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给实体经济发福利——LPR新机制出炉

央行给实体经济发福利——LPR新机制出炉!8家新增报价行“来头不小”又“来自中小”,进来看他们凭啥入围

来了,来了!号称约等于“非对称降息”的LPR新机制来了!

8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决定改革完善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此次改革的几大要点包括:报价频率、报价方式、期限品种、报价行数量、新LPR在贷款定价中的应用,以及新LPR应用情况纳入MPA考核。

而央行此举,也是对前一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会议时部署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和解决“融资难”问题等的最快回应!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可以起到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分析人士认为,这对新发放的贷款来说,无疑会利于贷款实际利率的降低,达到“降息”的效果。

新LPR与老LPR有何不同?

“经过多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目前我国的贷款利率上、下限已经放开,但仍保留存贷款基准利率,存在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问题”,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银行发放贷款时大多仍参照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特别是个别银行通过协同行为以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倍数(如0.9倍)设定隐性下限,对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了阻碍,是市场利率下行明显但实体经济感受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

敲黑板!重点来了!

在前述背景下,新的LPR与原有的LPR形成机制相比有以下几点变化:

一是报价方式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原有的LPR多参考贷款基准利率进行报价,市场化程度不高,未能及时反映市场利率变动情况。改革后各报价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市场化、灵活性特征将更加明显。其中,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中期借贷便利期限以1年期为主,反映了银行平均的边际资金成本,加点幅度则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

二是在原有的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也便于未来存量长期浮动利率贷款合同定价基准向LPR转换的平稳过渡。

三是报价行范围代表性增强,在原有的10家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各2家,扩大到18家。新增加的报价行都是在同类型银行中贷款市场影响力较大、贷款定价能力较强、服务小微企业效果较好的中小银行,能够有效增强LPR的代表性。

四是报价频率由原来的每日报价改为每月报价一次。这样可以提高报价行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提升LPR的报价质量。2019年8月19日原机制下的LPR停报一天,8月20日将首次发布新的LPR。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完善LPR形成机制,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央行公告显示,新的LPR由各报价行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时前,以0.05个百分点为步长,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交报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按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算术平均,向0.05%的整数倍就近取整计算得出LPR,于当日9时30分公布,公众可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查询。

新增8家LPR报价行什么来头?

在本次LPR改革中,报价行新增8家(城商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各2家)。据证事听君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查询的披露信息显示,这8家银行分别为西安银行、台州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广东顺德农商行、渣打中国、花旗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以及浙江网商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报价行范围扩大至了18家,较LPR推出时扩容了一倍。2013年10月份,央行宣布当月25日起,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彼时公布的LPR首批报价行共9家,分别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和招商银行。在随后的运行过程中,民生银行加入了LPR报价行的队伍。

虽然本次新增8家银行属性类别不同,但它们服务的客群都有一个鲜明共同点,那就是以小微企业为主,更为难得的是,即便是主要服务于高风险客群,但是相关银行的资产质量都明显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证事听君尝试采访上述银行并借助其财报和第三方数据等,对相关银行的业务优势、创新路径、风控措施进行勾勒和素描。

台州银行: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的典型样本

多位银行内人士和媒体同行告诉证事听君,在监管部门心目中,台州银行可以说是服务小微企业的典型样本。浙江省台州市是我国小微企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2015年底国务院决定在台州建设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经过几年探索实践,形成了以“专注实体、深耕小微、精准供给、稳健运行”为主要特征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台州经验。台州银行自2002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市场定位。今年6月份,银保监会在台州市组织召开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现场交流会,台州银行就在会上介绍了该行服务小微企业的相关做法。

在主要经验方面,央行此前发布的《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2018)》显示,台州银行坚持“与客户做朋友”的社区银行模式,打造百姓家门口的“金融便利店”,80%的网点分布在城郊结合部、乡镇、村居,并且建立客户移动工作站,上门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台州银行还创新推出信用贷、快易贷等产品,贷款金额最高300万元。截至2018年末,全行信用贷款和保证贷款余额占比近80%。

据台州银行2018年年报摘要显示,截至2018年末,集团总资产规模达1893.51亿元,较2017年末增长319.24亿元;2018年的不良贷款比例为0.63%,2017年的不良贷款比例为0.66%。

此外,证事听君通过天眼查了解台州银行相关信息发现,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台州银行10%的股份,认缴金额18000万元。而招商银行也是首批LPR报价行之一。

西安银行小微业务审批时间最短缩至1天

今年刚刚登陆资本市场的西安银行,在城商行中的资产规模并不属于第一梯队,但是其服务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确实是一把好手,该行曾被陕西银监局评为2016-2017年度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

西安银行2019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截至2019年6月末,西安银行总资产为2571.27亿元,较年初增幅5.60%;吸收存款本金总额1621.97亿元,较年初增幅3.99%;发放贷款及垫款本金总额1435.61亿元,较年初增幅8.18%。2018年不良贷款率为1.2%,较2017年下降0.04个百分点。

西安银行有关人士证事听君表示,“2019年以来,我行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严控风险,提升质量’的经营思路,持续调整优化贷款投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重点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夯实基础。”

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西安银行小微企业贷款243.1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3.41亿元,增幅21.74%,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4804户,全年累计新增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42.84亿元。

西安银行此前还发布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12条措施,围绕“一个建立、两个加大、四个提升、五个优化”持续优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累计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400余亿元,民营企业贷款占公司类贷款超过40%。并且,该行与区域内一大批小微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切实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致力于成为“地方小微企业成长的首选合作银行”。

西安银行上述人士表示,西安银行长期秉承“服务中小,支持地方”的经营理念,不断加强服务机制创新,强化小微业务专业化、集群化运作,并设立专职审批人制度,缩短审批流程,审批时间最短缩至1天。同时通过线上与线下渠道结合的方式,打造特色小微民营金融服务平台。还积极推动乐享贷业务上线运营;并积极强化银税互动,与陕西省国税局签订《银税互动协议》,依托税务数据开发了“西银e贷”业务,多渠道拓宽融资渠道,破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

上海农商银行:坚持“支农支小”战略定位

此次增加的LPR报价行中有两家农商行,而农商行天生与小微企业尤其是涉农的小微企业紧密相连。

上海农商银行2018年年报显示,该行坚持“支农支小”战略定位,发挥“三农”、小微、科技金融服务优势,践行普惠金融责任。

“三农”金融服务方面,积极跟进上海市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工作,服务上海整建制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与上海市农委的战略合作;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创新金融惠农服务方式,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配套金融服务。

小微金融服务方面,该行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第二档”标准,完成银保监关于小微企业“两增、两控”的监管要求;加强与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合作,批量审批、优化流程,契合小微企业“小频急”的资金需求;大力响应“银税联动”,推出“银税贷”专项产品;积极推广单位结算卡,推出分账核算、联动支付、收款卡产品,筹备供应链业务场景与系统上线工作。

科技金融服务方面,持续打造“2+N”注体系建设,首家落地科技专家库使用机制,推进科技鑫用贷、投贷联动、人才贷等科技金融专项产品建设。

截至2018年末,上海农商银行资产规模达8129亿元,比年初增长365亿元,增幅4.7%。自营贷款平均利率4.53%,存款平均利率1.78%。银保监口径不良贷款余额38.70亿元,比年初减少0.41亿元;不良贷款率0.97%,比年初下降0.1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5.75%,贷款拨备覆盖率370.84%,拨贷比3.59%,均高于监管分层监测预警目标值。

广东顺德农商行:降利率、弱抵押、简流程

广东顺德农商行年报显示,2018年全年新增各项贷款99.95亿元,主要投向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领域。至2018年12月末,本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22.41亿元,比年初增加38.74亿元,增速为8.0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其中,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100.27亿元,比年初增加9.25亿元,增速为10.15%,涉及户数6303户,比年初增加1978户,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两增两控”的监管要求。

2018年,广东顺德农商行在小微业务创新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多策并举,切实提升服务小微企业质效:

一是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在考核机制、机构设置、科技支行、产品配套和流程优化等方面推出五大措施,不断推进本行普惠金融事业往纵深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二是推出“农担贷”、“无缝续贷”、“普惠快线”等特色信贷产品,优化完善“成功之路”系列产品的同时,丰富“易”、“贷”、“快线”三大系列,满足小微客户及民营企业的多元化融资需求;

三是进一步推进企业供应链融资及集群营销项目,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

四是进一步优化了小微企业授信业务流程,强化科学运用,探索“无纸化”操作及“大数据”精准服务,进一步运用科技助力“支农支小”,全面提升小微客户的融资可得性与满意度;

五是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贵的问题,本行从“降利率、弱抵押、简流程”方面多维发力,有效降低小微客户融资成本。

截至2018年末,广东顺德农商行总资产达3010.98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达1997.8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361.85亿元;不良贷款率1.26%,比上年末下降0.43个百分点。

微众银行:去年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降逾2个百分点

此次加入LPR报价行队伍的两家民营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还因突出的服务小微企业能力,在今年两会时还获得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点赞”,“网商银行、微众银行,还有互联网小贷公司,贷款做得也很不错,不良率也比较低。今年我们会进一步推广这些经验,采取更多的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郭树清表示。

作为国内首家开业的民营银行和科技银行,微众银行的业务重点、发展目标与国家战略契合。针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难点和痛点,微众银行结合自身的科技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初步摸索出一套以数据科技为驱动,便捷、低成本服务长尾客户的差异化发展模式。

2017年底,微众银行面向深圳地区推出国内首个服务小微企业的全线上、纯信用的对公流动资金贷款产品“微业贷”,实现个人消费金融与小微企业金融“两翼齐飞”。微业贷上线后不到一年时间,就有效触达超过20万户小微企业,授信客户中,67%的企业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下,且在获得授信时,69%的客户无任何企业类贷款记录,40%的客户无任何个人经营性贷款记录,31%的客户既无企业类贷款记录也无个人经营性贷款记录。

截至2018年末,该行资产达2200亿元,比去年年初增长169%,其中,管理贷款余额超过3000亿元,表内各项贷款余额1198亿元,比年初增长151%。2017年和2018年的不良贷款率分别控制在0.64%和0.51%。微众银行在年报中表示,该行开业以来深入服务实体经济,“微业贷”借助先进的金融科技手段为广大小微企业提供全线上、纯信用、随借随还的贷款服务,其中,66%客户为首次获得银行贷款,77%客户年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并且,2018年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下降近1个百分点,其中小微企业下降超过2个百分点。

网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户均余额2.6万元

网商银行作为我国首批试点的民营银行之一,利用互联网技术、数据和渠道创新,来帮助解决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融资难融资贵、农村金融服务匮乏等问题,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网商银行2018年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网商银行资产总额959亿元,负债总额905亿元,所有者权益53.7亿元,年末资本充足率12.1%,不良贷款率1.3%。截至2018年末,网商银行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和小微经营者客户1227万户,户均余额2.6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郭树清除了“点赞”两家民营银行,还表示“大型银行比如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在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也可以做到很快放款,不良率保持在很低的水平,如建设银行只有1%左右”。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也在LPR报价行之列。

两家外资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各有布局

两家外资银行近几年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也有所发力。2003年,渣打银行成为第一家成立专门中小企业业务团队的在华外资银行,目前在全国主要城市都拥有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团队,在一线城市、部分中小企业比较活跃的二线城市及工业园区都有布局。

天眼查信息显示,渣打银行今年6月份发生了股权变更,并由外商法人独资类型企业变更为台港澳法人独资类型企业。

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花旗中国首席执行官林钰华此前表示,花旗在全球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客户,这能为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带来海外的经验。同时,花旗在对支持小微金融机构的能力建设方面也作出了努力。2005年起,花旗集团基金会发起“花旗微型创业奖”项目,后又与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举办该评选活动,对杰出小额信贷从业机构和微型创业者进行表彰。十余年来,活动共表彰约1040位优秀微型企业家,300多名优秀小额信贷从业人员以及49家优秀小额信贷从业机构。这项活动也为中国小额信贷从业者互相交流和学习提供了平台。

专家全方位解读新LPR对金融市场影响

央行此次调整LPR可以说是持续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解决存在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问题最为关键的一步。在分析人士看来,新LPR机制将对实际利率、商业银行、居民和企业贷款、房地产,以及资本市场等方面产生影响。

专家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根据央行公布的方案,未来银行新发放贷款利率将主要参考LPR,而LPR则主要由18家报价行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MLF)加点报价后计算得出,每月20日公布。贷款定价“换锚”意味着,此后银行贷款利率将会随市场利率“动起来”。考虑到未来一段时期央行货币政策将延续边际宽松取向,市场利率还有一定下行空间,企业贷款利率也将随之下行,而且下行幅度会有明显加大。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以后央行可以通过调节政策利率,比如下调中期借贷便利利率,那么LPR的报价利率也会相应地进行下调,商业银行再给实体经济的报价利率也会下降。等于央行通过调整政策利率,影响到LPR的报价,最终传递到对实体经济的贷款报价,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更加畅通。目前银行资金流动性充裕合理背景下,银行资金面宽裕,在MLF利率3.3%一年期不变的情况下,LPR加点后,终端利率还会下降。新LPR利率并轨后,报价将进一步回落,实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要求。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LPR新机制下需关注中小银行流动性状况和经营稳健性。新机制下中小银行原本在定价能力方面较大型银行弱,获取优质客户的能力不足。资产端定价受到约束,加之其相对较高的负债成本,中小行净息差所受影响显然会超过大行,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流动性风险或信用风险。尽管目前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较为充裕,然而新机制叠加尚未完全消除的信用分层压力,可能对中小银行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因此,在配合LPR新机制的组合政策中,可适当采取差异化的手段,给予中小银行定价相对灵活但适度的空间,以确保其逐步适应新规则。

中金宏观团队:5年期LPR利率单独报价,为货币当局单独引导房地产利率走势提供了可能性。虽然此次新增了5年期LPR利率,但央行并未明确要求房贷利率与之挂钩。不能排除这是为未来挂钩做铺垫的可能性。短期内,鉴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OMO)利率有望下调,房贷利率不与LPR利率挂钩,可能意味着央行所指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中并不包含房贷利率。7月下旬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地产政策仍保持定力。近期,地产相关融资政策呈边际收紧趋势,包括对地产信托及海外债增量的控制、部分地区按揭贷款利率上浮等。长期看,由于房贷“参照系”变化的成本更高,可能准备期更长。5年期LPR利率单独报价,为央行单独引导房地产利率走势提供了可能性。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LPR新机制更多体现了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转变,在市场流动性短期维持宽松大环境下,银行的息差将会被缩窄,未来定价能力较强的商业银行将会受益。尤其是在负债端已经完成市场化,资产端投放较多中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在并轨中并不会因为存款利率上行而影响息差,反而在经济基本面不断企稳,未来盈利能力向好,看好风险能力较强的商业银行,随着资产负债表修复,迎来较好的配置价值。同时,LPR新机制相当于一次非对称降息,有助于我国无风险利率进一步下行,打开了利率债的下行空间。

海通证券姜超团队:银行贷款利率定价基准依据LPR,是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实际贷款利率水平下降,而非直接降息大水漫灌。在增强LPR的市场化和灵活性的同时,让银行贷款定价以LPR为基准,则是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实际贷款利率水平下降。从短期来看,在这一机制实行之初,银行的加点如果反映了去年以来自身资金成本的降低,那么央行短期将无需直接动用降息工具,就能逐渐实现引导实际融资成本下降的目的,而在引导信贷结构优化的背景下,有助于降低制造业融资成本,避免对地产的重新刺激。从长期来看,未来如果央行对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进行调整,则将直接影响贷款利率,实现贷款利率与金融市场利率的联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范若滢:未来仍要加大力度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是进一步完善利率走廊机制,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三是在时机成熟时逐步放开存款利率的上限约束,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理论上我国已经完成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但实际上存款利率的上限依然受到隐性约束,由于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带来的影响更大,未来仍需要合理把握节奏推进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三是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考虑到银行间竞争的加剧,为防止个别机构风险的扩大和蔓延,建议加快构建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金融机构破产处置的立法、司法体系。

本文源自证券日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