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树,那条河……

那些树,那条河……

女作家三毛曾写过一首《假如有来生》的诗:“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读着这样的句子,我为树的洒脱、美丽、骄傲和永恒而感叹。可是,在物质文明飞速推进的今天,并不是所有的树都那么幸运。

我和老公十多年前植树节亲手栽植的几棵白杨树,已有盘子口那么粗,挺拔健壮,绿叶婆娑。可它们的浓荫却致使毗邻的猕猴桃减产。于是不断地听见有人盯着这几棵树说:如今不用木料盖房子做家具了,那树有啥用?干脆解决掉,别妨碍你家的果树卖钱。老公不置可否,我望着美丽的树狠狠地白了那人一眼。可是那几棵树还是被撂倒了。想着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吐出一圈白森森的骨粉后,树轰然倒下的惨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和愤懑。想要指责几句,又自觉在实用主义者眼里,我这马后炮的辩解是徒劳的。我不禁想起老宅场院上那几棵大杏树的遭遇,忍不住要为那树写篇祭文了。

我家场院毗邻的四棵大杏树,腰身都有一搂那么粗,少说也有几代人的树龄了。树身那霉黑潮湿的皮层上纵裂的树纹很深,却像生铁铸就的一般坚硬。春来时,树上的繁花像云锦般明媚,几里外都能看到那飘逸的美丽。初夏,那些荫庇在浓荫下的累累青果渐渐透出诱人的颜色,招惹的田里劳作的乡邻焦渴难耐地奔到树下,吸几口青翠浓荫的当儿,黄澄澄的果子就送到了嘴边,酸溜溜甜津津的果肉就浸出特有的浓香。杏子熟时,我家的场院总要热闹一阵子,哪个亲友乡邻不借串门子来尝尝鲜呢?来不及采摘的果子落下来,在地上摔得稀烂,小脚的奶奶就天天守在树下拣杏核,再用箩筐淘洗晒干后,等春节剥果仁吃。杏仁饱满油香,是干果中的上品。秋风中那金黄的叶子,铺满了一地的辉煌,孩子们就在叶子铺的软床上翻跟头,或猴儿似的比赛上树攀高,笑闹声时常不断。

可是,父母为了筹建更赚钱的果园,就打起了占半亩多地的杏树的注意。于是,电锯又一次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吐出一圈一圈白森森的骨粉。老树只能沉默着引颈受戮,在颓然倒地时只痛苦地呻吟一声。他们却只顾算计着树身能卖多少钱,树枝能劈多少干柴,全然忘了树们曾馈赠给人们的美丽和快乐。为了穷尽土地之利,索性连它的老根也要一镐一镐刨挖出来。这些路旁、地头、田间、沟畔徒然绿着的树有什么用呢?于是,树的悲剧命运开始了。

许许多多的大树在人们建果园、修路、盖楼和规划新景点时,遭遇被肢解被剥皮被刨挖被水泥混凝土围困的窘境,渐渐枯萎绝迹。眺望村庄,榆树、槐树、桐树、椿树、杨树、柿树那像屏障一样荫庇着村庄的深深浅浅的绿色云朵了不多见了;能再闻到榆荚、紫桐、槐花、椿芽、柳笛的清香已是一种奢侈;很少再听到鸟雀欢鸣稚子树下游戏的笑闹声了。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楼房,漫无边际的浓桃艳李和形态各异的风景树。乡村缺少了杂树生花鸟鸣啾啾的生机和老树荫庇的古朴,还有属于田园的气息和福祉吗?

那河

“这么多年我竟然一直在寻找,找那条流淌在梦中的河流。我知道也许它不在任何地方,或是就在我心底最疼痛的故乡”。每当听到汪峰这首河流之歌,我都会怅然凝眉,脑海中浮想联翩。往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画面哪去了?往昔“蒹葭苍苍,白露未晞”的诗意哪去了?记忆中家乡各个村庄间哗哗流淌奔腾的大河的清波还在荡漾吗?还有那些大河的支流蜿蜒蛇行的小河还听得到淙淙的流水声么?几十年的时光里,许多像血管一样密布在田野村庄间的无名小河,似乎是喉管被扼断的细流,暗自呜咽着消失了影踪。叫得上名儿的大河,大多只看得见满河床的乱石、杂草、垃圾,却不见流水的影子。难道只有在记忆中,才能依稀记得那儿时河流的模样?

清早,是村前大河的水最干净的时候,清流中招摇的水草绿得发蓝。通往河桥的路上,是家家户户扁担的吱扭声汇成的晨曲,大大小小的水缸都盛满了清波。路边的野草花被木桶中泼洒出的水滋养的分外鲜亮。中午是媳妇姑娘们在河边的青石上浣衣洗刷的时候,叽叽嘎嘎的笑闹声随着水流悠然飘远。傍晚收工时,河桥上、青石边总有乡亲在歇脚,有人在洗脸涤足,有人在聊闲天,夕阳铺在水里,似锦缎在幽幽地闪着光。渐渐地,星月也要来河里洗澡了。

春天里,孩子们在河岸的歪脖子榆树、槐树上捋榆钱和槐花,等妈妈下地回家做菜饭,或者折了柳条拧笛子、编草帽。夏天里,孩子们不是在河里逮龙虾摸鱼儿,就是光着屁股在水里狗刨式的凫水,大胆的男孩子从河桥上仰面掷下去“漂黄瓜”,博得阵阵叫好声。伏旱天,大人就在河堤上的闸口引水浇地,欢快的水流声奔腾着漫灌进大田里,似乎能感觉到干渴的土地咕咚咕咚的痛饮声。喝饱了水的庄稼,舞动着肥绿的叶子,弥漫着田野特有的清芳。秋天是汛期,向来温驯的大河突然变得躁动喧嚣起来,湍急的水流挟裹着从山间冲下来的枯枝败叶,仿佛要冲破河堤漫过石桥,巡河的人就吼喊着赶走那些在河堤上玩耍的伙伴们。冬天到了枯水期,有些男孩子下到河底,在河石下掏螃蟹,在河畔的洞里寻泥鳅,有时会把冬眠的蛇掏出来,惊得一把甩出老远。有的比赛飞跨近乎三米宽的河岸,大呼小叫的好不开心。直到大雪封了河面,大河才真正像银莽一般静卧在村口,等待着春天到来时的复苏。

眼下,村外河畔的芦苇,槐树、柳树都无迹可寻了。平整过的河道里早已种满了果树和庄稼。只有秦岭各峪口的大河还在。可是都是只见满河床的乱石杂草和裸露的沙坑。流水到哪里去了?莫非它散到泥沙里,散到云层里,散到植物的身体里,亦或被埋在底下的管道引到了城市的高楼中?只有汛期到来时,河道才恢复了生机,才能听到喧嚣的激流声。那浑浊的洪流像是狰狞的猛兽,摧枯拉朽般咆哮而去,不久,河床又渐渐断流、干涸、沉寂。鸭群嬉戏,鱼儿群游、落花逐波、少年摸虾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哗哗流淌的自来水里已无梦可寻。

人们只好溯游而上,去山里找寻河的源头。秦岭的每座山谷都藏着潺潺的溪流,每个峪口的河道都能听见哗哗的水流声。人们在烈日下像吐着舌头的猎犬一般,向山里狂奔而来。山涧河道成了人们消暑的唯一乐土。乡村离开了河的滋养,那还是乡村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不只是古典文化中游子的乡愁,更是现代人念念不忘的乡愁。我盼望故乡永远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模样,我期待家乡的河再现绿水长流,唱着欢快的歌儿流向远方的画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