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是很多孩子年少时缺失“幸福感”的帮凶

“别人家的孩子”是很多孩子年少时缺失“幸福感”的帮凶

文 | 朗朗育儿课堂(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幸福感一个很微妙的心理感受,并不是功成名就的人就有幸福感。很多时候,做父母都在拼尽一生力量为孩子创造幸福,但往往事与愿违,被很多关爱包围的孩子并不一定是幸福的。

图片来源网络

在某一档综艺节目上,著名主持人吴昕因为承受的压力与焦虑而潸然泪下,在大家眼中这个有着好机遇、高起点的漂亮女生,原来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幸福。反而,因为从小到大她一直成长在来自于父母的无形压力中,在人生道路上不知疲惫的奔跑,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她不那么阳光积极,她害怕失败,她内心敏感而且容易受伤。

生活中或许有很多跟吴昕父母一样的家长,我们以自己的孩子为骄傲,并不知道孩子为了达到他们所期望的预期值,在背后不敢停歇地努力。孩子本身的成就与内心的幸福指数并不成正比。

1.“幸福感”是什么?

幸福感是什么?这并没有绝对的答案。内心世界富裕的孩子,看到成群结队飞过的鸟儿,都会感染到它们的幸福,反而内心世界贫乏的孩子,他们靠着各种新鲜有趣的玩具也不能满足他们更多的需求。幸福是需要感知的,如果孩子本身缺乏幸福的感知能力,他将永远生活在不幸福之中。

2.“幸福感”能给我们人生带来什么影响?

同事小马在办公室拥有很好的人缘,是一个见人爱笑、做事认真的女孩,在我印象中,几乎很少见过她发火或者急躁的模样,有一次按捺不住好奇心问过小马,为什么能养成这样人见人爱的好性格。

小马很认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或许是我从小生活比较幸福吧。我的幸福并不是指家庭条件多么富裕,而是我的父母为人谦逊,从不与人争执,他们很注重跟我的沟通与陪伴,让我的童年都被幸福所包围。”

由此可见,童年时期让孩子拥有幸福感知能力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它的影响将会伴随着孩子的一生。

① 自信心

童年时期的幸福感大多是通过自信而建立起来的,这类孩子他们大多得到来自于父母、家长的表扬与肯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遇事不会慌乱,做事也充满了信心。

② 内心的安全感

卢姆曾在自己的书中写过这样一段格言——“安全感是个人健康发展的自然基础,没有安全感,你必会有意无意的神经紧张,而你正在进行的行为会受到‘劫持’。”

而生活中很多实例也证明了,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遇事总是慌乱、不知所措,随时都会摆出防卫的姿势,哪还有心思去感知幸福?

③ 解决问题的能力

幸福感让孩子养成乐观而积极的性格,让他们遇事不会朝着消极一面去想,而是会开动脑筋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只知道哭闹、面对困难和问题而不知所措。

④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内心拥有幸福感的孩子,他们凡事懂得积极地进取,哪怕是自己没有涉猎过的陌生领域,也敢于进行挑战,因为内心的安定与幸福,他们对前路无所畏惧。他们的往往有着比同龄孩子更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对幸福的感知能力,对于孩子一生都有很深远的影响。而这种能力的培育,是从幼儿阶段就开始萌芽,到青少年阶段就逐步成型,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将孩子对幸福感知的能力摆在重要位置。

3. 别让压力成为打压“幸福感”的帮凶

邹紫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但是在培养孩子这件事上,邹紫是不遗余力。从孩子读幼儿园开始,就为孩子报名了各种培训班,她的理由很充分——“总得给孩子机会去尝试才能知道他到底行不行?”。

为了应付高额的各种辅导班费用,邹紫与老公节衣缩食,谈不上什么生活质量,在这样稍显清贫的家庭环境中自然也免不了夫妻争吵。每到此时,儿子桐桐就会蜷缩在沙发上,如同一只受伤的小刺猬。

邹紫不明白,自己拼尽了努力为儿子创造好条件,为什么儿子非但没有如同自己设想那样成才?反而变得性格内向、木讷呢?这就是压力剥削了“幸福感”,让孩子失去了幸福的感知能力。

① 内心的自卑

阿德勒有这样一句名言戳中了无数人的内心——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很强,看起来比一般人优秀的人,其实是有着强烈的自卑感。

内心自卑的孩子总是很逞强,他们不敢轻易认输,只有不断逼迫自己努力,让自己更优秀一点,但优秀的背后也掩盖不了他们的自卑,他们总是遇事容易退缩,内心充满了胆怯,根本无法去感知到幸福感!

② 身心俱疲

“这次考试你不能失败。”、“爸妈为了你努力打拼半辈子,你可不能比隔壁某某还差劲。”这样类似的话语常挂在父母嘴边,也成为了孩子心尖上挪不开的大石头,为了能达到父母的希望,于是他们只有不停歇的努力,没有玩乐时间、不敢松懈,导致了他们身心俱疲,哪能谈得上幸福感?

③ 没有太长远的目标

大多数生活在高压之下的孩子,他们都习惯于按部就班的生活,他们没有太长远的目标,将所有的精力都应对做好眼前的事。表面看,高压下的孩子努力、上进,但是他们极大可能在短暂目标达成之后失去人生的方向。

压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不当,会让它具有“杀人于无形”的威力。作为父母,有教导孩子的责任与义务,不可避免要给予孩子一定的压力,但如果压力超过了孩子承受的底线,亦或者是孩子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不能有一个缓冲期,都容易产生反效果。

您家的孩子是否具有幸福的感知能力?当孩子有压力的时候,是否有会向您倾述呢?欢迎就压力与幸福感的问题,大家留言一起分享您们的经验。

这里是朗朗育儿课堂。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多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