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跳下6楼身亡,两名11岁女孩没能及时逃生!温州洞头发生惨烈火灾

妈妈跳下6楼身亡,两名11岁女孩没能及时逃生!温州洞头发生惨烈火灾

7月22日凌晨3点15分前后,温州市洞头区北岙街道的海湾一区,消防警报长鸣不止。

位于该小区西大门边上的9号楼顶层东头的601室窗户正向外吐着火舌。楼底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消防、公安等部门相关人员拉起警戒线,开始实施救援。洞头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也赶到现场部署救灾行动。

凌晨4点57分,火被扑灭。

5时40分左右,洞头区召开紧急会议。经初步调查,火灾发生时,屋内住有3人,其中,陈某贞(女,49岁,洞头区北岙街道人)跳楼,后被送至区人民医院救治,抢救无效死亡。其女儿陈某心(11岁)在消防人员搜救到时,已无生命体征;另一名女孩陈某晔(11岁,系其亲戚的女儿)后被消防人员发现时,也已没有生命体征。

邻居:惊惶!火灾与我仅一墙之隔

海湾一号小区在当地是一处相对较老的小区,建成于2004年,小区内有300多户住户,入住率在90%以上。

发生火灾的9号楼,位于小区西北方向的后门边上。7月22日午后,消防车早已撤去,但楼底下仍拉着警戒线。从铁制大门通往小区里的通道上,散落着一滴碎玻璃,住户们说,这是601室靠通道这边的窗户打破后落下的。

9号楼东头单元的出入口,保洁阿姨正在从内部楼道里将烧成焦炭的杂物清理出来。

保洁阿姨说,她从早晨5点开始清理,一直忙到午后,才将楼道上的烧焦物清理干净。

从1楼到5楼,同楼的各户人家家门紧闭,6楼601室,防盗门已经变形,门框周边焦黑一片,天花板也被熏黑。602室,住户李先生和家人们正在对自家的房子进行清理。

谈起凌晨的火灾,他仍觉得惊悚。“当时是凌晨3点左右,我朦胧间听到隔壁有砸东西的声音。”李先生说,他起床后发现窗外红彤彤一片,才知道发生了火灾,砸东西的声音原来是隔壁东西被烧掉下来的声音。

他叫醒了睡在隔壁房间的妻子和儿子,试图离开屋子,但发现客厅和玄关这一边温度很高。

“开不了门,特别烫。”李先生说,一直到下午,他家与601相隔的这堵墙还是烫的。

601室和602室一样,都是复式套房,楼上有一个跃层。跃层的露台与601的露台相邻,李先生家的露台门是玻璃门,他说,凌晨这扇门外面全是火光。那时候他才知道,着火的是对门邻居家。

消防队员抵达后,李先生一家被安全带到了楼底下。

小区住户们:遇难者是一个善良热情的女人

记者从同小区的多名住户处了解到,遇难的屋主陈女士,在小区里已经居住多年,平时和儿子、媳妇以及小女儿一起居住。

“当晚,她儿子和媳妇外出游玩去了,家里只有她和小女儿,以及刚刚从乡下来,到她家玩的小侄女。”小区物业管理员叶大姐说,陈女士的小女儿和小侄女两个人同龄,彼此关系比较好,陈女士的丈夫是做幕墙的工人,常年在外打工。

叶大姐说,陈女士是一位家庭主妇,但平常也非常喜欢与人交往,社区里有活动也经常会参加,人缘还不错。“遇到这样的事情,真的挺可惜的。”

邻居李先生说,陈女士是一个热心人。“我们是对门,我家里收拾出来准备丢掉的垃圾放在门口,经常是她主动带到楼下帮我们扔掉的。”

遇难者遗体已经被家属带走

记者从小区物业了解到,凌晨火起后,居住在9号楼边上的一位住户被火光照醒,然后拨打电话报了警。

“昨晚洞头风很大,容易助长火势。”叶大姐说,她家就住在海湾一号附近的小区里,听到消防警报声后,她也接到了海湾一号小区火灾的信息,便急匆匆从家里出来,赶到现场,身上还穿着在家里在穿的家居服。

记者从小区住户们口中获悉,陈女士的老家在洞头区的垄头村,有熟悉陈女士的住户给家属拨打了电话,家属从距离小区大约5公里左右的垄头村赶到了现场。

当时在屋子里的是两个11岁的女孩,消防人员将她们带出之后,发现她们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陈女士的遗体则是在9号楼东侧小区后门边的通道附近。“她大概是起火后从楼上跳下来的。”

住户们说,7月22日早晨,家属们在老家垄头村布置好灵堂之后,将遗体带走。

网传“消防车开错道、水压不足”皆为误解

7月22日下午14时59分,洞头区宣传部官方微博针对该起火灾,作了第二次发布。

发布称,针对个别微信群有网友称消防车开错道路,第一辆消防车第二辆消防车过来才开始灭火,消防设备太差、只能做到表面灭火一事,洞头发布郑重说明如下:

洞头消防大队于03时15分接警出动,03时19分到达现场,到达现场后,发现起火楼层在6楼,且已有火焰从窗口窜出,呈猛烈燃烧态势。洞头消防大队贯彻救人第一方针,实施登楼灭火救人,内攻小组破拆防盗门,出一支水枪掩护救援人员进入室内搜救,同时室外出一支水枪对着火层以下楼层进行保护。

个别网友称“水压不足,够不着着火层的”的说法纯属误解,居民楼火灾有人员被困,如从窗口直接出水扑救,势必会导致火势向室内压制,对被困人员造成更大危险,这是火灾扑救战术。消防大队从接警至到达现场用时不到5分钟,不存在绕道问题,时间数据等都有据可查。请网友们客观理性看待问题,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 作者:记者 徐慧兴 编辑:王海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