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产业如何在隐私保护合规中寻找“黎明”?

AI产业如何在隐私保护合规中寻找“黎明”?

本报记者 李洋报道

近年来

随着大数据、边缘计算、深度学习等

AI各相关领域技术的巨大进步

人工智能产业的应用迎来了新的机遇

自动驾驶、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安防等

人工智能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

人工智能注定不是一场零和游戏

开放共融将成为大势所趋

在此过程中

高度依赖于海量用户数据的

训练分析式人工智能算法

也加大了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如何找寻AI时代隐私保护、

政府监管、商业诉求的平衡点?

“当今世界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高度融合,全球数据爆发式增长、海量聚集,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型数据安全风险日益凸显,特别是侵害消费者隐私和侵害消费者利益的事件以及网络诈骗,网络黑产、灰产出现了新的情况,给公民的财产和信息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在近日举行的2019中国互联网AI隐私保护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何桂立说。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在法律层面规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

今年5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提升网络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专项行动方案》。

此次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众多终端厂商、互联网企业、安全企业等共同发布移动智能设备标识公共服务平台。

共建智能设备标识体系有哪些意义?

在商业价值方面,新的标识体系将帮助公司提升识别精准度,降低伪造设备标识带来的损失。

在合规价值方面,满足各国隐私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如GDPR、信安标委相关国家标准等法规和标准。

在社会价值方面,可用于网信、质检、海关、工商等部门打击灰黑产、走私、山寨等违法行为。

下一步,中国信通院将推进更多的设备生产厂商支持移动智能终端补充设备标识体系,移动安全联盟将每个设备厂商的商业化标识接口进行统一集成,开放给互联网公司进行技术输出,确保互联网商业营销正常有序。

对于绝大多数从事人工智能的企业来说

许多问题都游离于进退两难的边缘

一边是用户对AI的发展要以牺牲自身隐私为代价的担心

一边又是企业由隐私监管高压下带来的

商业化受挫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冲击

百度安全总经理马杰:现在的时刻是最糟糕的时刻,就像黎明前黑暗的时刻。由于用户和厂家之间没有建立起信任,才导致了黑色产业链的产生。尽管AI存在着一定的数据安全问题,我相信只要给产业留出一定的时间,黎明就会到来。

在前期规范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统一的治理方法,市场上将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CSO/首席安全专家鲁京辉:对于从业者而言,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如何真正认识数据的价值,并在有效的利用数据价值的基础上去保护用户的隐私。二是在企业承担责任的同时,社会层面上要形成一个机制保障和文化氛围,不要让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出现。

隐私保护应该是一个技术+管理+流程+法规+落地完整的生态。数据本身是无罪的,有罪的是使用数据的这些控制者、处理者。企业在做数据合规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感觉到镇痛,但我们更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何桂立:对于如何平衡商业与用户隐私的关系,有三点建议:一是深耕终端设备领域,在5G+AI的大背景下,面向泛智能终端,集中攻关突破技术难点,推进隐私保护安全防护能力;二是建设服务平台,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平衡隐私保护和商业化的冲突,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三是促进产业交流,积极推动国内外政产学研用各界的交流合作,提升我国隐私保护在学术、政策、产业等方面的全球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