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民间故事——周都堂和李寅的传说

缙云民间故事——周都堂和李寅的传说

本文作者:陈子立

周南(1448—1528),字文化,号知白,晚号天和。 明时缙云城内龙津坊人。成化十四年进士。历任六合知县,监察御史,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德年间曾参与抗倭并总督南赣军务。死后赠太子少保。有《白斋稿》、《盘错集》、《和许刑州诗》等著作传世。

周都堂认皇亲周都堂名叫周南,明朝成化年间三十一岁时中了进士,选派到六合县当知县。真是新学剃头碰上满面胡,正逢六合县境闹饥荒。百姓挖草根,剥树皮过日子。初生牛犊不怕虎,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开官仓放粮赈饥,同时呈报府衙。却遭上司“擅开官仓”指责。周南心中不服,想:等你太爷审批示下,再开仓济民,不知要添多少新坟了。不服管不服,官大一级压死人,只好忍气吞声。不料未到三个月接到一道圣旨,要周南即日进京听候发落。周南浑身发毛,以为定是府太爷在皇上那儿把自己告下了,进京必是凶多吉少。自己砍头好说,老母亲岂不一世受苦?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借名回家祭祖,溜回缙云,发誓死也死在家里。
真是天晓得!原来宫里有个周娘娘,是缙云山坑冷水人,凭花容月貌很受万岁宠幸。她想眼时享尽荣华,将来人老珠黄,还不是打入冷宫?何不趁现在拉点势力,打点根基,以备有个接应。可惜自己娘家人孤势单,没个捞得上箸。就没真亲认干亲,向皇上讨来登科录,职官册查看。恰巧看到新科进士周南既是同宗又是同乡。就在皇上面前假说周南是自己的娘家嫡亲侄儿,定要皇上提拔进京升官。本来朝庭规定,起码任满三年知县,政绩卓著的才有资格升官。可万岁怎经得住周娘娘的柔媚攻夫?终于开了圣旨口,宣周南进京,以便殿前当着周娘娘的面封官进爵。周娘娘自是欢喜,又忙暗派差官送密信给周南串通暗号,说明娘娘很多,殿前朝拜时,认定脚着红双喜花鞋那位娘娘就大胆叫姑妈,不要让皇上看出破绽。
差官赶到六合,不料周南已挂印告假。就马不停蹄赶到缙云寻到他。差官为免路途麻烦,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周南作犯人押送归京,到了京都才打开囚笼把周娘娘的口谕交待清楚。周南才知自己福星高照,官运亨通。登上金銮殿朝拜万岁后,就遵旨旨跟万岁御驾到懿德宫参拜众位娘娘认亲。只见一字儿排开许多娘娘,都是宫装凤冠,貌如天仙。周南跪伏在地,一双眼睛滴溜溜往各位娘娘的脚上瞄去,总是看不到红双喜花鞋。好在周娘娘乖觉,见周南认不出自己,细检自身,才发觉自己的脚是被裙边遮着的,随即撩了一下百摺裙,伸脚露出鞋尖。周南看到一位娘娘的鞋尖有红双喜字,就连声朝她高呼:“姑妈!”当下,两人象做戏一样叙亲情。周娘娘还说:“我初选入宫时,你还是在私塾读书呐,转眼为官了。” 周南自认了皇亲,封了七省察院。后来都叫周南为周都堂。周都堂和李寅原先缙云县城靠溪边从扛盐埠头到水门都是周都堂的官厅。周都堂五十大寿,三个女儿和三个女婿都来拜寿。小女儿年轻顽皮,将父亲的冠带衣袍给自己的丈夫李寅穿戴打扮起来玩。周都堂看到后大发脾气,骂女婿:“你这个样子做得官?”李寅心里很气恼,丈母娘和老婆都劝他,叫他争口气。李寅就下苦功读书,放出口气,说不做就不做,要做就比丈人官还大。后中了二榜进士,当了官。周都堂还处处压着,怕女婿真的官比自己大。后来周都堂死了,李寅才当上尚书,超过了丈人。
周都堂本来葬在县城南门外湾潭村一个叫“长蛇吐信”的风水地。恰有个钦差到缙云来,他是李寅的学生。李寅也从京城特地回家,故意在周都堂坟前转来走去亲自拾狗粪。钦差看到恩师拾狗粪很奇怪,李寅说:“岳丈生前对我恩重如山,现在他的坟地有许多狗来放屙,怕是坟地不好,只有自己来把狗粪拾干净。”钦差有圣旨在身,有权开棺动坟地,就特允移坟,李寅趁机以女婿身份办理,暗将丈人棺材倒头葬在叫“水底摸月”地方,坏了风水,姓周后代子孙愈来愈少。

李寅死后,葬在县城好溪南岸,正好与周都堂的官厅隔条溪。李寅坟前还竖了块石碑,右上角刻了一只手,直指对面周家,意思是戳你周家绝子断孙。周都堂后代就将沿溪官厅拆去竖了粪缸,意思是,你李寅手指戳到粪缸里。

李寅:字敬之,明时缙云人。弘治十八年‘(1505)中进士,累官至广西布政,颇多治绩。旧志称为官“清廉鲠直”。曾立石自誓:“一介若取,誓不生还”,将应得羡余银十三万两解部。寿至一百零八岁,临终书“身曾许国生无补,恨不除奸死不休。”著有《旸谷空音》。死后葬在缙云县城好溪南岸,俗称“李寅洞”,民间传说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