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展受控核聚变困难重重?

为什么发展受控核聚变困难重重?

目前人类所知的大规模可控核聚变都存在于恒星中,恒星内部的环境该有多狂暴?我们需要了解太阳内部核聚变的条件,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压力达到3000亿大气压,但即使如此极端的环境太阳也能轻松掌控,掌控的方式就是其强大无比的万有引力,由于太阳拥有巨大的质量,意味着万有引力同样强大,强大的万有引力与核心产生的核聚变达到平衡,不至于因为核聚变而把太阳炸碎!要用人工的方式去模拟那种严苛的环境,难度自然不是一般的高。

可控核聚变重点在于可控二字,核聚变人类早就实现了,那就是氢弹。用原子弹起爆,原子弹爆炸形成的高温高压环境成为核聚变发生的前提,但是这种是不受控的,核材料有多少聚变释放能量有点“随缘”,浪费挺严重的。而恒星内部不一样,数千万上亿度的高温,压力又是强大的一批,原子核热运动十分剧烈,相互之间的自由碰撞就有一批结合为氦核,同时释放强大的能量,而这样的高温在地球上是没有任何材料可以承受的,只能另想他法。

人类想到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磁约束,一种是惯性约束。磁约束就是造个环形磁场出来,原子核是带电的,磁可以偏转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将其束缚在一定环境中,按理说磁环的体积越大越有利于约束,但目前的磁约束要建设全超导托卡马克,建设资金是比较大的,超导材料也比较贵,还得消耗大量能源创建高温高压环境,不过目前国际实验也算是看到了一些曙光,实现了Q值大于1(日本等国),持续时间120秒左右(我国),最高反应温度1亿摄氏度(我国)。

而惯性约束利用高功率的脉冲能束均匀照射微球靶丸,由靶面物质的消融喷离产生的反冲力使靶内氘氚燃料快速地爆聚至超高密度和热核温度,造价比超导磁环约束低得多,但是对一些关键部件的要求却更高,设备寿命短,很考验材料。

而由于科学家很难再压力上达到太阳内部的那种压力水平,只能通过更高的温度来弥补压力上的不足。比如我们之前实现高达一亿度的“人造太阳”,向可控核聚变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可以预见的是,不久的将来,可控核聚变就可以实现,届时人类的生活会有质的变革,甚至直接迈向真正的星际旅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