给了个「多金又好玩」这一荒唐结论,然后就被人民日报翻牌子了。

于此,媒体人只能无语凝噎。

退一万步说,人社部报告的这个200万,当真就准确吗?我们来看一看人社部的原文。

这个结论并没有数据支持,有的只是一个「不完全统计」。

如果没有数据支持,我们用同为竞技体育行业的数据来做个参照。

2017年我国体育产业生产总值约2.2万亿元,从业人稳定在440万;对比之下,电竞产业总值2019年才刚刚1000亿出头,产值是体育产业的22分之1,按照这个比例,电竞从业人口实际上应该仅仅在20到30万人上下。

而根据2017年伽马数据游戏产业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电子竞技行业规模年复合增长率46%,电竞行业人才缺口26万。

根据腾讯电竞出具的《2019年度中国电竞人才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底电竞生态从业者7.1万人,劳动力缺口15万。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数据报告的结论都和200万这个数字相差甚远。

这些仅仅是人数上的落差,我们再看详细内容,电竞行业真有这么吃香吗?

《2019年度中国电竞人才发展报告》显示,受访电竞从业人员有58.95%年薪在10万及以下,仅有43.45%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内有过工资上涨。

有77.16%从业人员是基于兴趣爱好进入行业。

有43.45%从业人员所在部门近期没有扩招需求,39.17%的部门未来也没有扩招需求。

有47.76%从业人员认为电竞行业最需要的人才是经营管理类。

……

对比这些数据,你还觉得那200万虚空大军需要你的参与吗?

结语:

电竞行业有无数勤勤恳恳拿一分钱做一分事的劳动者,他们大都因兴趣爱好选择了这个行业,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无端的猜测和吹捧无疑伤害了他们的感情。

这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人傻钱多等你来捞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