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盗墓贼,被中国人原谅和理解

这三个盗墓贼,被中国人原谅和理解

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一个传统宗法社会、礼法至上的国家,汉朝之后儒家思想居于统治地位,更是如此。

坟墓是中国人能够维护祖先精神权威,体现宗族凝聚力的象征。而保护家族、祖先的坟墓,已成为中国人一种道德行为的准则。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人死为大。一个人即使生前作恶多端,如果死了,仿佛就尘归尘土归土,一切都可以不再追究,可以原谅。

所以,在中国古代,对盗墓掘墓的,都视为大罪,严惩不贷。

《吕氏春秋》记载,对盗墓“以严威重罪禁之”的惩罚措施。

《淮南子》记载有“窃盗者刑”,“发墓者诛”的内容。

《魏书》记载,北魏文成帝诏曰:“自今有穿毁坟陇者斩之!”

《唐律疏议》有关于对“发冢”者处以刑罚的明确规定,例如:“诸发冢者,加役流;已开棺椁者,绞;发而未彻者,徒三年。”

《明史》的记载看,当时法律有严治“盗墓之罪”的原则。

《大清律例》有关于“发冢”的内容,对36种情形分别处罪。其条例计22条,内容备极详密。

唐人杜荀鹤诗所谓“耕地诫侵连冢土”,表明这种道德规范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也形成了约束。

但中国历史上有三个盗墓掘坟的人,却赢得了当代和后世之人的普遍理解和原谅。

第一个:开棺鞭尸伍子胥。

伍子胥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盗墓贼”!

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被扒灰的楚平王所杀,他颠沛流离逃到吴国。吴王阖闾重用伍子胥,伍子胥帮助吴王练兵,使得吴国一天天强大起来。等到时机成熟,吴王和伍子胥率领吴军攻入楚国都城,而此时楚平王早已经挂了。为了防止别人掘坟,他的棺材沉入一个湖中。

被复仇之火燃烧的伍子胥命令士兵滔干湖泊,终于把棺材挖了出来。伍子胥撬开棺材,怒发冲冠,抄起钢鞭,一气打了三百下,打得骨头也折了。

他把钢鞭戳进楚平王的眼眶里,说:“你生前有眼无珠,看不清谁是忠臣,谁是奸贼。你听信小人的话,杀害忠良。今天你再死在我手里,也不解我的恨。”他一边流着眼泪,一边破口大骂,一边挥舞钢鞭鞭尸,最后把尸首的脑袋砍了下来。

至此,伍子胥总算是报了父兄之仇。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昏君杀了伍子胥的父兄,而伍子胥则逃亡他国,最后终于为父兄报仇。就算昏君死了,也不放过,也要开棺鞭尸,伍子胥真乃烈烈大丈夫!

后世王朝都只敢纪念岳飞,因为岳飞被捉,引颈被戳,死的十分窝囊,令昏君奸臣十分舒适。但伍子胥视腐朽的观念如放屁,他要复仇,因为这个国已经不值得他去爱了,因为这个国要他死,他怎么去爱?

他要引外国之兵,杀昏君,为父兄报仇!

千百年后,人们依然编写许多戏剧纪念这位大英雄,比如《过昭关》,足以见得伍子胥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对他行为的认同。

后世许多人对伍子胥的这种行为也高度评价!

司马迁说:“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白公如不自立为君者,其功谋亦不可胜道者哉!”

宋朝王安石说:“子胥出死亡捕窜之中,以客寄之一身,卒以说吴,折不测之楚,仇执耻血,名震天下,岂不壮哉!”

宋朝范仲淹说 :“胥也应无憾,至哉忠孝门。生能酬楚怨,死可报吴恩。”

宋朝苏轼说:“父不受诛,子复仇,礼也。生则斩首,死则鞭尸,发其至痛,无所择也。”

明朝思想家李贽说:“伍子胥绝孝纯忠,惊天震地!”

第二个:挫骨扬灰王颁

历史上还有一个比伍子胥更狠的主儿,叫王颁。

这人在历史上不是很出名,不过引发他掘坟的远因是侯景之乱。

侯景南渡攻伐梁朝,江南大乱。

梁朝的大将王僧辩和陈霸先起兵勤王,终于剿灭侯景。

侯景死后,陈霸先野心膨胀,攻入建康,杀死王僧辩,独揽大权,先立个傀儡,后称帝,建立南朝最后一个王朝——陈朝。

而王僧辩的儿子王颁当时在荆州,躲过一劫,后逃入北周。

隋朝代替北周后,杨广率领五十一万大军攻打陈朝,王颁自报奋勇加入韩擒虎的部队担任先锋,隋军渡江攻灭陈朝。

这时陈霸先早已死去多年,王颁自然不能手刃仇人。当年王僧辩的部下前来与他相见,问王颁:“你从军灭陈,大功已成,却哭的如此悲伤,是因为没有亲自手刃陈霸先吧。”

此时的王颁大概想到了伍子胥的故事,于是率领部下连夜掘开陈霸先的陵墓,把陈霸先骨骸焚化成灰,撒到水里喝下。

《通鉴》记载:开府仪同三司王颁,僧辩之子也。夜,发陈高祖陵,焚骨取灰,投水而饮之。既而自缚,归罪于晋王广。既而自缚,归罪于晋王。王表其状,高祖曰:“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孝义之道也,朕何忍罪之!”

隋文帝赦免了王颁挖掘帝陵的罪,仍然重赏他。

第三个:盗墓报仇孙殿英

提起孙殿英,大家第一印象就是东陵大盗,乱世军阀。

可我看了孙殿英的生平,觉得似乎并不能说他仅仅是个盗墓贼和军阀。

孙殿英自称是明朝忠臣孙承宗的后代,这个可能是他后来出了名攀附名人当祖宗,暂且不论。可他父亲的仇,却不得不报啊。

孙的父亲为乡里出头与旗人争执而入狱,当日被打死于狱中。

杀父之仇,孙殿英能忘了吗?忘了还是人吗?

1928年夏,孙殿英率部去清东陵附近,盗掘了的两座墓葬中,一座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一座是慈禧太后的定陵。

孙殿英就曾以“体谅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筹粮”为名,向遵化县征调大车30辆,运了30辆大车的宝物。

野史记载,慈禧老娘们还被孙殿英的士兵发生了不可描述的事……

孙殿英之后曾自辩:“满清杀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报仇革命。孙中山有同盟会、国民党,革了满清的命;冯焕章(冯玉祥)用枪杆子去逼宫,把末代皇帝溥仪及其皇族赶出了皇宫。我孙殿英枪杆子没得几条,只有革死人的命。不管他人说什么盗墓不盗墓,我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大汉同胞!”

“我发掘满清东陵,有2个好处。第一,满清入关之时,大兴文狱,网杀士人,象吕留良,戴名世这样的人,都被开棺戮尸,我虽不才,亦知道佛经有言,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第二,满清统治三百年了,搜刮的财帛不知多少,今天我发陵,是为通天下财货,收运转之利,丰藏国库。”

冯玉祥对孙殿英说:“我革了清朝活人的命,你革了清朝死人的命!”孙殿英大笑,他在掘慈禧墓后从来没得到过这么“正面”的评价。

东陵盗墓后,举国哗然。溥仪发誓要报仇,否则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不过,对于一个废帝来说,无人听他的,谁会为了他去打一个军阀呢?

掘了坟就要去报仇,那庄廷龙、戴名世、吕留良的子孙要不要找溥仪报仇?要不要雇佣杀手,杀了这些前清的宗室,甚至是废帝溥仪,为祖宗报仇呢?

用东陵的财富,孙殿英扩充部队购买武器,成为一个很有实力的军阀

1933年2月,日军三万余人向热河进攻。驻守热河的东北军汤玉麟部和万福麟部与敌一触即溃,日军如入无人之境。孙殿英奉命驰援,在赤峰与日寇大战七昼夜,后退往猴头沟门,继续与敌作战十余日,最终战败而后撤察哈尔。

七七事变后,孙率其新五军在河北、豫北多次与日军作战。

1943年4月,日军出动二十万人进攻太行山区,将孙殿英部防地四面包围,孙殿英战败,率部投降日军,当了汉奸“和平救国军”。

其实,一分为二看问题,在抗日战胜时期,孙还是抗日的时间长,当汉奸的时间短。

刘伯承对孙殿英说:‘抗战初期,不能说你们没有贡献,但是以后的一段,确实做得太不好了!’”(《黄海日报》1947年5月14日)。

解放战争时期,孙殿英战败被俘。共产党念及他抗战时期的英勇表现,对他非常宽待,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为他求医治病。在病危之际,孙忏悔说:“我过去做了许多坏事,对不起民众,对不起共产党。共产党宽宏大量,不计怨仇,比蒋介石不知好多少倍啊!”这年秋天,孙殿英病死。

然而有趣的是,孙殿英的儿子孙天义,居然担任黄帝陵基金会会长。

​老子盗墓儿护陵,也是有趣。