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园打造“网红”研学游基地,颜值、文脉俱佳,吸引众人打卡

何园打造“网红”研学游基地,颜值、文脉俱佳,吸引众人打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学旅行是一种让学生们走出去,亲眼观察、亲身体会的教育形式。现如今,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研学游也颇受家长的重视。

丁家湾——古城中的一条小巷,从大名鼎鼎的何园往北步行大约200米即可到达。小巷幽深而古朴、韵致而宁静,是地道老扬州的味道。今天(8月18日)上午,平常静静的小巷喧闹了起来,丁家湾小巷里迎来30多位“特殊”的客人,显得热闹非凡。

古街巷与“园林研学游”融合,打造“行走的课堂”

“这里是丁家湾96号,户主姓张,他们家庭也是传承好家风的代表,他们夫妻俩都是老师,一直教导他们的孩子从小要爱学习、爱读书,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何家千金”在古街巷边走边讲,一旁认真聆听的30多位同学是来自何园景区的“小翰林”、居住在何园社区的部分青少年和扬大附中的几位高中生。“他们的孩子也是在张氏夫妇的言传身教下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他们家的儿子是毕业于东南大学,后来担任万达集团副总裁,之后有就职于东方园林任总裁。”

青砖黛瓦的老街巷,墙壁上每隔十几米就挂着一位历代文化名人的家风家训。四方公馆、兴善寺等曾经陌生的地方,通过“何家千金”深入浅出的讲解,同学们对一路走来经过的每一座老宅的历史和其主人、家风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古街巷的“家风”学习结束后,30多位同学踏入了何园,欣赏百年何园的景致,观看《何氏家训》专题片,还在“何家千金”的讲解下学习了《何氏家训》的具体内容。同学们还动手参与了雕版印刷的制作流程,并将《何氏家训》印好收藏留作纪念、传承。

提到家风家训,“何氏家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晚清第一园”--何园不仅以精湛造园艺术著称于世,还以何氏家族文脉不断、枝繁叶茂令人叹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的何家后人中有80%以上从事科教文卫工作,正因为有这样优良的家训家风,才会出现诗文传家的何氏家族。之所以将“家风”研学团队的课堂延伸到何园以外的丁家湾古街巷,正是何园在打造研学旅行高地的又一探索与尝试。

古老园林在“研学游”中焕发新生

“研学游和家庭游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也成为现在暑期旅游的一大亮点。”何园管理处副主任华振云告诉记者,何园从2016年开始打造以“何氏家训”为主题的研学游产品,打破传统的门票经济,创造了新的运营模式,让古老的何园焕发出新的活力。

“单纯的说教、讲解,形式太过于单一,如何吸引研学游这个庞大的人群?”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华振云。为此,他不断进行尝试:把非遗项目“雕版印刷”与何氏家训相结合,让青少年既体验了非遗,又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打造“寄孝于心”小剧场表演,通过弹词、木偶剧等形式展现何氏家训;走进丁家湾古街巷,感受历代名人的家风在新时代的传承。不断推陈出新的研学项目背后,是何园的管理者在“研学游”中欲破局求变的决心。

打造文化体验区,研学游或将大有可为

“总体来看今年的研学游的游客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0%,大约吸引了4500多人次购票。”华振云分析,不过虽然游客的数量稳中有升,但整体扬州的研学游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景区各自为政,势单力薄。

“你看,扬州从2013年开始推广南河下街巷游,虽然各个街巷的环境有了不小的提升,但它与各个景区之间还没有形成联动机制,包括古巷里的民宿,也缺少一个整合推广的平台。”华振云说,未来如果能将何园周边的皮市街与徐凝门大街之间做一组文化性的改造,形成集盐商文化演艺、民宿、禅修于一体的文化体验区,与扬州双东景区形成差异化发展,展现扬州古城的特色,这对将来打造一个“网红”研学游基地将大有裨益。

据了解,今年扬州市还将出台研学游服务规范,并邀请文史专家帮助设计研学游线路,争取今年推出十条研学游线路,打造一批研学游基地,培植一批研学游导师。

【延伸阅读】

何园,由清光绪年间何芷舠所造,又名“寄啸山庄”,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汉族古典园林建筑,被誉为“晚清第一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20个重点公园之一。

《何氏家训》分孝亲敬长之规、隆师亲友之规、待人接物之规等十一类,其下或又分为数条,包括了中国传统家训的基本内容,贯穿儒家修身齐家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一个家族的核心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今年四月,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也播放了《何氏家训》专题片。不少人表示,学习《何氏家训》后,对于家国情怀、正直气节、修身处世、待人接物之道等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来源 | 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 | 王垂钦、罗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