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钟看完英法百年战争

8分钟看完英法百年战争

英国,近代历史号称“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遍布全球,任何时候都能在某个殖民地看见太阳。曾几何时,英国也属于被殖民国家。

自诺曼征服以来,英法靠着语言和土地结合在一起,共用一套价值观、行为模式和语言。1327年,英国还占据着法国北方的一块小地方,以及加斯科涅公国,但英国统治这些地方的身份不是国王,而是公爵,为了保住这些地方,英国必须向法国王室宣誓效忠。

爱德华三世

直到有一天,一个人对这种关系发起了挑战,他就是爱德华三世。他的母亲是法王的妹妹,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一直被母亲教育,他是法国国王的继承人之一。但是1328年,法国王位传给他的堂舅腓力,两人的关系从此恶化。

1337年,法王毫无征兆进攻爱德华的城堡,试图收回加斯科涅,爱德华无力回击,因为他的军队都在苏格兰边境打仗。

但爱德华不会忍气吞声,三年后,他召集英国贵族和弗兰德斯盟友,在根特集市广场,当着他们面展示新的盾徽。以前英国王室只有三只猎豹,现在盾徽四分,有两个角是鸢尾花,这是法国王室的标志。爱德华三世宣布自己同时是英格兰和法国的国王。

1346年8月5日,爱德华起航,横渡英吉利海峡,登陆后命令所有船舶返航,这场战役没有退路。爱德华挥师东进,目标是富饶的卡昂。

在卡昂,除了城堡无险可守,爱德华的军队轻易攻入城中,卡昂是爱德华的第一个胜利,但要夺回他在法国的权利,就必须面对腓力的大军。

在巴黎的圣但尼修道院,腓力在这里准备军事反击,有信心击溃他那不知好歹的堂外甥。他发出征兵令,并派信使到国外的所有盟友和诸侯,最终集结了一支法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军队,在这里,他从修道院长手中接过太阳旗。

克雷西决战

爱德华经历多年的准备,他不只是依赖骑士,还依靠出身低微的弓箭手,他们装备了新武器—英格兰长弓。英格兰人发明了一种新型战术队形,骑士下马,成了步兵,在中间,两侧部署长弓射手,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阵形。但这个战术也有风险,想要奏效,爱德华的弓箭手必须占据比法国人更高的地势。

行军两天后,爱德华命令部队停步,他们抵达克雷西,这里是爱德华以前的公国。他把部队驻扎在小山上,俯瞰平地,他知道这是战斗的最佳场所。1346年8月27日,腓力的部队赶到,他们一路追来,正中爱德华下怀。

法军开始冲锋,英军射出的箭象下雪一样浓密,法军从没遇过这种情况。第一波攻击受挫,法军的骑士兵团开始反应,一波又一波的法国重骑兵向英方阵地发起攻击。随着骑兵倒下,马尸逐渐堆成小山,给下一波的骑兵前进造成阻碍。不久,战场满是堕马的骑手。

英格兰大获全胜,爱德华仅仅损失300骑兵。腓力被箭射中颈部后逃脱,身后留下一万具法国贵族的尸体。

在英国,爱德华国王的声誉如日中天,随着爱德华在国内一系列的改观,英国逐渐强大,于此对比,法国却危机重重,腓力国王再也没有从克雷西的失败中恢复,四年后便去世。

腓力的继任人是他儿子约翰二世。他获得“好人约翰”的称号,更多是因为他在比武大会上的良好表现,而不是他的战略头脑。

1348年,英法双方都停止了进攻,发生了谁也无法控制的大灾难。黑死病抵达欧洲,短短的两年里,它消灭了一半人口。瘟疫抵达英国,从西向东横扫整个国家,仅仅18个月,伦敦四万人口死亡。

普瓦蒂埃之战,俘获法王

五年的休战之后,和平破裂,爱德华重燃战火。新的战役由他25岁的儿子威尔斯亲王领导,这位年轻的王子被称为黑太子。

黑太子发动了一场马上游击,从加斯科涅开始的中世纪闪电战,深入法王腹地,一路上捣毁一切,拿不走的就毁掉。这场行动的关键是移动,不停地移动,不断让敌人猜测。让下一个村庄知道你要来了,敌人要琢磨怎么应付?

第二年春天,黑太子又发动了向东北方向的攻击,这次他深入法国中部的心脏,最远打到图尔。但法王约翰终于集结起一支军队,9月17日,普瓦蒂埃郊外,刚放下赃物的英军遭到截击。

这是克雷西之后的第一场大仗,法军先发起进攻,这次他们对英国长弓有所防备,第一波不是脆弱的骑兵,而是步兵,在英军防线上撕开了缺口。黑太子唯一的希望是一支隐蔽部队,他派去绕到背后攻击法军。然后他和手下打了一次漂亮的反击,杀开血路,冲到法国军旗和法王跟前,法国国王和小儿子一起被俘。

黑太子带着脸面尽失法王和数百名贵族俘虏被运回英国,到1360年代,英法贵族已经无法平起平坐。国王被俘,法国别无选择,只能同意和平。随后签订的布雷蒂尼条约,使爱德华不仅在加斯科涅,也在后来征服的法国土地上,取得完全主权,这些土地占全法几乎三分之一。

查理五世,法国的反击和复仇

1364年4月,被囚禁八年的法王死了,现在他的大儿子查理五世上台。他下定决心要重建法国的荣耀,查理宣布废除布列蒂尼条约,并对英国宣战,为期9年的和平寿终正寝。

查理五世

这次查理改变战法,法国在普瓦蒂埃和克雷西等战斗中教训深刻。这次查理不再和英国人打阵地战,而是打伏击战和夜袭,在英占地区实行焦土战术。

查理手里还有一张王牌,这场战争中制海权也是力量,查理集结了一支巨大的舰队,跨海发起攻击。

他们趁涨潮而来,冲进村庄发起攻击,然后放火,如果港里有船,就拖走。在两次潮水之间,涨潮进来,退潮出去,只用六个小时,就在村里制造恐慌。

英国内乱与亨利四世

英国人民失去家园以及赖以生存的物资,曾经的战胜国现在连自卫都做不到。这种命运倒转的背后,是一个人的去世。爱德华三世已经在王位上坐了50年,1377年6月21日,爱德华驾崩,英国的最大希望是爱德华的长子黑太子,但已先其父一年死于痢疾。继位顺序的下一位是爱德华的孙子—理查。

但他还只是个10岁的孩子,英格兰需要一位强有力的国王,唯一的办法是让理查的叔叔兰开斯特公爵,冈特的约翰在理查成年前领导国家。

冈特的约翰

约翰接手的国家满目疮痍,社会的不满情绪风起云涌,黑死病的余波还未过。瘟疫卷走了一半人口,也就是一半的税收,冈特约翰必须找到弥补赤字的办法。但活下来的人们意识到,他们可以要求更高的工资,还有更多的权利,人们开始质疑现状。

1381年6月,经历了连年瘟疫、战败、压迫和政府无能之后,农民忍无可忍。他们掀起英国历史上最大的群众起义,起义的导火索是新增的人头税,它由大法官西蒙•萨伯里主教提出。农民冲入伦敦塔,在小礼拜堂找到魂飞魄散的大法官,萨伯里被拖出来。

暴乱是时候平定了,这个职责落在年轻的理查肩上,理查催马到叛众跟前说:“只有我才是你们的头,跟我走,到外面去,你们会得偿所愿。”,叛众相信理查会信守诺言,离开伦敦解散了。当然,他们被骗了,起义的核心领袖都被追捕绞死,数以百计的参加者被捕,贵族残忍地重建统治。

但理查的统治出了问题,理查的穷奢极欲引起国民反感,如果国王把税收用于对法战事,他们是理解的,战争能带来更大的好处,但理查不是用于战争,对大众来说,他是在用于供个人享受。

1397年,他与一些贵族发生冲突,其中有他的堂弟,冈特约翰的儿子——亨利•博林布鲁克。理查不能容忍任何对自己权威的挑战,他把亨利放逐法国。一年后,冈特约翰去世,理查把亨利的放逐期延长,而且没收他父亲留下的遗产。

理查走得太远了,1399年,发生了改变战争进程乃至英国历史的事件。亨利率兵回到英国,决心收回堂兄理查偷走的庞大家族财富,但亨利得寸进尺,他发现全国上下,对昏庸理查的支持微不足道。

亨利意识到自己能拿到的绝不止遗产,如果能把理查赶走,亨利就能逼他交出王位。理查当时躲在小教堂,他在绝望中同意会见亨利的谈判使节,使节对着古物起誓,他和亨利都不会伤害理查。当理查一踏出城堡,就被逮捕,笃信王权无敌的理查无奈下台,胸怀大志的博林布鲁克加冕为亨利四世。

亨利如愿以偿登上了王位,但王位并不正统,亨利在位14年的期间,谋反不断,人们和贵族质疑他登基的合法性。

亨利五世

1413年亨利去世,他告诉儿子,王位并不属于自己。这个儿子,就是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传奇,日后成为英国历史的标志性人物 — 亨利五世。

亨利五世他决心证明自己是合法神授,但要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只有一个途径,重启对法战事。8月11日,1500艘舰船起航,横渡英吉利海峡。亨利在哈福勒登陆,目标是占领该城,把它作为征服诺曼底的基地,然后顺流而下,直奔巴黎。

此时法国已经集结,最终在离加莱35英里的阿金库尔处追上亨利。战斗打响,英军向人数占优的法军发起进攻,法军也发起冲锋,但前一天夜里下了场雨,地面过于潮湿,泥泞不堪,战马脚下打滑,互相挤撞。于是法军速度降低,英军箭手发威,得以抵近射击,杀伤敌军先锋。

法军把最好的骑士以及最高阶的军官都摆在大军前端,英方农民出身的箭手,瞬间把他们屠杀殆尽。后面的法军又无法拔剑增援,也无法继续冲锋,所以整个冲锋停滞了。这天结束时,亨利取得了自己也没有料到的胜利。

阿金库尔让他功成名就,但还没有夺回几代人要求的土地。他再次出征法国。还是在诺曼底海滩登陆,就像曾祖父70年前那样。但不像爱德华三世在诺曼底的打了就走,亨利是来彻底征服的,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征服。

他的目标是吞并整个诺曼底省,不到11个月,他就占领了诺曼底一半的地区。而曾经的欧洲强权法国,对他束手无策。

法国此时陷入内战,国家撕裂成两半,为了争权夺利血腥的厮杀。一方支持国王的儿子,即太子,称为奥尔良派。另一方称为勃艮地派,领袖是国王的堂弟,富可敌国的勃艮地公爵,人称无畏约翰,是全国最有权势的人。

不久后,诺曼底落入英国囊中,亨利没有停下脚步。1419年春,他的大军离巴黎仅有17英里,这是勃艮地公爵无畏约翰的地盘,公爵可以任由诺曼底陷落,但巴黎不行,无论多么难受,他都必须和奥尔良派议和。和平谈判在蒙特罗的一座门桥上举行,桥两端由双方各自驻防,各派10名代表谈判,其中包括公爵。

但奥尔良派并未捐弃前嫌,无畏约翰遭到暗算,他右手被斩下,而后他头部被斧头劈开。奥尔良派报仇成功,但即将付出巨大代价,本可以拯救国家的人死了。所以后来有种说法,英国人是通过勃艮地公爵头上的裂口开进法国。

23岁的儿子腓力目睹父亲被杀,带着对奥尔良派的满腔怒火,他与英王结盟,立志辅佐他征服全国。这个意外的盟友把亨利推上权力的顶峰,不费一枪一弹,他控制的地域面积倍增,还包括巴黎。

1420年9月,英王在巴黎举行盛大进城典礼,当年圣诞他搬入卢浮宫。从此巴黎开始了长达15年的英国占领。

但是亨利还必须征服奥尔良派,还有已被罢黜的太子。但法国北部,一个叫圣米歇尔山的小岛,上面有个易守难攻的修道院,法国太子坚持了三年拒绝投降。这个修道院是以圣米歇尔的名字修建的,他是法国太子的保护圣,它成为法国坚忍不拔的象征,它坚持得越久,就威力越大。

圣米歇尔山

法国人还在英勇抵抗,以及圣人米歇尔还守护这里军队的消息传遍法国。亨利的手下在修道院外打了十年,最终也没拿下。

1422年,亨利终于为自己的征战付出代价,他在一次围城中感染痢疾,留下遗嘱,弟弟贝福德公爵约翰担任法国摄政。8月31日,亨利驾崩,时年35岁,亨利的儿子,年仅九个月的亨利六世继位,既登上英国王位,也登上法国王位。

圣女贞德

1429年,英国和勃艮地联军抵达小城博让西。目标是把法国太子赶出卢瓦河北岸,并与加斯科涅的祖传领地连成一片。

但5月3日,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河对岸出现了一支由法国太子派来的数千人援军。领军人物身穿全副铠甲,不是太子本人,而是一位17岁的姑娘。法国太子找到了秘密武器,一个自称听见上帝声音的牧羊女—贞德,这正是太子梦寐以求的精神力量。

贞德率四千部队对奥尔良发起进攻,经过五天短兵相接,英军被迫解除围城,弃城而去。这场胜仗开启了贞德的传奇,而后她又用自己的行动给奥尔良解围。于是法国人相信,贞德真是上帝派来的。

贞德

经此一役,法军士气高涨,横扫卢瓦河畔,进抵博让西。英国守军弃城,向北逃窜。法军穷追不舍。跑了几公里之后,英军在帕提停下来,准备开战。

英国的弓箭手还没在战场上尝过败绩,为时已经80余年。这些出身低微的英雄打破了骑士制度,摧毁法国贵族,赢得克雷西、普瓦蒂埃和阿金库尔的胜利。但在帕提,法国重骑兵冲垮了他们,因为他们没来得及布阵。太子取得第一场重大胜利,数以千计的长弓手殒命。

英军阵脚全乱,法国太子、贞德率其大军一路突入英占地区达100英里。他们收复兰斯,太子随即在这里加冕,登基为法兰西王国查理七世。

法国民众相信,上帝已经站在自己这边。贝福德从未面对如此威胁,但是时来运转,贞德被俘,由勃艮地人出卖给约翰。贝福德清楚,只要能够证明贞德是异教徒,就可以摧毁法国太子,贞德被控女巫受审。

这不仅是在审判贞德,其实是在审判查理七世。英方的论点是,查理是借助魔鬼窃取的王位,而不是上帝授予。因此,他不是法兰西王国的正统国王,目的就是要抹黑、毁坏他的声誉,所以,用火刑处死贞德。

收复失地

1435年9月,贝福德去世,贝福德的死带来了更大的灾难。英国最重要的联盟垮台,宿敌勃艮地公爵腓力和查理七世再度联手,28年之后,法国终于统一。

圣礼拜堂

1436年2月,巴黎收复,英国人被赶出。15年后,圣礼拜堂终于回到法国人手中。如果英国人还想在法国立足,就必须展开回击。所有的目光都投向即将成年的幼主,他能不能像父王那样英勇,以法王的身份,全心全意地保卫鲜血换来的产业?

但很快大家看到,亨利无意继续打仗,所有的资金不是用于诺曼底的驻军、防务和修城堡,而是付给能工巧匠设计和建造礼拜堂。

亨利的办法是与法国讲和,使两国关系回到战前状态。查理无意与英国讲和,他致力于打造欧洲最先进的军队,装备最新型的高技术大炮,从1440年代开始,查理大力加强炮兵辎重部队。到1449年,曾经疲于奔命的查理,率领三万大军进抵诺曼底,许多城镇的本地人打开城门,不做抵抗,他们已经受够了英国的统治。

查理用亨利五世的战术对付英国人,有系统地把他们赶出去,英占地区在查理大军的攻击下纷纷崩溃,仅仅一年后,只剩下加斯科涅了。

最后一仗

100多年前,战争从这里开始,经过这么多年的血腥残杀,终将在这里做个了结,而且是以中世纪的方式,一场恶仗。

在卡斯蒂隆的田野中,两军相遇,英军人数处于劣势,由久经沙场的老将—永保忠诚的贵族约翰•塔尔伯特率领。他骑在高头大马上指挥英军进攻,督促手下前进。可惜英军对法军阵地的冲锋急躁而散乱,而且塔尔伯特未考虑到法国新军,英国箭手措手不及,纷纷倒下。他们不是被箭射倒,而是被新式火枪击中,塔尔伯特自己也被压在坐骑底下,被一名法军用斧头杀死。

一百多年前,战端开启,是低微的箭手确保了英国的胜利,战胜不可一世的法国骑士。法国人吸取了教训,最后由法方低微的枪手用手里的火枪,结束英国高级贵族将领的生命。随着这次战败,加斯科涅易手,百年战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