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入党、加入民兵组织,获授半自动步枪,“十二女将”不简单

19岁入党、加入民兵组织,获授半自动步枪,“十二女将”不简单

来源:中国民兵·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李其凤 蒋慧君

口述:李其凤 整理人:蒋慧君

坎门“英雄基干民兵营”前身为坎门民兵队,自1948年成立以来,民兵队积极配合解放军剿匪反霸,先后参加大小战斗28次,歼敌118名,创造了诸多“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1964年10月,民兵营被浙江省委、省军区授予“英雄基干民兵营”荣誉称号。当时,该营的女子民兵班,由12名姑娘组成,她们白天下海捕鱼、入田种稻,晚上扛起钢枪、巡逻放哨,被誉为“十二女将”。

1957年,19岁的李其凤入党,同年加入玉环坎门“英雄基干民兵营”,担任女子民兵班班长,成为“十二女将”之一。

1960年5月1日,她与首任民兵营营长郭口顺一同赴京参加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朱德总司令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并授予他们每人56式半自动步枪一支和10发子弹。

她曾先后获得生产能手、劳动标兵、民兵工作“三落实”先进个人、老民兵先进个人、关工委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一个耄耋女民兵的表白: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永不会变

上世纪50年代,正值渔业合作社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鼎盛时期,那时的我积极投入到火热的渔业生产中。除了在海上养殖紫菜海带、捕获鱼虾之外,还要上岸种地养猪,修筑水库堤坝,因此获得了诸多奖励。1957年,我与11位根红苗正、思想先进的姐妹们一起,加入到坎门“英雄基干民兵营”女子民兵班。

坎门是玉环下辖的乡镇(街道)之一,处于军事斗争的最前沿,坎门钓槽村驻守着一支海防部队。平日里,我们民兵班就在部队营区附近进行训练,曾得到官兵们的有力指导。部队撤防后,我们毅然决然地住进营地,用自己警惕的双眼,日夜守护着这方海域。不管深夜黎明,一旦有风吹草动,我们就紧急集合把守各个关口,进入到备战状态中。这样的生活,一直延续到坎门边防派出所进驻才结束。

1964年5月5日,时任国防部副部长的谭政大将慕名来到坎门“英雄基干民兵营”,点名抽考“十二女将”。当时,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和姐妹们一起进行了队列、刺杀、手榴弹投掷等军事项目的训演,展示出过硬的军事技能。那天,将军还让我用毛主席授予的半自动步枪来表演俯角射击。我认真瞄准,枪枪击中靶心,赢得将军对我们“十二女将”的肯定和赞叹。从38式步枪到56式半自动步枪,我的射击水平也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

1990年,坎门“英雄基干民兵营”哨所成立。从“十二女将”民兵班到女子民兵哨所,记载着坎门“英雄基干民兵营”所走过的光辉历程。一茬又一茬的民兵,无怨无悔地在保卫海疆,献身海防。

如今,我已步入耄耋之年,但我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始终不会改变。多年来,每当有新人入哨时,我便和老营长郭口顺一起,来哨所为新民兵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组织他们参观烈士陵园,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每逢重大节日,我又组织老姐妹们与哨所民兵同台竞技,传授各项军事技能,毅然扛起了“传、帮、带”的重任。在生活中,我还为哨所添置了高压锅等生活用具,让孩子们感受到哨所大家庭的温暖。

2001年12月2日,中央电视台“金玛格”杯第五届军旅歌曲音乐电视大赛颁奖晚会在玉环县体育中心隆重举行,我在现场接受了主持人的采访。这是组织给我的荣誉。当年参加全国民兵代表大会颁发的纪念章和钢笔,我一直保留至今。这些物品,记录着我人生中最闪耀的一段年华。

2006年,由老营长郭口顺发起的“禁毒阳光会所”成立。作为坎门关工委顾问之一,我积极加入到禁毒帮教工作之中,经常自掏腰包进村入户,上门做好吸毒人员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顺利戒毒。此外,我还热心社会公益,为困难群众申请补助,发动姐妹们为患病的老战友捐款。

同时,我还自费购买书籍画册,送至学校、工厂及社区。早在 “英雄基干民兵营”营史馆建造之初,我和姐妹们纷纷捐钱捐物,并帮助查寻相关史料,为营史馆建成出钱出力。为缅怀先烈,清明期间我组织民兵前往玉环烈士陵园敬献花圈。在每年的征兵宣传活动现场,我以坎门街道“征兵义务宣传员”的身份,带领姐妹们走向街头助力宣传,激励广大适龄青年爱国爱军的热情。上半年,在我们“十二女将”的奔走下,浙江省首支专业海上女子救援巡防队——玉环海韵“110联动巾帼海上巡防队”宣告成立,为辖区的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我们做出自己的努力。

今年“七一”建党日,刚刚被聘为“红色导师团”的我们(十二女将)与哨员们欢聚一堂,开展一场主题党日活动。我们重温着当年激情岁月,勉励哨员们不忘初心跟党走,继续守护“英雄营”这面鲜红的旗帜。而我,也将继续发挥余热,为祖国的海防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的力量。

(中国民兵·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